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日文化现象浅析

如题所述

现如今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好多在过外国节日。 如果我们仔细对照以下中西传统节日,就可以看到两者源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都是由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西方的传统节日的起源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两者并非“井水不犯河水”,而是有着诸多的天然相通之处。中西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曾经且还在继续发挥着传承文化的积极作用。 中西节日所不约而同地传承负载的文化内涵,主要围绕着两个方面。首先,就是两种节日文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如西方的圣诞节中,人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圣诞快乐”;而在中国的春节中,人们则见面就是“福禄寿禧”的祝词。其次,就是传承尊老爱幼、景仰历史人物及终于爱情的文明薪火。中国有敬老节重阳节,而西方亦有父亲节、母亲节;西方有为忠于爱情的人们设立的情人节,而中国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七夕节。 正因为两者之间的这些天然相同之处,当今时代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之际,两种节日文化互相渗透、彼此影响,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前提。近些年,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越来越重视洋节,特别是圣诞节,而对本土的节日特别是春节的兴趣有所淡化,这当然与商家不放过任何赚钱机会,大肆炒作有关,更与年轻人追求时髦有密切联系。但从根本来说则反映了我国通过对外开放,正在日益融入国际社会,这应该说是一种进步的表现,无可厚非。在中国人尤其年轻人逐步淡化春节的同时,国外对春节的好感和兴趣却日益浓厚。现在世界各地正越来越接纳中国的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全球化特征正越来越明显。在美国,总统每年都要向全美华人表示节日的祝福。美国纽约州甚至已把春节(正月初一)定为全州的法定节日。春节在海外包括在美国的升温,当然与中国国力的不断强大和海外华人地位的上升不无关系。 从中国人过“洋节”及外国人过“中国节”看,中西文化的交流已经是一种文化发展趋势的必然。然而,在节日文化的交流传播中,西方节日似乎占有强劲的优势。其实,节日文化本身并不存在优劣强弱之分,西方节日更易传播与其以玩乐为主的节日习俗有着莫大关系。考察中西文化的传统渊源,我们不难发现,两者有很大的一同。西方人侧重于对“人性”、“自然”的推崇,热中于挖掘个体的价值,追求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西方的“人文主义”重视个体的价值,强调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实质上是一种个性注意;而中国古代则提倡“人本主义”它注重人但并非注重个人价值和个体的自由发展,而是将个体融入群体,强调宗法集体注意,是一种以道德为旨趣的道德人权主义。 这使得中国传统节日都有着厚重的伦理道德上的内涵,其主要的功能在于伦理道德的传承而不是给人们以欢娱休闲的机会,缺少世俗所需要的娱乐色彩。而相比之下,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等,娱乐的色彩要强得多,更能给现代人以充分张扬个性和享受欢娱的机会,因此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投入。 对于节日在文化上的内涵,从全世界来看都有淡化的趋势,东西方参与节日庆典的人们,大多已经剥离了对各自节日起源及背景的束缚,文化起源及节日背景的意义,已经成为传统文化跨出国门时的一种特别护照,有了这种文化内涵,优秀的节日才更容易被全世界的人们所接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