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品种猪分类情况及代表性的地方猪种有哪些?主要生产性能特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我国地方猪种丰富多样,是一个巨大的基因库。根据其起源、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外形和生态特点,可分为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和高原型六大类型。

华北型的典型猪种为民猪(东北民猪),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以中型猪多见。外貌特征:头中等大,面直长,耳大下垂。体躯扁平,背腰狭窄,臀部倾斜,四肢粗壮;全身被毛黑色,毛密而长,猪鬃较多,冬季密生绒毛。生产性能:民猪初情期为4~5月龄,初产母猪每胎仔数约12.2头,活仔数约10.56头,经产母猪分别为15.55头,13.59头,母猪在-15℃条件下可正常产仔和哺育仔猪;20~90kg生长期日增重458kg,体重90kg屠宰时,瘦肉率46.13%,肉质优良;在杂交繁育方案中主要用作母本,与大白、长白、苏白、巴克夏猪杂交,日增重分别为560、517、499、466g。与长白杂交,产仔数的优势率为-14.77%。

图8 东北民猪华南型的典型猪种为两广小花猪。外貌特征:体型较小,背腰宽广凹下,腹大拖地。生产性能:性成熟较早,公猪2~3月龄开始爬跨配种,利用年限为4年;母猪4~5月龄开始第一次发情,6~7月龄开始配种,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8.2头,经产母猪可达12.5头;15~90kg体重阶段的肥育猪平均日增重399g,体重75kg屠宰时,屠宰率为67.6%;在杂交繁育方案中,一般作为母本,与大白、长白、巴克夏猪杂交,进行三元杂交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长杂种猪的日增重比 两广小花猪提高35.5%,饲料利用率提高36.2%。

华中型的典型猪种为宁乡猪,它有狮子头、福子头和阉鸡头之分。黑白花猪,耳小、下垂;四肢粗短,多卧系;背凹腹垂;尾尖,尾帚扁平。生产性能:母猪130日龄初次发情,164~177日龄可以初配,断奶后5~7天产后发情,母猪利用年限在8年以上,经产母猪每窝产仔10.12头;肥育猪10.5~80.5kg体重时,平均日增重368g;75~80kg屠宰适宜75kg屠宰时,屠宰率为70.19%;以宁乡猪为母本,与中约克夏和长白猪杂交,日增重分别为438g和434g,杂种猪瘦肉率分别为47.98%和49.70%。

图9 两广小花猪

图10 通城猪江海型猪的典型品种有太湖猪,包括二花脸、梅山猪、米猪、沙乌头猪等。太湖猪体型中等,被毛稀疏,黑或青灰色,四肢、鼻均为白色,腹部紫红,头大额宽,额部和后驱皱褶深密,耳大下垂,形如烤烟叶。四肢粗壮、腹大下垂、臀部稍高、乳头8~9对,最多12.5对。生产性能:

①繁殖性能:太湖猪高产性能蜚声世界,尤以二花脸、梅山猪最高。初产平均12头,经产母猪平均16头以上,最高记录产过42头,太湖猪性成熟早,公猪4~5月龄精子的品质即达成年猪水平。母猪两月龄即出现发情。据报道75日龄母猪即可受胎产下正常仔猪。太湖猪护仔性强,泌乳力高,起卧谨慎,能减少仔猪被压。仔猪哺育率及育成率较高。

②遗传性能及杂交优势:太湖猪遗传性能较稳定,与瘦肉型猪种结合杂交优势强。最宜作杂交母体。目前太湖猪常用作长太母本(长白公猪与太湖母猪杂交的第一代母猪)开展三元杂交。实践证明,在杂交过程中,杜长太或约长太等三元杂交组合类型保持了亲本产仔数多、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等特点。

③肉质特性:太湖猪早熟易肥,胴体瘦肉率38.8%~45%,肌肉pH为6.55±0.2肉色评分接近3分。肌蛋白含量23.5±2.0%,氨基酸含量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蛋氨酸及苏氨酸比其他品种高,肌间脂肪含量为1.37±0.28%,肌肉大理石纹评分3分占75%,2分占25%。

④饲养管理特点:太湖猪虽然耐粗饲、耐低营养水平日粮,但因其高繁殖力特点,在培育种猪、后备猪及仔猪时,要尽量满足妊娠母猪及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另外,太湖猪因不良环境刺激会产生应激反应,应搞好环境卫生和防疫工作,并作好记录。

图11 梅山猪西南型猪分布于云贵高原、四川、湘鄂西等境内,典型品种为荣昌猪。该品种多数两眼四周、头部、尾根和体躯出现黑斑,其他部位为白色;耳中等大小,下垂,额面有旋毛;背微凹,腹大而深。产仔数8~10头,经产母猪10.2头,屠宰率70%左右,脂肪较多。

图12 荣昌猪高原型猪的典型品种为藏猪,分布于青藏高原,气候干燥寒冷,养猪以放牧为主。主要特征是:头狭长,耳小竖立,形似野猪,毛多为全黑,少数有黑白花和红毛。产仔数为5~6头,生长慢,抗逆性强。

图13 藏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