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戏从繁荣到衰落的原因分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3

历史的长河中,西秦戏经历了从兴盛到衰落的曲折历程。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陆丰碣石玄武山祖庙重光时,十班大戏,包括正字戏和西秦戏,汇聚于碣石镇,展现了当时海陆丰地区戏曲活动的繁盛景象。


1922年,梨园工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随着海陆丰农民运动的爆发,彭湃在《海丰农民运动》中提到,乡村娱乐主要依靠戏剧,如西秦戏,但戏曲内容陈旧,影响着农民的思想。彭湃认识到戏曲的独特影响力,将其视为争取、团结艺人的有力工具,如戴净、玉生等西秦戏演员,经常在彭湃的“得趣书室”参与改良戏曲的讨论。1925年,红色“梨园工会”成立,西秦戏与正字戏、白字戏在革命运动中得到了发展。


然而,1927年政权更迭后,虽有改良戏剧的决议,但在大革命失败的“白色恐怖”中,西秦戏艺人遭受严重摧残,戏班逐渐衰落。抗日战争期间,尤其是1941年和1945年海陆丰沦陷,日本侵略者禁止西秦戏的演出,艺人们的生活陷入困境,名演员如戴净等多人饿死,西秦戏元气大伤,几乎到了无法挽回的境地。


1945年抗战结束后,内战和自然灾害接踵而至,西秦戏的处境更为艰难,仅存的庆寿年班也苟延残喘,濒临消失。1949年,西秦戏的辉煌只剩下庆寿年班,伤痕累累,前景黯淡。


扩展资料

西秦戏又称乱弹戏,流行于广东海丰、陆丰、潮汕和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