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一切凡夫於此事中无能入者。何以故。一切凡夫都无正见。但有随顺正见得柔顺忍。不能如实”何解?

如题所述

这是《佛藏经》中的一段话:“舍利弗。一切凡夫於此事中无能入者。何以故。一切凡夫都无正见。但有随顺正见得柔顺忍。不能如实。”


意思是凡夫无正见,凡夫只能随顺正见


   佛说的八正道之正见,不是指一种正确的观念,而是指“无有颠倒如实观”。凡夫做不到这样的如实观,故佛说凡夫没有正见。不能如实观,最基本的就体现在我法二执。所以,大家通常大家说的树立正见,系指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这样的正见不是八正道之首的那个正见。区别在于一个是观念,一个是如实见。就观念而论,佛开示得很明白------一切诸见皆从虚妄缘起。一切虚妄缘起的观念,皆不是佛所说讲的正见。


     把观念混淆为正见,且不论这些观念是否正确,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无常律故,连对于自己能否长久保有如此的观念,都是十分值得怀疑的一件事情。更何况靠其熄灭俱生我执呢?


      世人背道而驰久矣,不可与说,还是我陪大家一起来树立正确观念吧,这样才能皆大欢喜。

追问

你好,今日我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我有个梦想,就是为了她奋斗,成功后再去找她,可她结婚了,我不知该放弃还是该坚持,后来我发现我只有坚持,好好活着只因有这个梦想,但在坚持的同时,疑惑之音从没在心里断过,似乎放弃也不好,不放弃也不好,何以正见?

追答

请看:佛眼看“爱情”——索达吉堪布http://www.zhibeifw.com/ssks/qa_list.php?id=217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1
个人理解,望请指教。

“一切凡夫於此事中无能入者。何以故。一切凡夫都无正见。但有随顺正见得柔顺忍。不能如实”,这句话中前面都好理解,不再多说,不好理解的应该是“但有随顺正见得柔顺忍。不能如实”。

“但有随顺正见得柔顺忍”,这句是说,凡夫不能得见实相,但能随顺真实的道理而心得安稳。举例说,我感冒了,医生给我开了一盒“感康”,我不明白感康的药理是如何起作用的,但医生告诉我,感康在临床上对于治疗感冒和流鼻涕效果非常好,于是我吃了感康,我的感冒好了。这里感康的药理作用就相当于实相,这个我不知道,但我能随顺医的话去吃药而得病愈,这就相当于,我随顺了真实的道理而心得安稳。话说起来有点乱,希望您能看明白。
下面一句“不能如实”,是说不能真的进入实相,就像上面说的,我不是真的知道感康的药理。
第2个回答  2013-11-11
何为“正见”,就是至上者所说的真实,就是正见。就是公义,良善,智慧,圣洁。也可以称之为“义”
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就是人靠着自己所行的善,永远达不到神的标准)
就是说一切属血气的,无法明白真正的公义,更无法行出真正的公义,良善,圣洁,也达不到完全的智慧。
圣人也达不到神,造物主的主,或者“道”的标准。这是很正常的。
至于你的梦想,我觉得她和你在一起就是为了你的成功,就是假设他无法接受不成功的你,这样看来,他需要的不是你,而是成功。(只是抽象的说明,不要介意)
但是夫妻之间要彼此完全的接受,这样的日子才会好过。当夫妻称谓一体,合而为一以后,人一切 的光环都会褪去。这个时候仍能彼此按照本相接纳对方,那么你们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否则还是不太稳定的。你说呢。
“入”,这个词在佛教里用的很多,但是我认为,应该是“行为符合”,“成为”,“进入”。这三层意思。
第3个回答  2013-11-11
凡夫不能入,所以是凡夫。凡夫如果入了,就是圣人了。但是也有随顺正见得到忍辱功夫的凡夫。但是这也不是圣人的境界。说是这么说,我也不是圣人,就这么个意思吧。追问

"入"指啥?随顺正见又指啥?随什么?

追答

入者入正见。随者随解脱。随顺正见,我理解的就是,比如说一个人丢了一块名贵的手表,这时这个人就想,我的手表丢了,别难过,为什么呢?身外之物嘛,没什么。他这个关就过了,没烦恼了。虽然说这个人没有成佛智慧,也没有什么四谛十二因缘之类的正见。但是他有这个解脱知见。就是随顺正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