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这些“金饭碗”,如今却无人问津,你怎么看?

如题所述

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这一点也反映在人们对职业的选择上,有的职业现在看上去很不错,风生水起的,但是缺乏前景,也许过上个十几二十年就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了,所以择业的时候,除了关注当前,更要关注职业的前景。


下面就给大家说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几个“铁饭碗”,当年要是能从事这几种职业,那可是走路都能带着风的,但是现在这几个职业都已经不香了,有的甚至已经沦为“底层职业”。

01:司机

在八十年代,司机可是个十分吃香的职业,男孩子如果有驾驶证,在相亲的时候都能加分不少。当时的小汽车比较少,除了一定级别的领导能够拥有专车,私人能买车的那可是非富即贵。那个时候有驾驶证的人也比较少,所以工作比较好找,给这些达官显贵当司机,工资不低而且还能攀龙附凤,狐假虎威一番,实在是羡煞旁人。


即便不去给别人当司机,开开货车拉货,或者自己买一辆小货车拉拉货也是相当不错的,那个时候村里最有钱的几户人家都是开货车的。但是现在小汽车已经普及,驾驶也成为年轻人必备的生活技能,司机这个职业也就没有以前那么跑火了。

02:供销社员工

很多年轻人估计都不知道供销社这个单位是干嘛的了,但是现在还是有这个单位的,只是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曾几何时,这是个炙手可热的单位,在80年代,物资匮乏,生活物资实行配给制,买东西只能到供销社去。所以那个年代,供销社的员工那可是高高在上的,要是不说点好话,陪个笑脸,根本就不搭理你。供销社员工能搞到紧缺物资,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商品信息,工作又比较轻松,自然成为当时人们首选的“金饭碗”。


现在再看看,供销社这个单位哪里还有什么存在感,除了保留极少数的编制之外,大多数原来的供销社员工都下岗分流,自谋职业去了。

03:粮站工作人员

粮食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物质基础,而且是无可替代的,所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在80年代,农民外出打工的很少,大多都在种地,一家人的收入基本就指望卖粮。那个时候,粮食只能卖给粮站,粮站工作人员掌握着给粮食定级的权力,粮食的级别又关乎到价格,所以农民是不敢得罪粮站工作人员的,真要惹恼了他们,动不动就说粮食水分含量太大,不予收购,那就只能拉回去了。


随着粮食放开,私营企业参与到粮食收购之中,粮站不再是唯一的收储单位,粮站工作人员的地位自然就一落千丈,由过去的香饽饽变成基本上无人问津。

04:电影放映员

还记得80年代,只要是那个村子放电影,哪怕离着十几里地,也是要赶过去的,放映现场那可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那个时候村子里修谱做祠堂,村民家结婚过寿什么的,能放上一场电影是非常有面子的。但是一个乡镇就只有一个电影放映队,所以必须要提前打招呼,而且要关系到位才能给你安排,电影放映员自然是很吃香的,到哪里都有人叫吃饭的那种。

现在文化下乡,偶尔也会在村里小广场放上一两部电影,但是观众却是寥寥无几,再也没有往日的热闹。电影放映员也自觉无趣,往往放上个把小时就草草收场了,这个职业基本上已经凉凉了。


以上的几个职业,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下都是很吃香的,但是时过境迁,现在基本上都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更加谈不上是什么热门职业了。现在择业也是如此,不仅要看当下,更要着眼未来,当前的热门职业,说不定十年之后就变成了鸡肋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0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曾经的金饭碗可能已经不吃香了,我认为这是一种社会进步,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第2个回答  2020-10-10
现在的人多是脑力劳动,电脑行业已经成为了就业的一个大热门行业,所以不管是什么职业,总是高薪是最吸引人的。所以以前的金饭碗并不足以吸引人。
第3个回答  2020-12-27

80年代,最受人欢迎的5大“金饭碗”,如今却成为了“底层工作”需要行测、申论历年真题,热点解读,大神笔记,名师网课等更多免费公考资料的小伙伴可以回复“上岸”

第4个回答  2020-10-10
时代发展的速度很快,要用发展的目光去看待问题,不能拘泥于过去,为未来的一切可能做好准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