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刘备有那么多名将,智士为什么还得不了天下?

看了三国之后,看了刘关张的死,心里总是悲哀的,请哪位名士指点,多谢!!!

我汗,虽然你没有悬赏分,但是谁叫我是个三国迷呢,我还是要答。楼上的在说什么呀,晕,还刘备实力最强?真的是无知,楼主你很喜欢刘关张吗?那是历史,不用悲伤,呵呵。
诸葛亮隆中对策说的是若跨有荆州益州。。。。。外结好孙权,。。。。天下有变则令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婉,洛,将军身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呵呵,关羽很厉害,他拒绝孙权的求婚,得罪了孙权,还失去了荆州,这就使诸葛亮的隆中对策两面出兵的计划不能实现,还使蜀国元气大伤,多年积蓄的兵马毁于一旦,楼主你说刘备有很多的名将和谋士,你错了,你以为庞统和诸葛亮就是三国里面最强的谋士吗?不是。你应该只看过三国演义吧,要知道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时代写的,他处于那个元朝————蒙古人统治的时代,他不服蒙古人统治他们汉族人,所以他写书的时候就倾向刘备————大汉皇叔,呵呵,你看三国演义就应该发现,他主要是写刘备集团的事件,把刘备集团写成是正统,而且把他集团里面的人写得很生动详细,把曹操集团当作是反叛集团,很多著名的谋士和武将都没有刻画。要知道在正史三国志上魏国谋臣武将绝不在蜀国之下,而且远超蜀国。在统一中国这个事情上,。。。。不是有一句话叫天时地利人和吗,看看蜀国,他要夺取天下,而所谓的天时就是曹魏集团衰弱(没有具备,曹魏一直都很强大),地理就是拥有荆州(关羽失荆州,可悲),人和就是蜀国和吴国同时出兵(吴国每次都是假意出兵,打到一半就找借口退兵了),所以天时地利人和都没有具备,怎么夺取天下呀!在看看夷陵之战,刘备几乎打光了蜀国的所有军队,本来就弱的蜀国拿什么去和魏国斗。再说一下诸葛亮北伐,蜀国唯一一个大将魏延,但是三国演义偏要把他写成是乱臣贼子(在正史上魏延是一个骁勇且有智谋的名将),再加上后主无能。汗,那么诸葛亮北伐就是没有得力的大将,更没有谋士(庞统和法正早就死了),而且你看了易中天品三国就知道,益州本来就不是攻城略地的地方,益州山川险峻,只适合防守,用易中天的话来说就是曹魏非速亡之国,益州非进取之地,诸葛非将略之才(就是说正史上诸葛亮没有多大的军事才能,只是政治才能突出而已),看看魏国,版土面积庞大,谋士众多,前期的郭嘉,程昱,荀彧,荀攸,贾诩,他们的才能绝不在诸葛亮庞统法正之下,后期还有他们的后人,司马懿,司马昭和邓艾钟会等等等等。。。。你蜀国有什么呢?后来在北伐的就一个姜维。再来说武将,魏国前期,张辽,许褚,典韦,夏侯敦,夏侯渊,李典,于禁,乐进,张颌,徐晃,庞德,曹仁,曹休,曹洪,曹彰这些人都是勇冠三军的名将,而且都能独当一面。你蜀国出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还有谁呢?蜀国的政治实在是搞得太差劲了。总的来说,蜀国的很多方面都不如魏国。当然,最后还被魏国给灭了(曹操集团最终战胜了刘备集团)。还有就是你如果要真正的了解这段历史,你就要看《三国志》,《资治通鉴》等记载三国历史的书籍,要知道名著《三国演义》只是小说,不能当历史看,没有悬赏分我都这么尽力的帮你,你还是认真看看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19
答案应该就在隆中对,三顾茅庐中
曹操人广势大奉天子以令不臣,政治上立于不败之地.刘备在这个方面就不能与他争胜。
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一带地方,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
可以说只有连吴抗曹才有希望得天下.
庞统攻城时候被流矢挂了,可以说点儿太背了.
而首先关羽在荆州未妥善处理与孙吴的事情,导致败走麦城.紧接着刘备要出兵攻打孙吴[诸葛亮想阻止也是阻止不了地],张飞被害,然后刘备大败,死于白帝城.
就像(崔州平与刘备对话:......“公以定乱为主,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自高祖斩蛇起义,诛无道秦,是由乱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乱;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复由乱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猝定也。<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蜀能人死和后继无人,单凭诸葛亮一人,只是徒费心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三顾茅庐 隆中对
第2个回答  2010-07-24
首先说人才,刘备的谋士不如曹操、孙权的多,而且更为要命的是刘备手下的很多人才并未将其才能完全发挥出来。比如:
赵云:其武力足可匹敌吕布,更兼沉静内敛、小心谨慎,在统军带兵上也很有一套,是难得的大将之才。可是却因为出身、资历等原因,一直不得重用,始终以刘备保镖的身份出现。
廖立:刘备在平定荆州之后向诸葛亮征询应该招揽哪些人才,诸葛亮只推荐了两个人:一是庞统、二是廖立(在诸葛亮心中能和庞统并列,可见其才华)。之后廖立一直担任长沙郡太守,却在陆逊、吕蒙攻打荆州的时候弃郡而逃,对关羽之死负有一定责任。但刘备并未追究,任命其为长水校尉,进入了中央政府。但因其在刘备死后诽谤先主、议论群臣而被贬为庶民,老死荒野。
庞统:其智力不下于司马懿,得到鲁肃、诸葛亮等的多次推荐,在政治、军事上也多有建树。西进事务由其一手谋划,却在落凤坡被流箭射中而亡,是为刘备集团一个巨大的损失。
法正:擅奇谋,且深晓蜀中地理,是刘备入主益州的大功臣之一,兼能言擅劝,是为大才。却在刘备平定益州后不久病逝,致使刘备无法一举拿下雍凉之地。诸葛亮曾感叹,若法正在,先主必会听其劝告放弃东征。
马良:马谡之兄,其智力远高于马谡。可以说,蜀汉的经济是由马良一手发展起来的,蜀汉的国力在刘备平定益州后短短几年迅速提升,马良功不可没。但在刘备东征时,马良随行,刘备兵败,马良亦死于军中。之后蜀汉国力便开始衰弱,只靠诸葛亮一人苦苦支撑。
马超:这个就不多介绍了,只说一点:马超投靠刘备只是无奈之举,因其之前兵败时一家老小全被曹操屠杀光了,投靠刘备时连新娶的妻子、两个儿子也被张鲁杀掉了。之后马超也一直处于苦闷之中,在投靠刘备后没多久就死了,死后连一个可以继承家业的儿子都没有,别说儿子,连女儿都没有。马超死的时候才四十几岁,很年轻的,可是却在痛苦中早逝了。
魏延:诸葛亮没有猜忌过他,而且在蜀汉后期也一度成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但在诸葛亮死时,却被误认为谋反,最后被马岱所杀。
姜维:真心投蜀却屡屡被人猜忌,只能拼命的出战来证明自己。费祎上台后,姜维认为伐魏时机已到,应该出战;但费祎总以国力不济或不如丞相等理由拒绝,或者只给姜维很少的士兵,致使姜维无法扩大战果,只能含恨而退。姜维上台后,又逢黄皓弄权,姜维不得重用,只能在外领兵。最后蜀汉因刘禅轻信小人而亡,姜维假意投靠终会意图复汉,却失败被杀。
这只是人才方面,当然刘备要是能有更多的人才,这些情况或许就可以改变。
再者,刘备确实有时有些妇人之仁,不知道把握形势,而诸葛亮不是那种会劝人的谋士,致使贻误战机。(进攻益州虽然是诸葛亮的谋划,但在赤壁之后,诸葛亮一提西进,刘备便以汉室宗亲为由拒绝。后来是庞统说服了刘备,刘备才同意西进。)
当然,刘备、刘禅父子个人的问题也是导致蜀汉最终走向灭亡的原因之一。
第3个回答  2010-07-19
归根结底应该在于刘备——诸葛亮集团对于内部矛盾的回避,在东州,荆州,益州三大集团之间没有建立好的管理体系。到了后期,益州集团人心已冷,不想也不可能想帮助荆州集团守住荆州,东州集团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再加上连年北伐,荆州集团元气大伤,诸葛亮死后就只有一个魏延坚决抗魏,就是这样一个人,也被东州集团的人合伙害死,诸葛亮死后刘禅进行了改革,企图制衡三大势力,重用益州集团的核心人物谯周,废除丞相制,无奈诸葛亮虽死犹生,影响巨大,刘禅空有帝号,蒋琬轻而易举恢复丞相制,大权再度落入益州集团之手......蜀国之所以最先灭亡,就在于他不像魏国放任内部矛盾,吴国缓和内部矛盾,而是采取了打压政策,所以最先gameover,三国相继灭亡根源都在于内部矛盾,只不过对待方式不同,亡国时间也就不同。
第4个回答  2010-07-19
主要因为当时大局已定
刘关张固然厉害,诸葛亮固然聪慧。但就算一人顶1W人
曹操雄踞北方,兵多将广。蜀以难抵抗,加上乐不思蜀的刘禅,大局已定啊。
这一劣势以被诸葛亮看得十分清楚,故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及存亡之秋也.”
楼主的想法我也有,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
估计看完《三国志》就不会有这种悲情了。
顶个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