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办婚礼都不找父母参加?

如题所述

在很多年轻人眼中,婚礼和婚姻似乎没了关联性。婚姻是自己的,婚礼可能是父母的。
当下,确实有些年轻人变成了自己婚礼的看客,父母忙前忙后成了主角。儿女办婚礼,父母脱层皮。他们在付出体力的同时,还付出了超多脑细胞。因为婚礼舞台的背后,是两个家族复杂的关系网,处理不好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劳累与纠结自然是逃不开的。
一场隆重的婚礼,多会上演这样的剧情:爱意缠绵的年轻伉俪尽情表演,而背后却是父母的劳心劳力和数不清的纠结。
父母成了 儿女婚礼的“民工”
“可累死我了!”
“这不是他们都忙嘛!我不操持谁干呢?”
原来一双锃亮的皮鞋上却落满了浮尘,每每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看见邻居们,陈阿姨总爱在抱怨与无奈中诉说着她为女儿操持装修婚房的每个细节。
如今,在很多大城市,年轻人的婚事更多是由双方四老忙里忙外操持完成的。买婚房、装修、预订酒店、挑选婚纱……全都有父母的影子。父母有意无意变成了儿女婚姻的“民工”。
“五一”前夜,年近花甲的陈阿姨最后一次检查了女儿新房的煤水电表,在确认无误后,把新房的窗户稍稍敞开一点缝隙,锁上门,一块石头方才落了地。
“装修可算告一段落了。”
也难怪陈阿姨会这样说,她女儿的婚期在今年“十一”,刚出正月,她就跟老伴开始忙活新房的装修。姑爷是外地人,女儿和姑爷都因为工作忙,抽不开身,无奈,陈阿姨将装修“大权”揽了下来。选家具、买主材,二老几乎跑了大半个天津市。但凡有关装修的事,大事小事陈阿姨都要全部过手,白天盯着工人干活,晚上还要忙着记录装修台账。
因为房子是男方买的,陈阿姨家承担了装修费用。老两口都是退休工人,为了能在装修上省点费用,他们选择了包清工的方式,所以一个螺母,一根电线都得自己张罗。为了省事,俩人经常买两份炒饼凑合当午饭,用陈阿姨的话说:“我们都成监工了,可谁让自己就这么一个闺女呢!”
无独有偶,50多岁的秦老师最近也忙得不可开交,他几乎调查了天津市所有的四星级酒店,骑个自行车,到了那里先比较价格,再考察包间的装潢,还忘不了用手机把大堂和门脸拍下来,以便和晚上回家的儿子一起商讨。
一代又一代,结婚都不是一个人的事。但是现在八零九零后的婚礼,更像是父母的事。很多独生子女的父母,在操持儿女婚礼时,虽然感觉很累,但又觉得这是自己的职责,而且痛并快乐着,累也就累了。
婚礼变父母“秀场”
在孩子的婚礼现场,你时常能够听到父母们抱怨:“你看这婚礼,全都是我操持的,他俩啥事都不管……”
但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父母的这些抱怨他们并不领情。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似乎不特别在意婚礼的形式了,能打70分过得去成了很多年轻人对婚礼的底线,有的干脆免去了婚礼的复杂程序,所以很多儿女面对父母的抱怨会窃窃私语:“还不是为了你们的面子!”
的确,中国人爱讲面子,往往把婚礼的排场与是否重视亲家、自己有没有面、儿女在单位今后的发展等画上等号,因此很多父母筹备婚礼的过程就好像爬上了一个不停生长的藤条,永无止境。从预定婚宴到准备婚礼上的发言,身体、物质与精神的“三座大山”一齐压来,难怪有父母说:“给孩子办婚礼,就像扒层皮。”
女儿的婚期定在了明年“五一”,但徐姨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为啥?嫁妆凑不够。“听说现在结婚都流行陪送汽车”,徐姨扫听了一下,要上点档次的基本都得在二十万元以上,太便宜的车拿不出手,孩子也栽面。可是,这笔费用对陈姨两口子来说确实是笔挑费,于是她就和老伴商量,把临街的一楼阳台租给一个商户,这样每月还有一些进项。用徐姨的话说:“工薪阶层,只有从牙缝里挤,无论如何也得给女儿把面子省出来。”
最近因为儿子结婚,郑阿姨患上了失眠的毛病,夜夜辗转反侧。儿子结婚,挑明了不想办婚礼,因为女友已经有孕在身,不想折腾。“他们两个人可真想得开,我要不办这婚礼,亲戚同事肯定饶不了我,得了便宜卖乖不说,指不定流言蜚语的传成嘛样。再者说,这么多年随的礼金就指着这次喜事回收了,不办婚礼可不亏大了!”郑阿姨思来想去,还得劝儿子把这个婚礼办了。
结婚大事 新人是看客
年轻人结婚,筹办婚事的主角本应该是八零九零后们,而如今,父母却成了“主角”,而新人们或有意或无意地充当了看客的角色。
李立最近刚完婚,如果要她选择婚礼前后印象最深的片段,无疑是婚礼当天丈夫给自己戴上钻戒的浪漫桥段。可是同样的选择题,她的母亲则选择了和他们小两口拍婚纱照的经历。
“拍婚纱照这么大的事,女儿似乎一点都不上心。想起来那天的情景就忘不了。要不是我前一天晚上提醒她把该换的鞋带上,真不知道那天抓瞎的会是谁?”更让她不解的是,拍婚纱时女婿就像个看客,似乎一个摆设,一点都不积极。尤其是换衣服时,女婿一个人在外边抽烟,不发表意见,不苟言笑。倒是她一个人忙里忙外的,帮着选婚纱,帮助摄影师逗笑,似乎这个婚纱照上的两个人是她们母女。
当然,“主角”变看客并非都是不上心的懈怠,有时更是一些无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14
在很多年轻人眼中,婚礼和婚姻似乎没了关联性。婚姻是自己的,婚礼可能是父母的。
当下,确实有些年轻人变成了自己婚礼的看客,父母忙前忙后成了主角。儿女办婚礼,父母脱层皮。他们在付出体力的同时,还付出了超多脑细胞。因为婚礼舞台的背后,是两个家族复杂的关系网,处理不好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劳累与纠结自然是逃不开的。
一场隆重的婚礼,多会上演这样的剧情:爱意缠绵的年轻伉俪尽情表演,而背后却是父母的劳心劳力和数不清的纠结。
父母成了 儿女婚礼的“民工”
“可累死我了!”
“这不是他们都忙嘛!我不操持谁干呢?”
原来一双锃亮的皮鞋上却落满了浮尘,每每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看见邻居们,陈阿姨总爱在抱怨与无奈中诉说着她为女儿操持装修婚房的每个细节。
如今,在很多大城市,年轻人的婚事更多是由双方四老忙里忙外操持完成的。买婚房、装修、预订酒店、挑选婚纱……全都有父母的影子。父母有意无意变成了儿女婚姻的“民工”。
“五一”前夜,年近花甲的陈阿姨最后一次检查了女儿新房的煤水电表,在确认无误后,把新房的窗户稍稍敞开一点缝隙,锁上门,一块石头方才落了地。
“装修可算告一段落了。”
也难怪陈阿姨会这样说,她女儿的婚期在今年“十一”,刚出正月,她就跟老伴开始忙活新房的装修。姑爷是外地人,女儿和姑爷都因为工作忙,抽不开身,无奈,陈阿姨将装修“大权”揽了下来。选家具、买主材,二老几乎跑了大半个天津市。但凡有关装修的事,大事小事陈阿姨都要全部过手,白天盯着工人干活,晚上还要忙着记录装修台账。
因为房子是男方买的,陈阿姨家承担了装修费用。老两口都是退休工人,为了能在装修上省点费用,他们选择了包清工的方式,所以一个螺母,一根电线都得自己张罗。为了省事,俩人经常买两份炒饼凑合当午饭,用陈阿姨的话说:“我们都成监工了,可谁让自己就这么一个闺女呢!”
无独有偶,50多岁的秦老师最近也忙得不可开交,他几乎调查了天津市所有的四星级酒店,骑个自行车,到了那里先比较价格,再考察包间的装潢,还忘不了用手机把大堂和门脸拍下来,以便和晚上回家的儿子一起商讨。
一代又一代,结婚都不是一个人的事。但是现在八零九零后的婚礼,更像是父母的事。很多独生子女的父母,在操持儿女婚礼时,虽然感觉很累,但又觉得这是自己的职责,而且痛并快乐着,累也就累了。
婚礼变父母“秀场”
在孩子的婚礼现场,你时常能够听到父母们抱怨:“你看这婚礼,全都是我操持的,他俩啥事都不管……”
但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父母的这些抱怨他们并不领情。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似乎不特别在意婚礼的形式了,能打70分过得去成了很多年轻人对婚礼的底线,有的干脆免去了婚礼的复杂程序,所以很多儿女面对父母的抱怨会窃窃私语:“还不是为了你们的面子!”
的确,中国人爱讲面子,往往把婚礼的排场与是否重视亲家、自己有没有面、儿女在单位今后的发展等画上等号,因此很多父母筹备婚礼的过程就好像爬上了一个不停生长的藤条,永无止境。从预定婚宴到准备婚礼上的发言,身体、物质与精神的“三座大山”一齐压来,难怪有父母说:“给孩子办婚礼,就像扒层皮。”
女儿的婚期定在了明年“五一”,但徐姨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为啥?嫁妆凑不够。“听说现在结婚都流行陪送汽车”,徐姨扫听了一下,要上点档次的基本都得在二十万元以上,太便宜的车拿不出手,孩子也栽面。可是,这笔费用对陈姨两口子来说确实是笔挑费,于是她就和老伴商量,把临街的一楼阳台租给一个商户,这样每月还有一些进项。用徐姨的话说:“工薪阶层,只有从牙缝里挤,无论如何也得给女儿把面子省出来。”
最近因为儿子结婚,郑阿姨患上了失眠的毛病,夜夜辗转反侧。儿子结婚,挑明了不想办婚礼,因为女友已经有孕在身,不想折腾。“他们两个人可真想得开,我要不办这婚礼,亲戚同事肯定饶不了我,得了便宜卖乖不说,指不定流言蜚语的传成嘛样。再者说,这么多年随的礼金就指着这次喜事回收了,不办婚礼可不亏大了!”郑阿姨思来想去,还得劝儿子把这个婚礼办了。
结婚大事 新人是看客
年轻人结婚,筹办婚事的主角本应该是八零九零后们,而如今,父母却成了“主角”,而新人们或有意或无意地充当了看客的角色。
李立最近刚完婚,如果要她选择婚礼前后印象最深的片段,无疑是婚礼当天丈夫给自己戴上钻戒的浪漫桥段。可是同样的选择题,她的母亲则选择了和他们小两口拍婚纱照的经历。
“拍婚纱照这么大的事,女儿似乎一点都不上心。想起来那天的情景就忘不了。要不是我前一天晚上提醒她把该换的鞋带上,真不知道那天抓瞎的会是谁?”更让她不解的是,拍婚纱时女婿就像个看客,似乎一个摆设,一点都不积极。尤其是换衣服时,女婿一个人在外边抽烟,不发表意见,不苟言笑。倒是她一个人忙里忙外的,帮着选婚纱,帮助摄影师逗笑,似乎这个婚纱照上的两个人是她们母女。
当然,“主角”变看客并非都是不上心的懈怠,有时更是一些无奈。
第2个回答  2023-05-02
在很多年轻人眼中,婚礼和婚姻似乎没了关联性。婚姻是自己的,婚礼可能是父母的。
当下,确实有些年轻人变成了自己婚礼的看客,父母忙前忙后成了主角。儿女办婚礼,父母脱层皮。他们在付出体力的同时,还付出了超多脑细胞。因为婚礼舞台的背后,是两个家族复杂的关系网,处理不好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劳累与纠结自然是逃不开的。一场隆重的婚礼,多会上演这样的剧情:爱意缠绵的年轻伉俪尽情表演,而背后却是父母的劳心劳力和数不清的纠结。
父母成了 儿女婚礼的“民工”“可累死我了!”“这不是他们都忙嘛!我不操持谁干呢?”原来一双锃亮的皮鞋上却落满了浮尘,每每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看见邻居们,陈阿姨总爱在抱怨与无奈中诉说着她为女儿操持装修婚房的每个细节。
如今,在很多大城市,年轻人的婚事更多是由双方四老忙里忙外操持完成的。买婚房、装修、预订酒店、挑选婚纱……全都有父母的影子。父母有意无意变成了儿女婚姻的“民工”。“五一”前夜,年近花甲的陈阿姨最后一次检查了女儿新房的煤水电表,在确认无误后,把新房的窗户稍稍敞开一点缝隙,锁上门,一块石头方才落了地。“装修可算告一段落了。”也难怪陈阿姨会这样说,她女儿的婚期在今年“十一”,刚出正月,她就跟老伴开始忙活新房的装修。姑爷是外地人,女儿和姑爷都因为工作忙,抽不开身,无奈,陈阿姨将装修“大权”揽了下来。选家具、买主材,二老几乎跑了大半个天津市。
但凡有关装修的事,大事小事陈阿姨都要全部过手,白天盯着工人干活,晚上还要忙着记录装修台账。因为房子是男方买的,陈阿姨家承担了装修费用。老两口都是退休工人,为了能在装修上省点费用,他们选择了包清工的方式,所以一个螺母,一根电线都得自己张罗。为了省事,俩人经常买两份炒饼凑合当午饭,用陈阿姨的话说:“我们都成监工了,可谁让自己就这么一个闺女呢!”无独有偶,50多岁的秦老师最近也忙得不可开交,他几乎调查了天津市所有的四星级酒店,骑个自行车,到了那里先比较价格,再考察包间的装潢,还忘不了用手机把大堂和门脸拍下来,以便和晚上回家的儿子一起商讨。一代又一代,结婚都不是一个人的事。但是现在八零九零后的婚礼,更像是父母的事。很多独生子女的父母,在操持儿女婚礼时,虽然感觉很累,但又觉得这是自己的职责,而且痛并快乐着,累也就累了。婚礼变父母“秀场”在孩子的婚礼现场,你时常能够听到父母们抱怨:“你看这婚礼,全都是我操持的,他俩啥事都不管……”
但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父母的这些抱怨他们并不领情。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似乎不特别在意婚礼的形式了,能打70分过得去成了很多年轻人对婚礼的底线,有的干脆免去了婚礼的复杂程序,所以很多儿女面对父母的抱怨会窃窃私语:“还不是为了你们的面子!”的确,中国人爱讲面子,往往把婚礼的排场与是否重视亲家、自己有没有面、儿女在单位今后的发展等画上等号,因此很多父母筹备婚礼的过程就好像爬上了一个不停生长的藤条,永无止境。从预定婚宴到准备婚礼上的发言,身体、物质与精神的“三座大山”一齐压来,难怪有父母说:“给孩子办婚礼,就像扒层皮。”女儿的婚期定在了明年“五一”,但徐姨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为啥?嫁妆凑不够。“听说现在结婚都流行陪送汽车”,徐姨扫听了一下,要上点档次的基本都得在二十万元以上,太便宜的车拿不出手,孩子也栽面。可是,这笔费用对陈姨两口子来说确实是笔挑费,于是她就和老伴商量,把临街的一楼阳台租给一个商户,这样每月还有一些进项。用徐姨的话说:“工薪阶层,只有从牙缝里挤,无论如何也得给女儿把面子省出来。”最近因为儿子结婚,郑阿姨患上了失眠的毛病,夜夜辗转反侧。儿子结婚,挑明了不想办婚礼,因为女友已经有孕在身,不想折腾。“他们两个人可真想得开,我要不办这婚礼,亲戚同事肯定饶不了我,得了便宜卖乖不说,指不定流言蜚语的传成嘛样。再者说,这么多年随的礼金就指着这次喜事回收了,不办婚礼可不亏大了!”郑阿姨思来想去,还得劝儿子把这个婚礼办了。结婚大事 新人是看客年轻人结婚,筹办婚事的主角本应该是八零九零后们,而如今,父母却成了“主角”,而新人们或有意或无意地充当了看客的角色。李立最近刚完婚,如果要她选择婚礼前后印象最深的片段,无疑是婚礼当天丈夫给自己戴上钻戒的浪漫桥段。可是同样的选择题,她的母亲则选择了和他们小两口拍婚纱照的经历。“拍婚纱照这么大的事,女儿似乎一点都不上心。想起来那天的情景就忘不了。要不是我前一天晚上提醒她把该换的鞋带上,真不知道那天抓瞎的会是谁?”更让她不解的是,拍婚纱时女婿就像个看客,似乎一个摆设,一点都不积极。尤其是换衣服时,女婿一个人在外边抽烟,不发表意见,不苟言笑。倒是她一个人忙里忙外的,帮着选婚纱,帮助摄影师逗笑,似乎这个婚纱照上的两个人是她们母女。当然,“主角”变看客并非都是不上心的懈怠,有时更是一些无奈。
第3个回答  2023-05-11
虽然部分年轻人选择不邀请父母参加婚礼,但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导致部分年轻人在办婚礼时不找父母参加:
1. 避免传统礼仪与压力:婚礼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仪式,尤其在亚洲国家,婚礼常常充满了传统意义。通过不邀请父母参加,年轻一代可能试图避免过于复杂和繁琐的传统礼仪,减轻父母和自己的压力。
2. 小型化、私密化婚礼: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选择小型化、私密化的婚礼,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喜悦。他们认为婚礼应该是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和个性的场合。
3. 独立性和自主性:一些年轻人在办婚礼时不找父母参加,可能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坚持。他们希望摆脱父母过多的干预,以自己的方式举办婚礼。
4. 跨文化婚姻:在跨文化婚姻中,由于不同的信仰和习俗,双方的父母可能在婚礼上存在分歧。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双方可能选择不邀请父母参加婚礼。
5. 疫情影响:近年来,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限制了人们的社交活动。这使得很多年轻人不得不选择规模较小的婚礼,甚至在线上举行。在这种情况下,邀请父母参加婚礼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情况并不普遍,大多数年轻人在办婚礼时都会邀请父母参加。每个人的情况和选择都是各不相同的,关键在于尊重并接纳这些选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3-04-11
在很多年轻人眼中,婚礼和婚姻似乎没了关联性。婚姻是自己的,婚礼可能是父母的。
当下,确实有些年轻人变成了自己婚礼的看客,父母忙前忙后成了主角。儿女办婚礼,父母脱层皮。他们在付出体力的同时,还付出了超多脑细胞。因为婚礼舞台的背后,是两个家族复杂的关系网,处理不好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劳累与纠结自然是逃不开的。
一场隆重的婚礼,多会上演这样的剧情:爱意缠绵的年轻伉俪尽情表演,而背后却是父母的劳心劳力和数不清的纠结。
父母成了 儿女婚礼的“民工”
“可累死我了!”
“这不是他们都忙嘛!我不操持谁干呢?”
原来一双锃亮的皮鞋上却落满了浮尘,每每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看见邻居们,陈阿姨总爱在抱怨与无奈中诉说着她为女儿操持装修婚房的每个细节。
如今,在很多大城市,年轻人的婚事更多是由双方四老忙里忙外操持完成的。买婚房、装修、预订酒店、挑选婚纱……全都有父母的影子。父母有意无意变成了儿女婚姻的“民工”。
“五一”前夜,年近花甲的陈阿姨最后一次检查了女儿新房的煤水电表,在确认无误后,把新房的窗户稍稍敞开一点缝隙,锁上门,一块石头方才落了地。
“装修可算告一段落了。”
也难怪陈阿姨会这样说,她女儿的婚期在今年“十一”,刚出正月,她就跟老伴开始忙活新房的装修。姑爷是外地人,女儿和姑爷都因为工作忙,抽不开身,无奈,陈阿姨将装修“大权”揽了下来。选家具、买主材,二老几乎跑了大半个天津市。但凡有关装修的事,大事小事陈阿姨都要全部过手,白天盯着工人干活,晚上还要忙着记录装修台账。
因为房子是男方买的,陈阿姨家承担了装修费用。老两口都是退休工人,为了能在装修上省点费用,他们选择了包清工的方式,所以一个螺母,一根电线都得自己张罗。为了省事,俩人经常买两份炒饼凑合当午饭,用陈阿姨的话说:“我们都成监工了,可谁让自己就这么一个闺女呢!”
无独有偶,50多岁的秦老师最近也忙得不可开交,他几乎调查了天津市所有的四星级酒店,骑个自行车,到了那里先比较价格,再考察包间的装潢,还忘不了用手机把大堂和门脸拍下来,以便和晚上回家的儿子一起商讨。
一代又一代,结婚都不是一个人的事。但是现在八零九零后的婚礼,更像是父母的事。很多独生子女的父母,在操持儿女婚礼时,虽然感觉很累,但又觉得这是自己的职责,而且痛并快乐着,累也就累了。
婚礼变父母“秀场”
在孩子的婚礼现场,你时常能够听到父母们抱怨:“你看这婚礼,全都是我操持的,他俩啥事都不管……”
但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父母的这些抱怨他们并不领情。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似乎不特别在意婚礼的形式了,能打70分过得去成了很多年轻人对婚礼的底线,有的干脆免去了婚礼的复杂程序,所以很多儿女面对父母的抱怨会窃窃私语:“还不是为了你们的面子!”
的确,中国人爱讲面子,往往把婚礼的排场与是否重视亲家、自己有没有面、儿女在单位今后的发展等画上等号,因此很多父母筹备婚礼的过程就好像爬上了一个不停生长的藤条,永无止境。从预定婚宴到准备婚礼上的发言,身体、物质与精神的“三座大山”一齐压来,难怪有父母说:“给孩子办婚礼,就像扒层皮。”
女儿的婚期定在了明年“五一”,但徐姨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为啥?嫁妆凑不够。“听说现在结婚都流行陪送汽车”,徐姨扫听了一下,要上点档次的基本都得在二十万元以上,太便宜的车拿不出手,孩子也栽面。可是,这笔费用对陈姨两口子来说确实是笔挑费,于是她就和老伴商量,把临街的一楼阳台租给一个商户,这样每月还有一些进项。用徐姨的话说:“工薪阶层,只有从牙缝里挤,无论如何也得给女儿把面子省出来。”
最近因为儿子结婚,郑阿姨患上了失眠的毛病,夜夜辗转反侧。儿子结婚,挑明了不想办婚礼,因为女友已经有孕在身,不想折腾。“他们两个人可真想得开,我要不办这婚礼,亲戚同事肯定饶不了我,得了便宜卖乖不说,指不定流言蜚语的传成嘛样。再者说,这么多年随的礼金就指着这次喜事回收了,不办婚礼可不亏大了!”郑阿姨思来想去,还得劝儿子把这个婚礼办了。
结婚大事 新人是看客
年轻人结婚,筹办婚事的主角本应该是八零九零后们,而如今,父母却成了“主角”,而新人们或有意或无意地充当了看客的角色。
李立最近刚完婚,如果要她选择婚礼前后印象最深的片段,无疑是婚礼当天丈夫给自己戴上钻戒的浪漫桥段。可是同样的选择题,她的母亲则选择了和他们小两口拍婚纱照的经历。
“拍婚纱照这么大的事,女儿似乎一点都不上心。想起来那天的情景就忘不了。要不是我前一天晚上提醒她把该换的鞋带上,真不知道那天抓瞎的会是谁?”更让她不解的是,拍婚纱时女婿就像个看客,似乎一个摆设,一点都不积极。尤其是换衣服时,女婿一个人在外边抽烟,不发表意见,不苟言笑。倒是她一个人忙里忙外的,帮着选婚纱,帮助摄影师逗笑,似乎这个婚纱照上的两个人是她们母女。
当然,“主角”变看客并非都是不上心的懈怠,有时更是一些无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