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当前中国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一、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在青年与社会双向作用的社会化过程中,青年主要处于依赖、服从、被社会教化、塑造的地位。那么,教化者是否任意地按照自己主观想象来教化和塑造青年呢?当然不能。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才能达到其目的和要求。在整个社会化过程当中,社会化的规则程序和活动结构都是有序的、可行的,社会为青年的社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正常发展条件。可以说,我国的青年社会化过程已基本上遵循其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的规律性,既保证了其发展的方向,又达到了社会化的效果,青年社会化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在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1、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滞后性。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我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切实提高青年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的素质。当然,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发挥着积极的政治优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改进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为我们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并保证了青年社会化朝着正确的方向正常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应当看到,当前在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中最为突出的有两个问题:第一、思想教育内容的滞后性。以高校为例,不少高校在思想教育方面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教育的内容与现实部分脱节,而且一味地以“你说我听”的灌输为主,既抑制了青年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导致青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抵触情绪。也正因为如此,青年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和内心的苦恼却得不到妥善解决,特别是面对市场经济蓬勃兴起和传统社会相碰撞而产生的多种困惑不知所措却无人引导。第二、思想教育方法的滞后性。虽然各方面都在按要求按计划去做,但教育效果并不好,纠其原因,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单一,形式呆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够重视,缺少兴趣和学习热情,有时迫于考试,临考突击,背上几个题目应付过关了事。有的学生看到别人都参加“邓研会”,自己出于好奇或者迫于面子或者好大喜功便参加了,当老师在作有关邓小平理论专题辅导时,有不少学生在下面或看小说,或背英语单词,或打瞌睡,真正用心听讲者寥寥。由此可见,用那些靠浮于形式的学习方法再加上滞后的教育内容,是很难使那些正确的理论能够真正内化为青年学生坚定的信念和精神支柱的。
2、青年价值观念的多元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人们价值观念早已不是过去那种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一元社会所产生的单一性、绝对性和严格性的价值观念,而且逐渐嬗变为相对性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因此,旧的价值体系的动摇并没有导致一种较为成熟的新的价值体系的出现,新旧观念并存的复杂局面引起人们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思想混乱,理想的人生之梦与现实的生活之路充满矛盾和冲突,使不少青年产生困惑和迷茫。
有调查表明:青年学生在面对个人利益和前途的选择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知行背离。一方面有71%的学生认为应该“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集体利益,”但在择业选择时,前三位的考虑因素分别是“兼顾国家需要和个人利益”的有41%,“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有31%,“实现自我设计、自我选择”的有18%。而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不到4%,对这种矛盾,学生自己也感到困惑和担忧。一个学生在调查问卷上说:“这是一个剧烈变动的社会与时代,我不害怕市场经济,但很害怕丛林法则支配一切,我们找不到精神家园。”(注:吴烨宇、吴强“98年上海高校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思想·理论·教育》98.11)所以,青年学生对于多元价值观念并存和相互冲突的复杂环境中,难以依据自己已有的认识经验,合理而准确地选择和认同某一社会价值观念系统,从而深深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尴尬境地。
3、青年知识结构的不合理性。知识技能社会化,是青年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因此青年必须努力学习知识,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新成果,以构建成一个比较合理和完整的知识结构,以适应自己走上社会所从事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然而,我国教育由于长期受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过早地文理分科,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必然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思维方式单一,专业面狭窄等缺陷。比如:华中理工大学曾对全校3511名新入校的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生进行了首次中国语文水平测试,总平均分为63.9,其中,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平均分竟不及格。该校受国家教委委托,前不久对全国部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进行了一次调查,从收回的4500份有效问卷看,我国理工科大学生不只是文学、艺术等知识的欠缺,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和文化遗产知之甚少,中国古代哲学知识几乎空白,且边缘学科知识严重不足。这些从一个侧面说明素质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这几年,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单位都很重视素质教育,并积极探索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有的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要从应试教育完全过渡到素质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实现青年知识结构的合理化还必须付出艰辛努力。
4、对独生子女教育的偏颇性。独生子女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有独生子女7000万人。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稳定和生育高峰期的延续,独生子女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普遍。那么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有什么差别呢?他们在青年社会化与非独生子女有什么不同呢?这些既理论又很现实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最近调查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理想、求职、学习、经济水平、交友、个性自评等几个方面都不存在显著差异。(注: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现状比较研究”《思想·理论·教育》1998.12.(31)-(34))但是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的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并因此影响到自强精神。

与此同时,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也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教育观念的偏颇。尽管现在许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教育观念比较陈旧。例如,不少家长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把孩子的成才与否同自己的荣辱联系在一起,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不顾孩子的意愿和实际情况,一味地按自己意志来培养孩子。第二是在教育方法上的偏颇。现在孩子身上不少问题都反映在我们教育方法上,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孩子关爱的度上。许多家长过分溺爱,导致孩子怠情、自私、骄横等等,而这些问题将直接给青年社会化过程造成心理和行为上的障碍。
5、中老年人对青年社会化的逆反性。青年人应该既是社会文化的塑造物,又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在内化的同时又表现出外化。但在十年“文革”的国度里,青年人只是依从“文攻武卫”、“斗私批修”。不能创造出符合青年自身特点的青年文化。自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人从“无奈”中走到“兴奋”,从封闭走向开放,沿着时空转换,他们欢呼雀跃,从反思中找到宁静,从竞争中找到进取,在为祖国做出杰出贡献的同时,又创造出许多优秀的文化。而成年人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似乎有些“不适应”,在不少方面却表现出“滞后”。当青年人把“迪斯科”跳得熟悉透了的时候,那些长辈才开始学习“老年迪斯科”;当青年人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挣钱时,那些长辈们还呆在家里守土如根;当青年人整天沉浸在电脑的海洋里,那些白发老人似乎还不知此乃何物。也就是说,那些本应规范青年人社会进程的成人却反过来学习和楷模青年人在新时代中所创造的新文化。从而强烈地表现出青年社会化的逆反心理。
二、对策
针对青年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重视社会教化和青年自身内化的质量。为此,必须着重抓好对青年的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并以实践贯穿于教育过程当中,边教育边实践,形成教育与实践的三维一体的社会教化模式。同时,注重青年的自我教育,发挥其主体能动性的作用,不断增强教化和内化的质量与效果。为此:
1、坚持素质教育。前不久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这标志着我国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虽然以后的路还很长,但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必须脚踏实地地开始它的真实旅程。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等教育。素质教育不仅要青年学生“学会知识”,“学会生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多头并进,多管齐下的原则,特别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克服过去那种“形式主义、摆花架子”的做法,从“唱高调、说大话、讲空话”变为遵循实事求是,注重实效,进行实战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根据青年的特点及不同文化层次开展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第一,适应现代信息,进行超前教育,克服教育内容的滞后性。大众传媒的日益现代化,使信息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青年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电影、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电化教育等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发挥信息教育的功能,使青年接受更多新知识,而不是陈词滥调。第二,采取多种形式,克服教育形式的呆板性。不能局限于“灌输”这种单一模式,而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将诉诸理性与诉诸情感有机结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正达到理论的穿透力和情感的感染力的有效整合。比如开展受学生欢迎的各类学术活动,组织各类演讲会、辩论赛、校园青春风彩大赛、校园戏曲小品、体育节等活动。使青年在其中接受教育,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第三,注重教育的层次性,克服眉毛胡子一把抓现象。根据受教育者的文化层次,有针对性地分层次系统化规定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教育过程中,特别分清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区别,唱响主旋律。
2、做好家庭的早期教育。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行为举止都时刻影响着自己的孩子。随着家庭小型化的发展,特别是城市三口之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中有着特别的作用。第一,父母在生活中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注意对孩子尊重人、帮助人,先人后己等品格的培养。积极塑造先人为主的定势。第二,用自己的品德和人格来影响自己的孩子,使他们得到最直接、最现实的道德情操的熏陶。第三,通过先进人物、英雄事迹的家教培养孩子既有远大理想和抱负,又能脚踏实地,不断开拓和进取。同时,父母应要注重自己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
3、注重青年的自我教育。在青年的成长过程中,进步的幅度也取决于他们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取决于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无论思想教育还是知识的传授,都需要青年用自己的感官去接受,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整理和储存。缺少这个人内化的过程,任何强制性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因此,我们的教育者必须从每个青少年的个性差异出发,充分认识到青少年的潜能,通过多种途径,让他们自己自我感知、自我体验、求知渴望、社会责任感以及发挥自己的才能、信心、勇气。当然要特别注重提高青年的内省力。
4、加强青年的社会实践。就是要使青年直接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当中一边锻炼,一边接受教育。因为青年社会化的必由途径就是青年直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就目前我国来说,青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假期考察及调研活动等等。但是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切忌那种形式主义的走马观花的实践活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28
缺少艰苦的工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