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书店不再是为了买书,书店现在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如题所述

关于这个问题,这已经是我第四次修改回答了。

关于盈利模式这个问题,我知道不管我列举什么样的案例,一定是两面的声音,有说支持的,说我回答很好的,也有直接上来“杠”的,但是我还是希望大家能理性客观去看我的回答。

其实,在我看来,每次我回答,大家评论整个过程其实也就像是在创业,是在不断修正的过程,没有一开始就设定好的盈利模式,褒贬不一,大家所问的,所经历的,我无论是创业还是现在做的投资,我都经历过,也都看到过。

我个人认为未来商业模式:衣食住+文化,从卖货到卖生活方式,从卖场到买场,(为了再次引起大家的热议,我注明这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抛砖引玉吧)

很多企业活不下去,就是因为他们还是在卖产品。

服装店真正卖的不是服装,星巴克真正卖的不是咖啡,酒店真正卖的不是客房和餐饮,他们真正购买的是一种他们向往的生活方式。

好的商业模式不是把你的货推销给客户,而是通过你深层次的洞察用户的需求,设计出他们喜欢的生活方式,把原来的卖场转化成买场。

如果苹果只做计算机批发,不开Apple Store实体店会怎样?如果爱马仕就是单纯地做围巾,没有实体店,会是什么样子?”

用生活方式取代产品是未来的趋势,单一地卖产品会越来越难,已经没有市场了。

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本身更可能是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衣食住+文化,未来商业将会是集时尚、文艺、日常于一身的“生活方式复合店”,实现华丽转身

一个好的项目背后是好的商业模式和商业逻辑。

因为疫情的催熟,下半年的新零售势必会如雨后春笋一样爆发,这几天,一则“日本茑屋书店2020年落户中国杭州”的消息刷爆朋友圈

只是一家书店,凭什么能够这么轰动,这个案例也是我一直非常推崇,正如我上面说的,我们一定要将传统的“卖”场转变为“买”场。

在日本的茑屋书店,目前已经有1400多家分店,它在东京的门店,每月营业额上亿日元(相当于600多万人民币),开业一年多就被评为世界20大最美书店。

茑屋书店对中国新零售的启迪,可能不在于拷贝另外一个茑屋书店,而是它背后的新商业逻辑。

从茑屋书店整体来看,他的核心集中在这几点:

1. 它的场景设计。从建筑美学到生活哲学,从图书的摆放到空间的布置,它对于每一个细节都很考究,这些基于人性化的场景设计,让它成为网红打卡地,被评为“全球最美书书店”。

2. 它的多元经营。它是一个以书店为中心,包含了咖啡馆、餐厅、精品店以及公园等设施的生活休闲场所,以图书为核心的“书+X”模式,提升消费体验,增强消费者粘性。

3. 它的市场定位。它的目标群体是50岁以上的所谓“黄金年龄层”,这群人有钱且有闲,掌握了53.5%的社会财富。事实上,它在所有年龄层的用户中都颇具人气。

4. 它的运营方式。它重构书店空间,以文学、艺术、建筑、汽车、料理和旅行六大专业分类为特色,融入咖啡、饮食、亲子、文体和慢生活,作为美好生活方式专业“提案者”,以丰富的线下体验和优质服务取胜。


体验为王的今天,作为拥有“落寂的传统出版业与实体商业”双重属性的传统实体书店想要自救,必须以全新的生活+复合店突破重围,而茑屋书店也恰恰是做到了这一点。

下面我分别讲讲,日本茑屋书店的成功,是如何“美的有心机” 的。

1、从顾客需求价值出发,转换书店角色

在代官山茑屋书店中,店里把所有带有导向性的标识都删除了,摒弃了传统书店按照书的形态进行分类的方式,茑屋书店则是按照书的内容、生活场景进行分类,重构了书店空间。

茑屋书店特别设置了通晓某特定领域的导购员,从商品采购到卖场布置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导购员决定,并实际接待顾客,向来店顾客提出自己的建议。

可以寻找网络时代电商所不能做的,直击电商痛点、瓶颈为实体店铺的优势,这就是茑屋书店战胜电商的理由。智能手机永远无法达到的是心情、感觉的效果,也无法享受即时性的达人服务,而很多顾客更喜欢人来人往的真实空间。

2、颠覆营销逻辑,从经营产品到经营用户的产品体系

(1)度过时间,而非促进销售 

首先,茑屋书店跟传统书店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不是一家书店。

用茑屋书店创始人增田宗昭的话说“传统书店的问题就在于它们卖书”,茑屋书店本质上是创造一个让人度过一段美妙时间的场所,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给大家推荐最好的生活方式(比如值得推荐的旅行目的地),所以增田宗昭说这是“买场”。

比如茑屋的代官山店,与其说是书店,不如说是附近老年人的活动中心。


(2)围绕人群,打破品类

茑屋书店的核心是经营人群,而非想着自己的品类。最初,增田宗昭想要创造一个让附近的人度过一段时间的场所,然后想着什么品类去填充这个场所。

日本人喜欢咖啡、看书,所以“书+咖啡”自然就成了运营这个人群的产品。

(所以在中国抄茑屋书店可能根本不是做书店,中国老年人看书很少,打麻将多,可能是茑屋麻将馆都有可能。)

正是因为它是运营人群的“推荐逻辑”,所以才能真正做到“一店多能”,围绕生活方式推荐。

比如你走近料理区,这里不光摆了推荐你学习料理的书籍,甚至书里面提到的锅也会摆在旁边,让你可以在做饭的时候听的音乐 CD 也摆在旁边。

走近旅游区,推荐你去挪威旅行的书籍旁边可能也在卖挪威的明信片,还有定制旅行产品,甚至可能有个兼职的旅行达人跟你聊天。

用增田的话说:它卖的不是书,而是里面的生活方式。(茑屋是日本第一家联合销售书籍、CD、DVD 的公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2
国内外不少成功的书店都是将读者需求作为运营模式,通过获得读者需求反哺读者,实现书店经营的良性循环。日本茑屋书店的设计理念就是将书店打造成为藉音乐、电影和书籍向年轻人传递生活风格的能量基地。
第2个回答  2021-03-12
书店现在的盈利模式应该是让大家买会员卡,通过会员卡的形式吸引大家来看书,同时也收取了费用,另外还会提供咖啡饮料蛋糕之类的东西让大家消费购买。
第3个回答  2021-03-12
盈利模式主要是政府扶持。现在很多人不选择在书店买书,说不定还能够运营,是因为有政府的扶持。
第4个回答  2021-03-12
买试题,现在很多人都是来书店买一些卷子,并不会买一些书籍,都是买课外作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