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古典交响曲的体裁及音乐特点

如题所述

交响曲是器乐体裁之一,今天我们所指的交响曲一般是交响乐队演奏的大型管弦乐套曲,包括交响组曲、交响序曲、交响诗、交响音画、狂想曲、随想曲、幻想曲等多种体裁与形式。经过一代代作曲家及不同流派三百多年来的潜心研究,交响曲已经成为篇幅宏大、曲式结构复杂的音乐体裁之一。本文就将对其形成过程、最终确立以及在18、19世纪的发展作一具体阐述。
一、在萌芽时期的演变发展
1、意大利序曲
交响曲的确立与巴洛克时期的三重奏鸣曲、大协奏曲及意大利歌剧序曲是密不可分的,尤以意大利序曲的影响最为深远。
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弟创作的第一部意大利古典歌剧《奥菲欧》中首次出现了由管弦乐队独立演奏的序曲。古典主义早期意大利最重要的交响曲作曲家是乔万尼·萨马尔蒂尼。自30年代开始,他使歌剧序曲脱离歌剧,成为二乐章或三乐章结构。第一乐章采用三步曲式或扩大的二部曲式,乐队规模较小,有的作品含有奏鸣曲式的基本因素。乐句由短小的动机构成,结构、织体和主题风格都接近巴洛克协奏曲和三重奏鸣曲。
2、柏林乐派
供职于柏林宫廷的一批作曲家,因信奉“情感主义”强调情感表现而形成一个乐派。在交响曲方面成就最高的是约翰·格劳恩和埃马纽尔·巴赫。格劳恩作有近100首交响曲,埃马纽尔·巴赫的交响曲创作始于柏林,最优秀之作则产生于1 786年离开弗雷德里希二世宫廷到达汉堡之后。他们的贡献是运用意大利交响曲确立的三乐章结构,采用奏鸣曲式的乐章引入对比主题,使呈示部的两个主题真正的分开来;扩大展开部,用动力性的手法来发展主题;大胆探索新的和声,增加织体中的对位因素和动机的连贯处理,使交响曲有严肃的内容、戏剧性的风格、感情的内聚力和内部的统一性。
3、曼海姆乐派
捷克的J·斯塔米兹是曼海姆乐派的创始人,其整个乐派对古典交响曲形成的主要贡献在形式结构和演奏风格两方面。他们确立了古典交响套曲包含快板一一行板——小步舞曲——终曲的四乐章结构格式,乐章内有两个对比主题;重视以小提琴为中心的旋律,多为旋律处于支配地位的主调织体;废除巴洛克乐队通奏低音的简谱记谱方式,写作包含全部管弦乐声部的总谱;重视管乐器,增加音乐的色彩感;仔细安排音响的渐强和渐弱,常出现乐队突然爆发的强奏和休止。
曼海姆乐派的交响曲没有柏林乐派的音乐那样深刻和动情,而是接近法国的华丽风格,以及意大利的清新和富于活力。
4、维也纳交响乐派
除以上三个乐派之外,维也纳也陆续出现了一批从事交响乐创作的作曲家。奥格尔·蒙恩是最早写作交响曲的作曲家,其中的小步舞曲有较强的民间风格。尤里斯托弗·瓦根塞尔的交响曲多为三乐章,具有生动活泼的意大利风格。稍晚的卡尔。迪特斯多夫是位多产的作家,由于熟练掌握了喜歌剧语汇,他的交响曲旋律因素丰富,有的旋律直接取自他的歌唱剧,有12部根据奥维尔的《变形记》而作,每个乐章都有文字标题,他所创用的交响曲第一乐章有缓慢序奏的格局作曲家的大力倡导之下,古典交响曲走向了更高的阶段,更为成熟。
二、前期浪漫主义的发展
1、德奥乐派
(1)1 9世纪上半叶的德奥音乐家
舒伯特是浪漫主义交响乐的创始人,在他的早期作品里,并未脱离古典交响乐的模式,只是在后期较成熟的作品里,才明显显示了浪漫主义交响乐的特点。如在写于1822年的《未完成交响曲》中,舒伯特以“歌曲式”的旋律为主题,加强了“歌唱性交响乐的风格”,而且特别注重刻画内心世界的感情变化,这部作品被看作是世界上第一部浪漫主义的交响乐作品,舒伯特也因此被称为是“浪漫主义交响乐的创始人’’,并以他为代表,形成了前期浪漫主义交响乐的创作流
派,他的创作对交响音乐的历史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门德尔松是前期浪漫主义音乐的另一代表人物,他对交响音乐的特殊贡献是确立了音乐会“标题交响序曲”这种体裁形式。其中最著名的两部交响乐是《芬格兰交响乐》和《意大利交响乐》,特别是在《芬格兰交响乐》中,出现了四个乐章不问断连续演奏的方式,这也是浪漫主义作曲家对交响乐结构形式的革新创造,并被其他作曲家如舒曼所用。《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门德尔松交响音乐中最为流行的作品,自它问世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演奏最多的名协奏曲之一,并且奠定和开创了浪漫主义协奏曲的历史新阶段,这首协奏曲以它的抒情歌唱性与结构形式的完美统一而著称,三个乐章之问也采用了不间断连续演奏的方式,这种结构已成为浪漫主义交响音乐多乐章连续贯穿发展的原则之一。
舒曼继承并发展了舒伯特、门德尔松等人在交响音乐创作方面的成就,他把交响乐的戏剧性与乐队表现手法应用到其他音乐创作中去,并丰富了在奏鸣曲式里运用变奏的因素,以及发展了这种曲式的结构。他一生共写了四部交响乐和一部戏剧配乐式的“乐队序曲”,在他的交响乐作品中比较缺少戏剧性与矛盾冲突,而是以抒情性为主,通过对大自然、对民间热烈生活场面的描写,以歌曲、舞曲式的音乐语言表现出欢快明朗的情绪,如《春天交响乐》。
(2)19世纪下半叶的德奥音乐家
柏辽兹确立了浪漫主义的“标题交响乐”,并且创造出与以往交响乐极为不同的各种结构类型,在运用庞大的乐队体制方面也是首倡者,很多奇妙的管弦乐手法与怪异的音响色彩均出自他的笔下。另外,他还采用了具有角色性的“主导主题”贯穿手法来表现作品的思想与形象,这些独创因素都体现在他的《幻想交响乐》中。
李斯特创立了一种交响音乐的新体裁、新形式——单乐章结构的标题“交响诗”,他在吸收以前交响乐套曲各乐章因素的基础上,把他们综合为一个统一体,这一体裁被许多交响音乐作曲家所采用。他的交响音乐创作也扩展了管弦乐队与和声手法的色彩表现力,并有很多新颖的发现与创造,在旋律上,具有强烈的匈牙利民间音乐风格,这些都集中体现在他创作的十三部交响诗及两部交响乐作品中。
2、民族乐派
19世纪下半叶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与弱小国家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高潮时期,音乐艺术中的民族乐派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其中在这一时期对交响音乐艺术做出较大贡献的有:法兰西民族乐派的倡建者弗兰克,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斯美塔娜,挪威民族乐派的创始人格里格以及俄国民族乐派的“强力集团"。
弗兰克的交响音乐作品有时表现出激动与热情,也显示了他纯熟的创作技感,必须创造一种新的类型,因此他从第35和第38交响曲开始尝试,逐步确立采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以及把两者结合起来的奏鸣——回旋曲式的末乐章,这时,尽管古典交响曲套曲已定型或程式化,但海顿对曲式作了多样而独创的处理,他的每一部交响曲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三、发展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交响乐学派的著名的奥地利音乐家,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共写了近50部交响乐,在他成熟的交响曲中所具有的感情深度、内在的戏剧性、复杂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力,都大大超过了同时代人,走到了18世纪音乐的最前列。他在交响音乐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比海顿更为显著,他是一位大胆革新的音乐家,他超越了海顿,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交响音乐有其独有的特色,如在交响乐的音乐主题中表现出了抒情的歌唱性,在后期创作的一些作品中
也表现出了悲剧性与戏剧性的斗争因素。
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也是维也纳古典交响乐学派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像一位跨世纪的巨人,不仅总结了古典音乐的成就,还为浪漫主义留下了“纯音乐”和“标题音乐”的传统,整个19世纪的交响音乐就是在他开凿的航道中前行的。他的交响音乐是构成他全部音乐创作的重要部分,他不但吸收了18世纪和此前的歌剧艺术成果,并巧妙的把它运用到交响音乐仓IJ作中去,促使他的乐队作品充实了声乐性,更重要的是使交响音乐具有了强烈矛盾对比与展开
的戏剧性。他的交响音乐的主题旋律主要根植于民间音乐与法国革命音乐的土壤上,还吸收了当时的“流行音乐’’。在他的交响乐作品中,几乎对所有重要的音乐表现手段,如旋律手法、节奏和声、复调、体裁与曲式都尽量采取了革新创造,在四个乐章的交响套曲形式中,海顿、莫扎特是把第三乐章处理为风俗性的乐章,多用小步舞曲写成,并未使其具有对交响乐主题思想的深化作用,而贝多芬则把它提高到重要位置,把原来只是舞蹈性的“娱乐休息”乐章变为有戏剧矛盾发展的乐章,而且还创造第三与第四乐章之间不停顿的连续演奏方式。此外,他还发展了奏鸣曲式各个部分的结构,尤其是加强了“连接部”与“结束部”的作用,并加强了交响乐各乐章对奏鸣曲式的运用。
古典交响曲经莫扎特、贝多芬,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在德奥乐派和民族乐派巧,如巧妙的在音乐主题中运用半音的进行、主题动机的贯穿手法,旋律打破了对称结构及反复模进的格式,蜿蜒伸展、显得悠长、富于表现力,和声色彩丰富、对调性关系作了周密安排,结构的整体坚实严密、各个细部自由奔,、特别是创造性的发展了“循环曲式”,使全曲既有巧妙的变化又有高度的统一。
斯美塔娜的主要成就是明确了发展民族音乐的方向,创造出19世纪捷克音乐最初的一批优秀之作,特别是为捷克民族歌剧和交响诗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他的大型标题性交响套曲《我的祖国》,在乐曲里运用了优美的斯拉夫民间曲调和各种舞曲,在写作技法上也显示了继承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交响音乐与本民族、个人风格相结合的娴熟技巧,其中的6首交响诗是19世纪民族乐派作曲家取材和创作手法的典型。
格里格不是一位大型体裁音乐作品的作曲家,但在一些篇幅不大的交响音乐作品中,却闪现出了具有北国风光的旋律风格、独特细腻的和声手法、新颖别致的节奏变化等艺术特色。其中最著名的管弦乐组曲《陪尔·金特》便用极其简洁的词汇描绘出一幅幅生动而色彩淡雅的图画,达到清新抒情、充满活力的效果。
俄国“强力集团”的成员有: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丁、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穆索尔斯基,其中在交响音乐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主要是后三位作曲家。
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是世界最著名的交响音乐作曲家之一,并享有“交响配器法大师"的盛誉。他特别擅长用交响音乐的表达工具——乐队,来描绘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并把这方面的经验总结在他的杰作《管弦乐法原理》一书中。其中举世闻名的交响组曲《谢赫拉查达》中就采用了主题贯穿的手法,加上出色的配器效果,使本来优秀的交响音乐更增色不少。
鲍罗丁是俄罗斯民族风格最强的作曲家之一。他很少直接引用民歌,却使自己的音乐具有俄罗斯史诗般的境界和特有的气质,这一特征反映在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这种其他民族乐派作曲家很少采用的传统体裁中,如他的《e小调第二交响曲‘勇士’》,在采用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同时,融入了十分独创的手法和语汇,使这部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明的色彩感而跻身于19世纪最优秀的交响曲行列。
穆索尔斯基最著名的交响音乐作品有:幻想曲《荒山之夜》和交响音画《图画展览会》,后者在钢琴音乐中运用性格描绘、生活风俗画面、童话和史诗等体裁,并引入了不少新颖的语汇,如农民歌曲、民间合唱、接近语言的朗诵调和钟声。总之,他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都是他那一代俄罗斯音乐中最为独创的,不仅对本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西方音乐也有一定的影响。
结 语
由此可见,古典交响曲的形成、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无数作曲家的悉心研究以及他们在交响音乐方面所具有的独创性、在其作品中所运用的创作技巧,不仅使自己的作品别具特色,更使得交响曲在他们的努力之下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成为今天结构庞大、阵容恢宏的乐坛中的一颗璀璨之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您问的是普罗科菲耶夫的《古典交响曲》吗?
普罗科菲耶夫是20世纪俄国的伟大作曲家,他的作品风格多变,时带有讽刺意味,被喻为“讽刺大师”。这部作品是他模仿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写的一首有20纪味道的交响曲。

体裁大概就是交响曲。
音乐特点:有古典味儿的现代作品。原因:在曲式结构、节奏型与织体上都非常像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规整而严谨。但在和声处理上,运用大量的离调、转调,使听者找不出那一刻具体是什么调性。这就是20世纪音乐的明显特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