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尖底瓶科技界、考古界对尖底瓶的错误认识

如题所述


中国科学院网站的“科学传播·科学史话”中提到,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因其符合力的平衡原理,被认为是物理学知识的萌芽。这种陶器在西安半坡遗址被发现,其设计巧妙,细颈长圆腹,尖底,带有对称的双系以便穿绳。当水满时,瓶子会自动倒转,利用重力作用完成提水。中国科普博览网站则强调其科学性,由专家编写,确保知识的权威性,将尖底瓶的重心应用讲解得十分清晰。



核科学与核技术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和中国青少年计算机信息服务网也对尖底瓶的重心原理进行了详细描述,强调其为汲水器,利用浮力和重心移动自动倾倒和竖立。中国陶瓷信息资源网同样将其视为一种利用重力提水的工具。



在文物考古界,尖底瓶被视为重力机械,如《中国文物报》1999年的文章所言,通过绳索控制重心变化,使瓶子自动取水。半坡遗址博物馆中的雕塑形象更是直观地展示了这种汲水工具的使用场景。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命名源自1953年至1957年的西安半坡遗址发掘,该遗址博物馆的建立进一步证实了尖底瓶在古代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参观者在半坡遗址博物馆中,可以看到尖底瓶作为汲水器具的生动展示,它承载了先民们对物理原理的智慧应用。




扩展资料

小口尖底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典型水器,BC5000-BC4000,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高41厘米,口径5.8厘米,泥质红陶,杯形小口,细颈,深腹,尖底,腹偏下部置环形器耳一对,腹中上部拍印斜向绳纹。用作汲水,因为其底尖,容易入水,入水后又由于浮力和重心关系自动横起灌水,同时,由于口小,搬运时水又不容易溢出,正是由于这些优点,小口尖底瓶成为仰韶文化最为典型的器类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