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常规管理包括哪些方面

如题所述

1、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学生手册》。按时到校上课,完成各项任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服从管理,听从指挥。

2、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待人礼貌,不骂人、不打架、不抽烟、不喝酒、热爱集体、爱护公物,不在黑板、墙壁、课桌、布告栏上乱涂抹、乱刻画,不随地吐痰、乱扔杂物。

3、生活俭朴、穿着整洁,不烫发、染发、剃光头、化妆、佩首饰,男生不留长发,不剃平头。

4、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公共秩序、国家法令,进出校要有凭证,积极参加学校、班级各项有益活动,争做优秀学生。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全面性: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的管理和纸质信息的管理。虽然这两者之间有一定的重复性,但还是有必要进行相关统计的,尤其是在审计进行检查的时候,做到万无一失。

完整性:主要指具体的信息内容,越完整越好,比如学员的某项重要作业,一定包括老师的布置任务信息和文件,包括学员完成的作业,以及老师对该项作业的审核和批改记录,另外,如果有补考,还要有补考的资料痕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班级管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3

1、纪律管理。

有了良好的纪律管理,才能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和谐,学生就有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规范的制定、可以来源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在校一日要求》及《文明学生标准》等学校发布的规范。

2、学习管理。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所以学习管理也是所有管理中的首要任务。这方面的管理虽然与各个任课老师息息相关,但作为班主任,应该主动承担主要工作,协助其他任课老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包括作业的收交,上课听讲,课下主动向老师问问题,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监督。

不管什么样的方法,适合本班学生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各位老师,需要根据自己班的情况以及工作实践形成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扩展资料

班级管理模式

1、常规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活动。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具有管理、控制和教育作用。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使班级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通过规章制度的贯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优良的班风。

2、平行管理

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民主管理

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实质上就是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08
一、班级组织纪律管理
(一)教学正常秩序
稳定、正常的教育秩序的要求:
1、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与其他各项教育活动形成协调发展的优化机制;
2、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认真教,学生遵守纪律,积极思考,保持良好的教学态势;
3、各学科的课外兴趣小组有计划有成效地开展活动。
(二)考勤
班级要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统计,这是加强班级管理,督促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培养良好班风、学风的重要措施。
(三)请假制度
一般一天以内由班主任审批,一天以上三天以内由教导主任审批,三天以上由校长审批。事前不能请假者,事后必须补假,否 则作无故旷课处理。
(四)教室规则
教室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为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加强对教室的管理。
(五)座位安排
这是每学期开始时班主任必须要做好的一项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学生学习情绪,班级课堂气氛和纪律面貌。
座位编排应顾及的因素有:
1、身体的高矮和视力的强弱;(特殊情况视实际而定)
2、学习成绩的好和坏;(好坏搭配,互相帮助)
3、性格的差异;(以“静”制“动”)
4、性别的不同。(低年级男女同桌,高年级男女分桌)
为了能使座位的编排工作能达到预期的要求,班主任要注意:
1、了解学生身材、性格、学习和纪律等情况,听取学生对座位编排的意见;
2、排完座位后,还要根据新出现的情况随时调整学生的视线,以防止产生斜视,同时让学生左右视力、听力和脑神经得到均匀的刺激,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六)自习课管理
自习课亦称自修课,是由学生进行预习、复习和完成作业的课。一般由学生自己安排,必要时老师也可下班辅导。
(七)考试纪律
严格考试纪律,才能充分发挥考试检查教、学效果的作用,准确地了解、评定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程度和水平。
班主任应在对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动机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
1、重视思想教育,杜绝作弊根源;
2、淡化分数观念,清除精神重压;
3、培养正确的是非观,抑制作弊的恶风;
4、协同配合,根治作弊陋习。
(八)值周
值周是中小学生自我管理的一种形式。一般由各班派出值周生轮流担任学校的值周工作。
(九)升旗
升国旗仪式,属于学校的常规例行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
(十)学生交通管理
指学校、班级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与交通行为、交通工具的管理。
(十一)偶发事件
偶发事件的特点:
1、偶然性;  2、突发性;  3、爆炸性;  4、紧迫性。
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
1、控制感情,沉着冷静;
2、了解情况,掌握分寸;
3、依靠集体,尊重学生;
4、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二、班级环境、班务、卫生管理
(一)教室的布置
布置教室的原则:
1、突出救教育功能;
2、突出环境美,在色彩的搭配上力求和谐自然,相映成趣;
3、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必须注意不对学生听课造成干扰;教室两侧的布置切记“花里胡哨”。
4、适时更新,注意实用,使学生不断感觉到班级内新的生机。
布置教室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一个班主任,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布置教室的过程,变为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过程,变为锻炼学生,培养学生聪明才智的过程。
(二)班级图书室(角)
是指班级自办的借阅书刊的机构。筹办图书室应注意:
1、加强宣传和动员,要求班干部带头,动员学生献书献杂志;
2、通过民主协商,选出责任心强的同学组成图书室的管理小组,由学习委员(或被推选的人)任组长;
3、在班主任教师的协助下,管理小组审阅集中起来的图书杂志,把适合同学阅读的分类、列册、登记、陈列或存放;
4、班委会制订图书管理和借阅的有关规定,然后班级图书室定时向全班同学开放。
(三)小储蓄所
由班级学生自己管理,专存学生节约下来的零用钱(不许向父母额外索要)。它对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品德有重要作用。
(四)班级公物管理
班级公务包括课桌椅、门窗、讲台桌、卫生角设施、图书室图书等。
(五)班级经费管理
班级经费主要指用于班级活动,如布置教室、班会、春游、秋游、运动等集体活动的经费,也称班费。
(六)学生着装管理
它主要包括:对学生的着装要求、指导、管理、检查等内容。
(七)学生宿舍管理
对住校生所住宿的宿舍管理,属于学生常规教育内容之一,是学生在校时基本行为规范的重要方面。
(八)学生就餐管理
(九)环境卫生管理
(十)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
(十一)卫生角
(十二)学生体检
(十三)学生常见病预防
(十四)眼保健操和课间操的管理
三、班级文档、史志管理
(一)学生成绩报告单
每学期或学年结束时,班主任要向学生家长 递交成绩报告单,这是沟通学校和家庭,实施学校、家庭联合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
(二)操行评语
写操行评语要注意的问题是:
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
2、鼓励为主;
3、实事求是;
4、恰如其分。
(三)“三好”学生和各项积极分子评选
“三好”即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
一般在每个学期或学年结束时进行评定,具体做法是:
1、班主任进行全班动员,宣布评比条件和名额,提出评比要求,然后组织班、团(队)干部讨论,统一思想,
2、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讨论,酝酿提名。
3、班级评出的“三好”生和各项积极分子送学校政务处、校长室审查批准,由学校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学校领导介绍评比情况,宣布名单,发给奖状和奖品,然后张榜公布,并记入学生档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