内窥镜是什么?

如题所述

在现代医学上,有一个能自由出入人体的“仪器”,它的名字叫内窥镜。这种仪器可以通过内窥镜看到的胃像“人造隧道”那样,伸进人体内部来直接地检查疾病。

内窥镜由一根非常细的软性长金属管和探头组成。软性长金属管可以通过口腔伸到胃里、伸到气管里,通过肛门伸到肠里。镜管内有光导纤维束,一端接一个光源,把光传递到内窥镜的另一端,产生亮光,要不然,这些器官的内部“黑咕隆咚”,什么都看不清。医生们通过操作器,可使镜片的头部像蛇头一样活动、弯曲,到达要观察的部位,把观察到的情况,通过传像束传送到电视监视器成为图像,再由电子计算机处理,医生就可以发现这些器官的毛病。如果在内窥镜的探头安装照相机,那么,还可以拍照。内窥镜的镜管内还有一个特殊孔道,通过孔道可以安装微型手术刀,医生可以在不剖腹的情况下,直接在器官内部为病人做手术;还可以安装一根细长的夹钳,夹取少量的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

内窥镜既然可以直接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病变,因此可以大大提高疾病早期的检出率,这对于癌症尤为重要,因为癌症早期治疗效果比晚期好。此处,内窥镜对于一些消化性疾病,如胃、十二指肠炎,或是溃疡也能做出准确诊断。近年来,医生们又将内窥镜技术与超声技术结合起来,用于消化道肿瘤浸润深度的判断、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以及对其他一些病变的诊断,都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此外,内窥镜还可用于治疗。

内窥镜下局部止血可避免手术下止血的复杂过程,减少病人的痛苦,同时见效快。内窥镜激光治疗可应用于消化道疾病,如出血肿瘤等。

内窥镜激光也适用其他疾病的治疗,如肠息肉的治疗。所谓肠息肉是指突出于肠腔的增生组织团块,多为椭圆形,并有一蒂与肠粘膜相连,少数肠息肉可发展为癌肿,应用内窥镜可以将肠息肉切除。此外,对于晚期内脏肿瘤患者,可应用治疗解除梗阻、缓解症状、延长寿命。近年来,医生们还发展了多种新技术,其中有内窥镜的高频电凝治疗,内窥镜的微波治疗,内窥镜的气囊、水囊扩张治疗等。这些技术一方面可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一方面又将治疗的范围更加扩大。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小心吞下异物,可用内窥镜观察,在其引导下,将异物取出,避免了手术的痛苦,迅速而又方便。

目前世界上的内窥镜已有许多种,有胃镜、食道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大肠镜,最近还进一步试制成了心脏镜和肾盂镜。

微型技术是什么?

微型技术,就是能将物体的体积变小的技术。微型技术解决了许多人类目前不能解决的难题,有人预言它将在21世纪“大展鸿图”。

目前,医学实验室里出现了一批“跳蚤”,是利用微型技术制造的,它的造型千奇百怪,个头极小,甚至肉眼难以辨认。它们能上天入地,进入人体的血管里去清淤排障,定点定时送药。同时,它们也能像孙悟空一样钻到人的肚子里去“兴风作浪”,在关键部位搞破坏,致使指挥瘫痪……微型技术,实在是“人小鬼大”,无所不至。

据报道,法国科学家研制成功了一种新的肠道探测器,长4厘米,直径约1厘米,里面装满了电子器件,包括自动记录器、微电脑和微型齿轮等等。它的外形像一艘宇宙飞船,因此被誉为“人体飞船”。

这种探测器进入人的肠道后,可以借助齿轮沿着肠道运动,并通过微型电子发射器,将肠道内的情况如实地显示在外面的电子显示屏上。它还能在一个特定的位置吸取肠液,并利用自带的微型实验室来分析肠内的酸性、温度、收缩压以及各种食物的消化程度等。必要时还能按指令在病患处涂抹药物。

在探测器的顶端,可以安装一架微型电视摄像仪,用来直播沿途的图像。如果配上微型手术刀或激光器,便可以遥控它在腹腔内进行手术。

目前,世界上有成千上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都沉醉在这个由各种微型机械组成的袖珍世界中,这代表了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在微型机器的应用上,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医学,微型人体飞船便是一个例子。

医学家们说,有了微型机械,医学大为改观。人们设想,微型机械可以在血液中从事奇特的运输工作,可以连续监测糖尿病人的葡萄糖浓度并输送胰岛素

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实验者成功地制成了一个比3根头发丝还窄的液轮。这个液轮和水轮一样,在血液流过它的时候转动。这样就可以靠着血液的动力使这个装置沿着动脉清除动脉壁上的粥样硬化沉淀物。

利用微型剪刀及微型电锯,可以进行精密手术,例如切割视网膜的伤疤组织。美国加州大学德克利分校的专家在1991年制作了一个硅灯泡。它比一根头发丝还细,可以装在注射器的针头上,与光学传感器配合,对可疑的肿瘤组织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微型机械可用于杀灭癌细胞和病毒。

当微型机械的能量耗尽时,就人不知鬼不觉地被排出体外。根本不必担心它会变成身体内永远除不掉的垃圾。

科学家还展望了微型技术在医学上广泛应用的光明前景。有的医学科学家提出设想:大型平面电视屏幕上各个光点的亮度都由一个微型机械来控制。那样,如果将这些微型机械输送到人体的各个重要部位,就可以将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健康状况显示在这个大屏幕上,使医生非常直观地从电视屏幕上看到这些组织和器官的情况。这将是诊断技术的一个突破。

无论是中国古代医家的“望、闻、问、切”的诊断方式,还是现代医学的打针吃药,都在相当程度上采用了“模糊处理”技术。而微型技术则直接深入到人体,就好比是医学家从人体体内将组织解剖出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样。它比以往的“X射线探测法”和其他的一些诊断技术更加科学。如果技术更成熟的话,还可以用微型机械直接在人体体内完成从诊断到治疗的一整套过程。

微型技术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将引起医学的革命,意义之大,也许将超过X射线发明对医学的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03
内窥镜分为工业和医用内窥镜,按软硬分为硬镜和软镜。内窥镜检查一般指的是医用内窥镜检查,内窥镜不单单只是胃镜、肠镜,它还包括支气管镜、阴道镜、鼻咽镜、喉镜、膀胱镜等等。它大部分是软镜,可以拐弯、拐道、扭转,所以它是一个比较好的检查方式,可以直接到脏器的内部进行观察,看病变部位在哪里,以及病变部位的大小。很多内窥镜有一个活检孔道,可以用来取病理组织进行活检,从而提早发现早期的诊断,这就是内窥镜检查。
成都新华
    官方电话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2个回答  2020-11-19

第3个回答  2019-08-15
内窥镜检查是目前最常见的医学成像方法之一,也是各大权威指南所推荐的,可用于肺部、结肠、咽喉和胃肠道疾病的检查。检查过程中,医生将内窥镜(一根末端有个小摄像头、能发出强光的管子)从开口处插入体内。

内窥镜属于一种侵入性手术,会造成不适。尽管安全,但也并非没有风险。内窥镜的潜在副作用包括过度肿胀、痉挛、持续疼痛,甚至组织穿孔和轻微内出血等。

近期,一项突破性研究展示了一种创新的成像技术,可以利用超声波以无创的方式提供深度图像。这意味着,只要把设备简单地放置在皮肤表面,医护人员就可以获得内部器官的图像,而不会有内窥镜检查的潜在副作用和不适症状。

这项创新的发现有望彻底终结内窥镜检查。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助理教授Maysam Chamanzar和研究员Matteo Giuseppe Scopelliti博士设计了一种无创超声成像技术。这项研究发表在《光:科学与应用》杂志上。

用虚拟的镜头代替物理镜头

生物组织作为一种致密、不透明的介质,限制了光学方法的应用。这种组织由薄膜和大颗粒组成,因此光学成像的深度和分辨率受限,尤其是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范围内。

然而,这项新技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设计了一个“虚拟透镜”,而不是植入一个实体透镜。操作者可以通过改变介质内部的超声波压力波来调整镜头,这样就可以用无创的方法拍摄以前从未有过的深度图像。
超声波可以压缩或使它们所穿透的介质变稀薄。光在压缩介质中传播得更慢,在稀薄介质中传播得更快。作者解释,他们能够使用这种压缩/稀疏效应来创建虚拟透镜。

当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它们可以调节介质的密度,从而调节其局部折射率。介质在高压区受到压缩,导致密度增大,而在负压区,局部密度减小,介质变稀薄。结果是压力驻波产生了局部折射率对比。

此外,调整或重新配置来自外部的超声波可以使透镜在介质中移动,允许它移动到不同的区域,并在不同的深度拍摄图像。
“我们用超声波在特定的目标介质中塑造了一个虚拟的光学中继透镜,例如可以是生物组织。”因此,这些组织被转化成一个透镜,帮助我们捕捉和传递更深层次结构的图像。研究人员解释了这项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为什么它是可视化身体内部的一个渐进步骤。

它与传统声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所使用的是目标介质本身来影响光在介质中传播,它可以是生物组织。这种原位相互作用为抵消光轨迹干扰障碍提供了可能。

医学成像革命性技术
这项新技术的一些应用包括脑成像、皮肤状况诊断以及识别各器官的肿瘤诊断。该方法可能涉及手持设备或皮肤贴片,具体取决于需要监控的区域。只要把它简单地涂在皮肤表面,医护人员就可以获得内部器官的图像,而不会有内镜检查的潜在副作用和不适症状。

“能够在不需要插入物理光学元件的情况下,从器官(如大脑)传输图像,将会成为内窥镜检查的一个重要的替代选择。这种方法有希望彻底改变生物医学成像领域。”Chamanzar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