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新城疫的防治

如题所述

鸡新城疫又叫亚洲鸡瘟,俗称鸡瘟,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症状、黏膜和浆膜出血,常呈败血症经过。
(1)流行特点
鸡最易感,各品种、年龄、性别的鸡均可发生,以30~50日龄的鸡多发。两年以上的老鸡易感性较低。火鸡、鹌鹑、鸽等亦可感染发病。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尘埃、用具等都可传播本病,病毒也可经损伤的皮肤、黏膜侵入体内。但最大的潜在传播者是人和器具。当鸡群抵抗力低时, 80%以上的鸡可感染发病。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寒冷和气候多变的季节多发。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其分泌物、粪便以及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外寄生虫、人畜等均可传播病源。鸭、鹅等水禽及麻雀、乌鸦等也可散播病毒。
在非免疫区或免疫低下的鸡群,一旦有速发型毒株侵入,可迅速传播,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以上。目前,在大中型养鸡场,鸡群有一定免疫力的情况下,鸡新城疫主要是以一种非典型的形式出现,常被误诊,应引起重视。
(2)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2~7天,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①最急性型:病情发展很快,鸡只常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多见于流行初期和雏鸡。
②急性型:鸡病初体温升高,可达43~44℃,精神委顿,离群呆立,突然减食或不食,鸡冠和肉垂呈深红色或紫黑色,羽毛松乱,张口呼吸,常发出“咯咯”声或尖叫声。嗉囊内充满液体或气体,口、鼻、咽、喉头积聚大量黏液,摇头频咽,倒提时有大量液体从口内流出。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有时混有血液,恶臭。发病2~3天后病鸡出现死亡,死亡呈直线上升,有明显的死亡高峰,10天左右死亡减少,耐过的鸡出现站立不稳,头颈歪斜,翅、腿麻痹等神经症状,病程为2~6天,死亡率可达90%以上。
③亚急性型或慢性型:鸡病初症状与急性大致相同,病鸡咳嗽、喘息、减食,严重影响产蛋,常停产1~3周。腹泻和消化道出血等病理变化较轻。病鸡常出现歪颈、仰视、腿和翅麻痹等神经症状,也有的在受惊或抢食时突然倒地、抽搐,数分钟后恢复正常。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常伏地旋转,动作失调,反复发作,终于瘫痪或半瘫痪。一般经10~20天死亡,死亡率为5%~50%。此型多发生于流行后期的成年鸡、或免疫接种质量不高、或免疫有效期接近末尾的鸡群。
(3)剖检症状
典型表现是病鸡喉头和气管充血、出血,有大量黏液,嗉囊内充满酸臭的液体。病死鸡内脏浆膜、黏膜出血,腹部脂肪、心冠脂肪出血。腺胃与食管和肌胃交界处有出血点(带),腺胃乳头出血,十二指肠、卵黄蒂后约3厘米处及回盲部的淋巴滤泡肿胀、出血或有枣核状溃疡灶,盲肠扁桃体出血、肿胀,泄殖腔严重出血。卵泡变形、充血、出血、破裂。
以上症状和病变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病例上,非典型性新城疫病变多不明显,应多剖检病死鸡,结合流行病学和大群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4)防治
鸡新城疫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预防的关键是适时进行免疫接种和实施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的抗病力和免疫应答能力。严格隔离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大中型鸡场应执行“全进全出”制度,谢绝参观,加强检疫,防止动物进入易感鸡群,工作人员、车辆进出须经严格消毒处理。
①预防接种:目前我国常用的疫苗有鸡新城疫Ⅰ、Ⅱ、L(La Sota)系活疫苗和油乳剂灭活疫苗。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和免疫途径。大型鸡场多采用气雾和饮水免疫,小型鸡场和农家养鸡可采用滴鼻和注射等方法。
Ⅰ系苗为中等毒力的活苗,产生免疫力快(3~4天),免疫期长,可达1年以上,但对雏鸡有一定的致病性,常用于经过弱毒疫苗免疫过的鸡或2月龄以上的鸡,多采用肌内注射或刺种的方法接种。Ⅱ系和L系苗属弱毒力苗,大小鸡均可使用,多采用滴鼻、点眼、饮水及气雾等方法接种。油乳剂灭活疫苗对鸡安全,不会通过疫苗扩散病原,可产生坚强而持久的免疫力,但是注射后需10~20天才产生免疫力。
②鸡场一旦发生本病,首先将可疑病鸡检出焚烧或深埋,被污染的羽毛、垫草、粪便应深埋或烧毁。封锁鸡场,禁止将发病鸡群转场或出售。
如发病初期全群精神尚可,食欲不减呈零星死亡。可用Ⅳ系或克隆30点眼、滴鼻,每只雏鸡1.5~2羽份,同时注射油乳剂灭活苗。青年鸡用Ⅳ系3~4羽份,成鸡5~7羽份,同时应用抗生素、电解多维饮水或拌料,防止继发感染,增强体质。当鸡群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死亡率每日超过1%以上时,不应紧急接种疫苗,否则会引起大批死亡。待最后一个病例处理2周后,并通过严格消毒,方可解除封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15
鸡新城疫,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亚洲鸡瘟或伪鸡瘟。常呈急性败血 鸡新城疫鸡新城疫症状。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便稀、神经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死亡率高,对养鸡业为害严重。
发病的早晚及症状表现依病毒的毒力、宿主年龄、免疫状态、感染途径及剂量、并发感染、环境及应激情况而有所不同。该病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为主,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和气喘,有时可见头颈伸直,张口呼吸,食欲减少或死亡,出现水样稀粪,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病鸡逐渐脱水消瘦,呈慢性散发性死亡。剖检病变不典型,其中最具诊断意义的是十二指肠粘膜、卵黄病柄前后的淋巴结、盲肠扁桃体、回直肠粘膜等部位的出血灶及脑出血点。
发病的早晚及症状表现依病毒的毒力、宿主年龄、免疫状态、感染途径及剂量、并发感染、环境及应激情况而有所不同。该病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为主,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和气喘,有时可见头颈伸直,张口呼吸,食欲减少或死亡,出现水样稀粪,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病鸡逐渐脱水消瘦,呈慢性散发性死亡。
剖检病变不典型,其中最具诊断意义的是十二指肠粘膜、卵黄病柄前后的淋巴结、盲肠扁桃体、回直肠粘膜等部位的出血灶及脑出血点。
主要成分:新支流等多联特异免疫型乳杆菌及其代谢产品、益生菌保护剂等组成
活菌总数8.0*10CFU/瓶
用法用量:预防:6000羽/瓶 治疗:3000羽/瓶,2小时饮完。
预防方案:肉鸡、肉鸭:7,17,27日龄各用一次,6000羽一瓶。配合治疗时加倍使用。蛋鸡,麻鸡,三黄鸡等:3000羽/瓶,种鸡:6000羽/瓶。
咨询电话:17660612279
第2个回答  2017-11-16

当前,新城疫严重威胁着养鸡业的健康发展。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针对此病应当做好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搞好舍内空气消毒,重点是改善鸡舍通风条件。

2.做好疫苗免疫。①在一般的疫区,可以采用下列免疫程序:7日龄用新城疫IV系苗+传支活疫苗点眼、滴鼻,1羽份,只,同时注射新支二联油苗1羽份,只;23日龄用新城疫IV系苗或克隆30苗3倍量饮水;33日龄用新城疫克隆30苗或Ⅳ系苗4倍量饮水。②在新城疫污染严重的地区,1日龄用新城疫、传支二联弱毒疫苗喷雾或滴鼻、点眼;8-10日龄用新城疫弱毒疫苗饮水,新城疫油苗规定剂量颈部皮下注射;14日龄用法氏囊弱毒疫苗饮水;20~25日龄新城疫弱毒疫苗饮水。③疫苗免疫时,操作要仔细,点眼、滴鼻要确保吸入后再放鸡;所用疫苗要现稀释现用,不能受热,30分钟内用完;使用疫苗的前后各1天内不用病毒药、清热解毒的中药,用疫苗前后3小时内不用抗生素、电解多维或维生素C。

3.严格消毒。①在养殖场门口和鸡舍门口都要设置消毒池,在消毒池里先放置一些稻草或草苫,再倒入消毒液。消毒液可用2%~3%氢氧化钠或5%来苏儿,注入量应以浸过草为宜。每天定时更换1次消毒液。②每周坚持消毒1次鸡舍,鸡舍四周环境以及各种养殖用具也要进行消毒。消毒液可选用2%氢氧化钠,3%~5%来苏儿,0.2%~0.5%过氧乙酸。但在免疫前后至少1天内不可带鸡消毒。③鸡舍要严格消毒,按规定最好空舍2周后再进雏。如急用,在熏蒸消毒24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24小时,无刺激气味后再使用。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一.新城疫的预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饲养管理,防疫,消毒,免疫,治疗及监测六个环节缺一不可。不能单纯依赖疫苗来控制疾病。加强饲养管理和兽医卫生,注意饲料营养,减少应激,提高鸡群的整体健康水平;特别要强调全进全出和封闭式饲养制,提倡育雏、育成、成年鸡分场饲养方式。严格防疫消毒制度,杜绝强毒污染和入侵。建立科学的适合于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充分考虑母源抗体水平,疫苗种类及毒力,最佳剂量和接种途径,鸡种和年龄。坚持定期的免疫监测,随时调整免疫计划,使鸡群始终保持有效的抗体水平。一旦发生非典型ND,应立即隔离和淘汰早期病鸡,全群紧急接种3倍剂量的LaSota(Ⅳ系)活毒疫苗,必要时也可考虑注射Ⅰ系活毒疫苗。如果把3倍量Ⅳ系活苗与ND油乳剂灭活苗同时应用,效果更好。对发病鸡群投服多维和适当抗生素,可增加抵抗力,控制细菌感染。
参考免疫程序:
1.肉仔鸡
7日龄LaSota或Clone-30弱毒苗滴鼻、点眼;24~26日龄LaSota喷雾免疫或Ⅰ系苗肌肉注射。或7日龄ND-Ⅳ系或Clone-30弱毒苗点眼+0.3mlND灭活苗皮下注射;15日龄LaSota弱毒苗点眼,或喷雾,或2倍量饮水。
2.蛋鸡和肉种鸡7日龄LaSota滴鼻点眼,同时ND灭活苗0.3ml肌肉注射;28日龄LaSota喷雾免疫或2倍量饮水;9周龄Lasota喷雾免疫;必要时可考虑用Ⅰ系苗注射补强;开产前2~3周ND+EDS+IB三联灭活苗肌肉注射,
二.(1)综合防制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的抗病力和对免疫的应答。严格隔离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大中型鸡场应执行“全进全出”制度,谢绝参观,加强检疫,防止动物进入易感鸡群,工作人员、车辆进出须经严格消毒处理。
(2)预防接种:我国最常用的疫苗有鸡新城疫Ⅰ、Ⅱ、L(Lasota)系活疫苗和油乳灭活疫苗。Ⅰ系苗是一种中等毒力的活苗,产生免疫力快(3~4天),免疫期长,可达1年以上,但对雏鸡有一定的致病性,常用于经过弱毒力的疫苗免疫过的鸡或2月龄以上的鸡,多采用肌注或刺种的方法接种。Ⅱ系和L系苗属弱毒力苗,大小鸡均可使用,多采用滴鼻、点眼、饮水及气雾等方法接种。油乳灭活疫苗对鸡安全,可产生坚强而持久的免疫力,另外不会通过疫苗扩散病原,但是注射后需10~20天才产生免疫力。疫苗使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自己的免疫程序和免疫途径。大型鸡场多采用气雾和饮水免疫;小型鸡场和农家养鸡可采用滴鼻和注射等方法。现介绍几个免疫程序供参考。小型鸡场和农户养鸡的免疫程序:第一次,4~7日龄雏鸡用Ⅱ系苗滴鼻免疫,25~30日龄用Ⅱ系或L系弱毒苗进行第二次免疫(滴鼻或饮水)。2月龄后用Ⅰ系苗肌注免疫疫期可持续一年以上。在有零星新城疫发生的鸡场或鸡群,可参考下列免疫程序:雏鸡在3~5日龄时以Ⅱ系苗滴鼻免疫,至17~21日龄仍以Ⅱ系或L系苗滴鼻或饮水进行第二次免疫,待2月龄后用Ⅰ系苗肌注。对产蛋鸡或种鸡可每年进行1~2次Ⅰ系苗肌注免疫。鸡新城疫油乳灭活疫苗可用于任何年龄的鸡。2周龄以内的雏鸡皮下或肌肉注射0.2毫升,同时以Ⅱ系或L系苗滴鼻,鸡很快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70~140天;肉鸡以此法1次免疫,可保护至出售,2月龄以上的鸡用0.5升注射,免疫期可达10个月以上;经弱毒苗免疫过的育成鸡。在开产前2~3周注射0.5毫升,整个产
蛋期均可得到保护。大型鸡场应建立免疫监测,定期测定母源抗体水平和鸡群的血凝抑制效价(H
I),以便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3)鸡场发生鸡新城疫的处理:鸡群一旦发生本病,首先将可疑病鸡检出焚烧或深埋,被污染的羽毛、垫草、粪鸡新城疫病变内脏便亦应深埋或烧毁。封锁鸡场,禁止转场或出售,立即彻底消毒环境,并给鸡群进行注射感康多肽(天宇生物)配合刀豆素混合饮水,每瓶用于1000羽成禽,2000羽雏禽,病情严重的连用2-3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