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文言文实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3

1. 语文必修五第91页的文言实词归纳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②爱而不见(隐蔽)

③吴广素爱人(爱护)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喜爱)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岂);

②(曹)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哪里、什么地方)

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

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

⑤一日之苟安,数百年之大患也(安逸,安乐)

⑥安营扎寨(安置)

①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

② 穷兵黩武(战争)

③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④ 兵不厌诈(兵法)

①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见)

②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③ 朝济而夕设版焉(早晨)

④ 临邛令谬为恭敬,日往朝相如(拜见,拜访)

①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治,整理)

② 寻蒙国恩,除臣冼马(任命,授职)

③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清除,去掉)

④ 扶辇下除(台阶)

①(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不接受)

②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文辞)

③故人西辞黄鹤楼(辞别)

④卮酒安足辞(推辞)

①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将近)

② 俪元所见闻,殆与余同(大致)

③ 吾非至于子之门,是殆也(危险)

④ 思而不学则怠(懈怠)

⑤ 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几乎)

①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

② 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山(挡)

③ 吾君方幸玄珠阁,与太阳道士讲火经,少选当毕(将要)

④ 当其室者,三年释其政(掌管)

⑤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

⑥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判罪,判决)

⑦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介词,表示在某时或某地)

⑧ 长歌当哭(当作)

①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谈到)

② 不足为外人道也(讲说,)

③ 得道者多助(道义,正道)

④ 任重道远(道路,路途)

⑤ 益慕圣贤之道(主张,思想,学说)

⑥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方法,途径)

2. 跪求

以: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身份”等。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用)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拿)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凭借) 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按照 )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凭……身份) (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曹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赤壁之战》 ) (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在)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汉书·西南夷传》从) (5)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跟)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率领)2、用作连词。

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似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2)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游褒禅山记》) (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而) 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来) 不宜妄自菲薄…… 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以致)(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因:1.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如: 因拔刀斫前奏案……(< >) 相如因持璧却立……(< >)与:“与”在很多情况下作实词: 1.给予,授予 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与尔三矢(《伶官传序》) 2.结交,亲附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yǔ 3. 对付。 庞暖易与耳《史记·燕召公世家》) 4.赞许。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汉书·翟方进传》) 引申为“帮助”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 《战国策·齐策一》) 5. yù 参加。

蹇叔之子与师。( 《崤之战》)作虚词主要有下列用法: 1介词,“和”“跟”“同”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yǔ 2连词,“和”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伶官传序》) 3 yú 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同“欤”。

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于 介词,总是跟名 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 从”、“跟” 、“同”、“对”、“对于、” “给”、“由于” 等 . 得复见将军于此( 《鸿门宴》 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在……方面)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战〉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左忠毅公逸事》 从、自)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2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 可不译。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 ”;有时动词前还有“见” “受”等字和它相应。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3. 高中语文必修1

文言实词吗?必修一——必修五文言实词

《劝学》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由于,因为)

《师说》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

是故弟子不比不如师(不一定)

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六国论》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都,全)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保全)

暴秦之欲无厌(满足)

与赢万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

洎牧以谗诛(及,等到)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成例)

《指南录后序》

会使辙交弛(适逢)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解除)

意北尚可以口舌动也(估计,意料,料想)

直前诟虏帅失信(责骂,辱骂)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重金收买)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差不多)

扬州城下,进退不同,殆例送死(几乎)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危险)

《五人墓碑记》

既而以呈民之罪请于朝,按诛五人(追究,查办)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假托帝命)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

《烛之武退秦师》

焉用亡郑以陪邻(哪里)

越国以鄙远(把…作为边境)

既动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疆界)

失其所与,不知(结交,亲附)

《谏太宗十思疏》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能够)

简能而任之(选拔)

《廉颇蔺相如列传》

愿以十五城请易壁(交换)

王必无人,臣愿奉壁往使(假如)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秦贪,负其强(依仗)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相如持壁却立(退,倒退)

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相如引车避匿(调转)

不如因而厚遇之(招待,对待)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难道)

《鸿门宴》

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

籍吏民,封府库(登记)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季氏将伐颛臾》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托辞,找借口)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辅佐)

《寡人之于国也》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不过)

《陈情表》

舅夺母志(改变)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慰问)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顾惜)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或许)

《项脊轩志》

迨诸父异(等到)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大概)

后五年,吾妻来归(女子出嫁)

吾妻归宁(女子回娘家省亲)

《报任安书》

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考察,查者)

《逍遥游》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去,往)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勉励,劝勉)

《兰亭集序》

足以极视听之误,信可乐也(实在)

4. 高中语文必修五一词多义文言词语即可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

5.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到必修四虚词实词

虚词:1.蟹六跪而二鳌 而:表并列2.吾尝跂而望矣 而:表修饰3.大王来何操 何:什么4.开国何茫然 何:多么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乎:相当于“于”,介词,比的意思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乎:……的样子7.今其知乃反不能及 乃:竟然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乃:你的9.其皆出于此乎 其:大概,也许10.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其:是……还是……1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所字结构1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用来……的1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兼词,之于,于此14.且焉置土石 焉:在哪里15.犹且从师而问焉 焉:之,代词16.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焉:语气词17.盘盘焉,囷囷焉 焉:……的样子18.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以:凭借19.夜以继日,秋以为期 以:按照20.做《师说》以贻之 以:用来21.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通过22.因利乘便 因:依靠23.相如因持璧却立 因:于是24.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趁着25.青,取之于蓝 于:从2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于:比27.蚓无爪牙之利 之:定语后置28.咸与维新 于:参与29.吾与徐公孰美 与……孰……:跟……相比……(固定句式)30.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恐怕是……实词:1.被发行吟泽畔 被:同“披”2.除臣洗马 除:授予官职3.大礼不让小辞 辞:讲究,计较4.惑而不从师 从:向……学习5.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殆:危险6.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殆:几乎7.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不解8.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占据9.传道受业解惑 道:主张,学说10.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道:说11.度我至军中 度:估计12.度,然后知长短 度:量13.非礼勿视 非;违背14:温故知新 故:旧的15.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本来16.赢得仓皇北固 顾:回头看17.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拜访18.顾吾念之 顾:只是19.大行不顾细瑾 顾:考虑2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过:错误21.或曰 或:有的人22.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或:假如23.其贤不及孔子 及:比得上24.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在动词前,翻译成”我“25.金就砺则利 就:靠近26.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27.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28.期年之后 期:年,月29.穷且益坚 穷:困窘30.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这。

6. 【语文必修5(人教版)文言和句式习题答案(p91页1.3.4题)请不要

一、部分练习参考答案1.《孔雀东南飞》中的“相”字(1)副词,互相:“相见常日稀”,“六合正相应”,“黄泉下相见”,“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2)副词,单指一方:“登即相许和(她,代媒人)”,“会不相从许(你,代仲卿)”,“嬉戏莫相忘(我,代兰芝)”,“誓天不相负”(你,代兰芝)(3)名词,相貌:“儿已薄禄相”2.名词用如动词的用法(1)“吾师道也.”(《师说》)师,学习.“师”和“道”两个名词连用,根据句意,不能构成主谓或并列的关系,则可能是动宾关系.(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游水.紧跟在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常用如动词.由此推论,用在副词后面的名词常用如动词,如“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3)“以叔隗妻赵衰,生盾.”(《重耳之亡》)“妻”,给……做妻子.紧跟在介词结构后面的名词常用如动词.(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舍”,修筑房舍.后面紧跟着介词结构的名词常用如动词.(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之”,尊他为王.后面紧跟着代词的名词常用如动词.3.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用法(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疑问句中,代词作谓语动词的宾语,常前置.(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疑问句中,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常前置.(3)“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否定句中,代词作谓语动词的宾语,常前置.(4)“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否定句中,代词作谓语动词的宾语,常前置.(5)“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当强调宾语时,常在前置的宾语和谓语动词之间加“之”作标志.(6)“率师以来,惟敌是求.”(《左传》)当强调宾语时,常在前置的宾语和谓语动词之间加“是”作标志.4.文言文中省略句的用法(1)“相如前进缶,(相如)因跪请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语承前省略.(2)“权起更衣,肃追(权)于宇下.”(《赤壁之战》)动词宾语承前省略.(3)“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以(蛇)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主语承前省略,介词宾语承前省略.(4)“秦时,(项伯)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主语蒙后省略.5.文言文中被动句的用法(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用“见……于”表示被动.(2)“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用“见”表示被动.(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用“为”表示被动,“七庙隳”,无标志被动句.(4)“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用“为……所”表示被动.(5)“使不辱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用“于”表示被动.。

7. 谁能告诉我文言文实词 幸,修,的解释和例句

1 动词 (1)宠幸 例:妇女无所幸

(2)皇帝到某处 例:始皇帝幸梁山宫

(3)希望 例:幸可广问讯

2形容词 幸运 例:则吾斯役之不幸

3副词 侥幸 幸亏 幸而 例:故幸来告良

1动词 (1)修建 例:乃重修岳阳楼

(2)修理 例:修守战之具

(3)治理 例:内修政权

(4)修养

(5)修订

(6)编撰,编写

(7)学习,研究

形容词(1)善,美好

(2)长,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