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在古代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如题所述

七夕是我们中国的情人节,通过七夕的别名(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不难发现,七夕在古代似乎是女子过的节日。事实上也是如此,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七夕这天的大部分活动的参与者都是女子,比如说会访闺中密友、祭拜织女、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等。男子也就是在旁边凑个热闹而已。牛郎织女的传说给七夕增加了浪漫的色彩,女子展示才艺也让男女双方有了交流的机会,因此也有一些男女在这一天定情,说七夕是古代的相亲大会也不为过。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的七夕有哪些活动,也许能对七夕在古代是个怎样的节日会有一个更清晰的定位。

在前面说过,七夕是一个属于女子的节日,这一天女子们会访闺中密友、祭拜织女、切磋女红、乞巧祈福。当然这些活动只是七夕众多活动中的一部分,七夕的活动主要是围绕乞巧展开的。

    各种乞巧活动:“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对月穿针”、“兰夜斗巧”和“投针验巧”。穿针乞巧不用说,就是女子比赛穿针,赢得人就是巧手,而输的人则是不巧的,和兰夜斗巧、对月穿针相似,只是各地习俗略微有一点不同而已。这些活动更像是比赛,有趣的同时也展现了女子的女红技术。能得“巧”的女子,在乡里的名声一定会大涨,谁家不喜欢女红厉害的女子呢?

    这些考验的是女子的穿针技术,而“喜蛛应巧”更多地是测运气,毕竟我们努力没用,巧不巧全靠蜘蛛愿不愿意努力织网。

    而“投针验巧”则是要同时考验技巧和运气了,只有投到水面上的针不沉底,才能称之为“巧”。

    拜各路神仙:我们相信神仙拥有神力,只要潜心祈福,就能应验。因此在这一天,不同的地方的人们会拜不同的神仙,包括织女、牛郎、魁星(男子拜的)、巧姑、七娘妈等等。不同的地方的人们,信奉敬仰的神不同,像我们这里就是祭拜娘娘。带上新鲜水果和巧食,去娘娘庙拜娘娘,顺便祈愿。到了现在,祈愿的内容也不单是乞巧了,外婆带我去娘娘庙时,她嘴里念叨着的是对晚辈的祝福。不同的人的心愿不同,祈祷更多的是求心安。

    其他。七夕的活动很多,在古代还有去河水旁洗漱、去葡萄树下听悄悄话等洗漱,可以说不胜枚举。


个人感觉,七夕在古代是一个女子展现才艺的节日。在古代女子如果女红了得,那么在十里八乡都会很受欢迎。既然是比赛,那么一定有观众,也许台上的少女就和台下的少男看对眼了呢?所以七夕在古代也是相亲大会七夕同时也是一个祈愿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拜各路神仙,许下美好的心愿。

七夕这个节日在流传的过程中,发生了演变,有的节目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也有的习俗在这个过程中失传了。我不觉得现在的七夕节不正宗,正是因为有了适应现在的人们的新的内涵和活动,所以七夕这个节日才会在现在被大部分人所喜爱。而且改变的是节日的一些内容,并没有断了文化的“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31
七夕,在古代是女儿节也称乞巧节,古代的少女会在七月初七的晚上进行各种乞巧活动祭拜。乞巧是什么意思呢?乞巧就是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智是智慧的智,巧是巧妙的巧。因为七夕这一天传说是织女的生日。织女可是天上的织布能手,少女们都请求他来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说白点就是少女们来向织女祈求,希望自己能够心灵手巧,将来可以嫁一个好人家,这就是七夕乞巧的来历。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后来的唐诗宋词当中妇女的奇巧也屡屡被提及,唐诗中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根据《开元天宝仪式》当中记载唐太宗与妃子们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经久不衰,代代延续。历朝历代对七夕都非常重视和现在一样,其实都是商家最喜欢的节日,《醉翁谈录》中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7月1日车水马龙,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相次壅遏,不得复出,至夜方散。这段话,描写了人们在七夕之前买乞巧物的盛状。从这里,我们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置办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候,乞巧世界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
古时候,七夕节,除了女孩子们一起乞巧和拜织女之外,进京科考的学子们还会拜魁星。7月7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乃文士,想要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的崇拜魁星,所以他们一定要在七夕这一天祭拜来保佑他们能够金榜题名。
既然七夕不是情人节,那么在我国的古代有没有真正的情人节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古代的情人节其实是上元节,就是农历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因为在古代女子是不经常出门的。但是在元宵节这一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会上街观花灯。所以这一天晚上也成了青年男女邂逅的绝佳时机。所以这一天也被称为古代的情人节。不过话又说回来,只要两个人相爱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可以是情人节呀。
第2个回答  2022-08-24
中国七夕是从2006年5月20日开始作为情人节的,七夕节也是在这一天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那以后。每年的七月初七就被称为了情人节。而如今又被大众为称为是“中国情人节”。
七夕节是什么节日
  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叫做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巧夕、牛公牛婆日、双七等。七夕节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但是因为七夕节流传着“牛郎织女”的故事,因而有称作“中国情人节”,成为了一个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日发展
  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
  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入乞巧节,民间姑娘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8-27

你好!

在古代七夕除了是情人节,还是少女乞巧的节日,到了七夕那天,少女们怀着虔诚的心祈求自己有一双灵巧的手,能够做好女红,将来找到一个好婆家。

七夕是一个流传千年的节日,一直到现在,七夕也一直被称为“东方情人节”。由于牛郎织女的传说,七夕在古代也是情人节。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未婚男女都希望自己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半,然后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第4个回答  2022-11-09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演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
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
七夕起源

  
关于七夕最早的记载来自于东晋葛洪所著《西京杂记》,书中记录了汉朝过七夕的盛况:“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汉朝的宫女们经常在七月初七这一天,在宫里进行缝衣服大赛,看看谁缝的针线又快又好,谁就是冠军。而宫里风靡之后,民间也纷纷模仿和效仿。所以说古代最初的七夕跟男女情爱并没有任何关联,仅仅是女红的技能大比拼,这种风俗也叫做“乞巧”,即乞求心灵手巧、蕙质兰心。

  这么说,七夕跟牛郎织女扯不上任何关系,可为什么七夕又因为牛郎织女流传下来呢?这也是有渊源的。

  
这是因为民间流传织女最初是织布的,而且姿色出众、心灵手巧。而牛郎和织女又是在七月七日这一天在鹊桥相会的,所以就七夕就与爱情有了相关性。这是七夕的起源以及民间对于爱情的美好期待与向往,所以就有了关于“七夕节”爱情传说的延伸。

古时候历代七夕,虽然经过演变和更迭,但主要内容还是女人与女人之间关于女红的比拼,而并不是女子和男子约会的节日,理由有三个:

 
 ①古代的七夕仅限于未婚女性过节,她们各自穿上漂亮衣服和小姐妹聚会,相互切磋女红技巧,甚至是玩耍;

 
 ②受儒家思想“男女授受不亲”的影响,女性出门都会受到很大的约束,所以更不可能与异性交往;

  
③古代的“七夕”更像是“闺蜜节”或者说是“女光棍节“,因为彼此关联的都是单身女性。
七夕在古代是一个女子展现才艺的节日。在古代女子如果女红了得,那么在十里八乡都会很受欢迎。既然是比赛,那么一定有观众,也许台上的少女就和台下的少男看对眼了呢?所以七夕在古代也是相亲大会。七夕同时也是一个祈愿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拜各路神仙,许下美好的心愿。七夕这个节日在流传的过程中,发生了演变,有的节目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也有的习俗在这个过程中失传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