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制作一张大概多少?一单海报多少张

如题所述

海报设计收费标准?彩页、海报设计收费标准:1、创意设计:彩页600元/张海报1200元/张做一张淘宝海报要多少钱其实这个的话没有一个定价,如果是直通车或者钻展或者首焦的话,一般会便宜一点,但是如果是创意一点的就比较贵了,一般来说直通车是50-100,钻展和首焦应该会按照时间收费或者按照80-200一张图片来收费,海报便宜一点的要几十元,像是首页这样的海报的话一般是200-300不等,这个的话具体可以找美工或者装修设计公司商量。

简单高效的图片制作软件就是凡科快图,海报实例:

1、招聘海报

又快到每年的春招时期,各位HR们肯定在忙于如何将公司的招聘信息宣传出去。这是制作一张好看有吸引力的招聘海报就非常有必要了。我们可以直接到凡科快图搜索“招聘”关键词,可以找到不同风格的招聘海报图片制作模板。比如使用手绘漫画风的模板,其中预设的图片素材就富有创意,能通过轻松幽默的话语拉近与应聘者间的距离。我们只需重新输入一下岗位信息和联系方式就可以快速完成一张好的招聘海报制作。

2、防疫宣传海报

面对近来突发的疫情,公司企业如果能表明自己对于防疫工作的支持态度,能很好的树立企业品牌的形象。而制作防疫宣传海报就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可以在凡科快图中,找到类似下图这样的防疫主题海报模板,运用一些有爱温暖的图片素材,来表达支持防疫工作的决心。我们只需填上想要表达的祝福话语,加上自己品牌的logo等标志,一张精美的防疫宣传海报就制作好了。

想要做图快又好,那就快戳这里获取10w+图片素材模板吧:凡科快图

一单海报多少张一单一般为100张或者50张。一般的海报尺寸都是正度四开(540cm*390)如果印刷的话,分辩率最好达到300dpi

给你个最一般的标准:A3(适用于作业或者打印)

如果是商用,那就是楼上那位老兄说的:

标准尺寸:

13cm×18cm、

19cm×25cm、

30cm×42cm、

42cm×57cm、

50cm×70cm、

60cm×90cm、

70cm×100cm

常见尺寸是

42cm×57cm、

50cm×70cm、

(商用的)特别常见的是

50cm×70cm

在设计海报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要素:

一、海报要求主题鲜明,在把握好海报的主题定位时把想表现的主要内容体现出来。海报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注意主题的提炼和其他文字的描述设计。

1、标题

海报的标题写法较多,大体可以有以下一些形式:

其一,单独由文种名构成。即在第一行中间写上“海报”字样。

其二,直接由活动的内容承担题目。如“舞讯”、“影讯”、“球讯”等。

其三,可以是一些描述性的文字。如“×××再显风彩、××寺旧事重提”。

2、正文

海报的正文要求写清楚以下一些内容:

第一,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活动的主要项目、时间、地点等。

第三,参加的具体方法及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等。

3、落款

要求署上主办单位的名称及海报的发文日期。

以上的格式是就海报的整体而讲的,实际的使用中,有些内容可以少写或省略。

海报除了需要有夺人眼球的画面外,文字设计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人们拿过一张海报首先关注的文字信息,因为文字信息是一个海报主题元素传达的最有效的方式。可想而知,一个创意的文字会让海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海报设计中常见的文字表现技法有以下几种:

一、借用比喻法

“以此物喻彼物”,比喻的事物与主题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某一点上与主题的某些特征有相似之处,因而可以借题发挥,进行延伸转化,获得“婉转曲达”的艺术效果。

二、幽默法

幽默法通过人们的性恪、外貌和举止的某些可笑的特征表现出来,体现喜剧化的特征。把某种需要肯定的事物,无限延伸到漫画的程度,造成一种充满情趣,引人发笑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境。

三、以小见大法

以小见大法是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

四、联想法

联想法是从的心理学角度出发,人们在审美对象上看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经验,与海报本身融合为一体,在产生联想过程中引发了美感共鸣,其感情的强度总是激烈的、丰富的。

五、直接展示法

它将某产品或主题直接如实地展示在广告版面上,充分运用摄影或绘画等技巧的写实表现能力。细臻刻划和着力渲染产品的质感、形态和功能用途,将产品精美的质地引人入胜地呈现出来,给人以逼真的现实感,使消费者对所宣传的产品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

六、以情托物法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这句话已表明了感情因素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在表现手法上侧重选择具有感情倾向的内容,以美好的感情来烘托主题,真实而生动地反映这种审美感情就能获得以情动人,发挥艺术感染人的力量。

七、悬念安排法

悬念法常常在文章中见的比较多,它是利用人们猜疑和紧张的心理,从而产生夸张的效果,驱动消费者的好奇心和强烈举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