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为什么叫七子之歌?

如题所述

因为《七子之歌》中的七子是指被外国列强侵占的七处中国国土,分别是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大(旅顺、大连),他们就是祖国母亲的孩子,所以叫《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是中国著名学者闻一多于1925年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将中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此诗一问世就引起了海内外华人的强烈共鸣。

扩展资料

《七子之歌》是一组现代诗歌,作于1925年3月。

20年代上半叶,刚刚从清华学校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亲身

体会到很多种族歧视的屈辱,更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闻一多写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爱国思乡之作。

其中,《七子之歌·澳门》被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改编选作主题曲,由于该纪录片的影响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被选做澳门回归主题曲。

此外,《七子之歌·台湾》与《七子之歌·广州湾》也被改编谱曲为现代歌曲。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律诗底研究》、《冬夜草儿评论》等。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七子之歌

百度百科—闻一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3

《七子之歌》来源于闻一多,是中国著名学者闻一多于1925年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全文共七首,象征被外国列强侵占的七处中国国土,即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我们常听的《七子之歌·澳门》,仅仅是七首之中的第一首。

《七子之歌》作于1925年3月,当时闻一多正在纽约。其序辞中Alsace-Lorraine通译为洛林地区,位于法国东部浮士山脚下,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凡尔塞和约》后归还。

在诗中,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

扩展资料: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2-20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主题曲亦使用此组诗《七子之歌·澳门》。由于纪录片的影响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用作主题曲。2000年代初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郑成功》,亦选用了此组诗《七子之歌·台湾》,作剧集之片尾曲。那七个地方代表着当时祖国失去的7个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子之歌

第3个回答  2019-12-20
《七子之歌》是近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作品。诗人在这一组诗作品里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让他们来倾诉“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悲哀之情,“以抒其孤苦亡告,春怀祖国之哀忱”,从而让民众从漠然中警醒,振兴中华,收复失地。全诗整体构架均齐、各节匀称、富于建筑美,韵律回旋起伏、一唱三叹、饶有深致。
第4个回答  2009-12-20
是指 闻一多当时创作时的 被外国列强侵占的七处中国国土,即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我们常听的《七子之歌·澳门》,仅是七首之中的第一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