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有什么重要意义

如题所述

又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对外交往的总政策,也是一切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对外关系的总原则。独立自主,就是把方针、政策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对外交往中严格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不依附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一切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物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并依据这一原则处理对外关系。独立自主也意味着我们在处理对外关系时不把自己的主张、原则强加于人,我们主张每个国家的事情应由各个国家自己决定,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也尊重其他国家独立自主地确立对外政策,反对任何形式的大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独立自主同遵循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是一致的。任何国家都不得以独立自主为借口,践踏国际准则。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它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道,成为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体现国家无论大小完全平等的原则,才能体现国际关系上的“相互”关系,才能和平共处。建国40多年来,中国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世界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声望。今天,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于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对于加速我国的对外开放,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http://jpkc.whu.edu.cn/mks/dispArticle.Asp?ID=7326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19
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中国外交战略的定位与目标

总结分析中国50多年的历史发展,审视当今世界的国际形势,尤其是全球化给世界带来的深刻变化,中国的外交战略基本定位与目标应当是维护国家的基本安全与实现国家的稳步发展。

将安全与发展作为中国外交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和战略目标,对于中国来说有着现实的需要。首先,能否避免外来的军事威胁,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国家安全始终是中国的首要利益和目标。其次,经济发展是中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方面,经济发展是维护中国安全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经济也可能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一是经济发展的停滞可能会带来社会的不稳定,二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合理的解决必然对国家安全带来隐患。因此,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应当成为中国国际战略的中心目标。

进入21世纪,国际社会的竞争趋势,已由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之争转向国际机制竞争,而积极全面参与国际机制,将成为中国本世纪外交战略的选择。现有全球性国际机制主要包括: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构成的国际经济机制;由联合国安理会决策机制、联合国维和机制、国际裁军机制等构成的国际安全与政治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并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角色。冷战的结束为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提供了有利的机遇,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欲望和能力也在增加,1997年,中国宣布“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大国”,更是一个明确的外交战略宣示。

中国如何积极全面参与国际机制?应参与国际机制的修改和完善过程,促使国际机制更为合理、合法、民主、兼顾效率与公平;参与新国际机制的制定,主动促成积极性国际机制的建设;积极参与国际机制的决策;适时承担一个主导国的角色。在当前充当国际机制的积极参与国,争取在未来的适当时机充当一般主导国,以更好地发挥中国“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推动世界民主化、多极化进程。

中国积极全面参与国际机制这一外交战略的核心目标,是创造和平、民主的国际环境,服务于中国发展的总体谋划,促进中国的国际化进程。其战略原则为维护国家利益,坚持独立自主、反霸维和,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更好地与国际社会接轨。

外交战略的内容

建立超越意识形态的国际关系。意识形态曾在国际政治演变中起过重要作用。但客观现实表明,在今天世界范围内单凭意识形态已无法理顺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是第一位的,意识形态利益处于次要地位。无论什么样的国家,在国际关系中以意识形态为出发点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总是要失败的。所谓超越意识形态,就是在对外交往中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以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远近,也不以此划分敌、我、友。超越意识形态有利于中国广交友、少树敌,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的敌友观念逐渐淡化,交往对象不断拓展,中国外交不再有固定的对手或敌人,而是广交朋友,由以前侧重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转变为与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普遍发展友好关系。

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中国外交严格依照不依附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不屈从任何大国的压力,也不同任何大国结盟的原则。在国际事务中坚持正义、主持公道,不迁就于一时的事变,不拿原则作交易,中国珍惜自己的独立和主权,也尊重别国的独立和主权。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外交的交往对象不仅仅是范围的扩大,而且交往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强调与世界大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种战略伙伴关系侧重于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与西方大国的战略合作,目的是推动和深化中国与西方大国的信任、合作与友谊。在战略伙伴关系中双方强调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着眼大局,面向未来,不因分歧和矛盾影响两国关系健康发展,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展现务实的外交风格。中国外交政策中最大的务实就是为国家利益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实现现代化服务。中国外交的务实性表现在:第一,对我国自身定位的客观性。首先,明确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客观认识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程度。其次,客观评价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坐标和国际格局中的位置,既不自尊自大,又不妄自菲薄。在对外交实践深刻总结并在对我国国情和现实条件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在国际事务中采取“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在20世纪80年代,这主要表现在中国外交采取了不结盟、不称霸、不当头的策略。20世纪90年代,世界社会主义遇到巨大挫折,国际战略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外交采取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方针。第二,国家利益成为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其中经济利益成为国家利益的核心内容。在强调经济外交务实思想指导下,中国的经济外交获得了富有技巧的报偿,充分显示了经济外交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