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关于广告用语的研究,紧急啊

要研究背景,研究的目标和意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以及涉及的基础知识,所需资源.那位好心人帮帮忙啊,国庆要交的.....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对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做出调整后增加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折射出时代的精神,集中体现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 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必须以大力开发和利用语文资源为基础,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强化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意识,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一、深挖教材,设计研究话题。
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广播电视、网络资源,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挖教材,把教材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载体,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灌输到主动地探索研究,提炼出能引起学生思考和研究兴趣的话题。我们曾经开展过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有以下几种类型:(1)结合课文内容、巩固语文知识。如开故事会、办手抄报,表演课本剧、给课文配图画,举办辩论赛、读书知识能力竞赛等。(2)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关注生活中的语言发展。如收集赏析优秀的广告词、影视歌曲,搜集整理酒泉风土人情故事材料,深入社区做“错别字普查”的社会调查等。(3)贴近学生生活与思想,关注学生成长中热门和焦点的话题。如当代流行歌曲欣赏,怎样看待“追星”现象?谈初中生“早恋”现象,初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上网”面面观等。(4)继承传统文化、学习民族语言。如现代汉语成语系列活动、语文楹联系列活动、唐诗宋词系列活动、格言集锦、谜语竞赛、诗朗诵等。(5)结合重大节日、传统节日的来临,开展纪念性语文实践活动。这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开展,服务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服务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服务于学生语文实践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拓宽视野,强化研究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种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一种寻常可见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还可尝试由本课向他课迁移,课内向课外扩展,引导学生从相关学科中引出课题,从社会生活中发现课题。
社会是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广阔天地,人生的价值在社会生活中才能得到验证。
有一次,学生主动提出要到敬老院去看望孤寡老人,我大力支持,并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学生们都非常高兴。他们拎起水果,扛着劳动工具,带上照相机,兴致勃勃地来到敬老院。他们把自己带来的礼物送给了老人,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同学们还愉快地和老人拍照,与老人亲切交谈,一起做游戏,还为他们精心准备了一台别开生面的歌舞会。同学们的爱心给敬老院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欢乐,同时这个活动也使学生懂得了怎样去关心那些需要关心的人,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
节假日还可以进行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例如,学习了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人与环境”后,为了让学生了解学校周围的空气污染情况,我让学生到校外去进行考察,拟定了一些考察内容,如:途中所见的机动车,交通路口一分钟车流量,沿途所见的炉灶烟囱数,吸烟人数……在社会调查中,学生强烈地意识到了:为了我们的生存,人们的保护意识急需提高。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拓宽视野,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中,从学校与社会的热门话题中提取实践活动的材料,以拓展研究领域,增强研究意识。
三、自主发展,培养实践能力。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重要的不在得出多少意义重大的成果,而在于在实践活动中熟悉研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和经验,体会到研究无所不在,人人皆可研究,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亲历亲为”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把语文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同时开发当地的语文课程资源,使学生满怀兴趣地而又比较便利地投入到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通过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来获得丰富的体验。“自主发展”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鼓励、指导学生的活动开展,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探索发现”要通过多种方式如组织参观、访问、考察、实验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学会利用条件、有效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在开放的情境中自觉收集加工处理信息,协助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注重启发思路,提供线索,而不是把学生的探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交往合作”要疏通交往渠道,为学生提供多种交往的机会,协调人际关系。
四、构建体系,引导自主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得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得功能,根据这一指导意见,我从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效果评价研究。
  首先,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针对学生情感、态度、兴趣等内隐性因素,设制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我实践活动自我评价表,强化评价的感性认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建立自己得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教师或家长根据观察学生活动中的表现,档案袋中得活动成果等,用一般人能够理解的语言,说明学生活动另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个性品质。
其次,采用量化参照标准进行评价。从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出发,量化评价仍不可少,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我们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评价表,来规范和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表的项目有四块,即目的内容、方式方法、活动过程和活动效果,每块评价项目设置了评价要点、评价标准和观察记录。如,活动效果的评价要点是学生自主性、学生能动性、学生创造性。学生自主评价的标准是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主的思考、设计操作和解决问题;学生能动性的评价标准是主动活动面与主动活动量如何。
建立自主、开放、多向、过程化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全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课改的一个亮点,有着新的理念和新的操作。只要我们每个教师增强意识,重视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在课内外学习与运用中拓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使语文课程资源成为源源不断的一泓活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