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封神榜不喜欢截教,为何长大后看却不喜欢阐教?

如题所述

《封神榜》以历史上的周朝取代商朝为背景讲述的一段神话小说故事,小说的重点自然也是双方的战争,然而这并非一场简单的改朝换代战争,在战争的背后还有辅佐周朝的阐教与辅佐商朝的截教之间的较量。

阐教就是我们熟悉的哪吒、杨戬这边,是以原始天尊为首的一个教派,而截教就是在反商过程中呈现出的“反派”,这些“旁门左道”以通天教主为首的教派。

其实,两派本来没有这么大的矛盾,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也都出自鸿钧老祖传承的道教,二者在核心教义上是一脉相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双方的教义发生冲突,最后在商周大战中逐渐凸显出来,作为读者,一开始我们自然是以纣王残暴不仁,应该被推翻,辅佐西周的阐教人物都充满了正义感,而那些还为商朝卖命的人,都是违背历史趋势的大坏蛋,每一次阐教的人把截教的人打得落花流水我们都拍手称快,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却发现,故事的真相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截教也并非都是坏人,而阐教也并非都光明磊落。

封神榜是通天教主与元始天尊共同商议的,在议定之后,通天教主便严格管制门下弟子,不允许他们下山,而阐教的元始天尊却不断派自己的子弟下山,经常以抱团的方式,群殴截教弟子,致使截教虽然比阐教强,却被各个击破。除此之外,元始天尊经常亲自下场,以大欺小,导致通天教主没有意识到阐教的险恶用心,最终坐以待毙,被打败。

而在具体作战的手段上,截教虽然被看作是邪门歪道,在大多数时都能够做到光明正大的交战,希望以实力高低决出胜负,相比之下,阐教的人却先是以正面交手试水,一旦打不过,就开始请援军,或者采取暗算等手段对待截教分子,可以说,截教门人大多数都遭遇过阐教的暗算,这显然是不光彩的。

阐教之所以会让人产生反感,是因为阐教本身主张仁义,一副道貌岸然高高在上的形象,做的事却是用见不得人的手段,遇到事情也并不讲道理。

比如哪吒与石矶娘娘之间的恩怨,太乙真人教哪吒练习射箭,结果因为箭的威力过大,一不小心射出几千里远把石矶娘娘的弟子射死了。按照神仙界的规矩,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于是石矶娘娘就要拿哪吒偿命,结果哪吒跑到太乙真人处,石矶娘娘就来找太乙真人要个说法,阐教收徒一向是严格选拔,每个徒弟都重视的不得了,结果自然是护犊子,不肯交人,反而拿元始天尊来压石矶娘娘,让石矶娘娘去找元始天尊评理。

对此,太乙真人还说,“哪咤乃灵珠子下世,辅姜子牙而灭成汤,奉的是元始掌教符命。就算伤了你的徒弟,乃是天数。”你看看这个道理讲得硬不硬,明明杀了人不肯道歉,反而说是天数。

石矶娘娘自然气不过,就与太乙真人打了起来,结果太乙真人一点都不觉得理亏,还用火把石矶娘娘给烧死了。

再比如哪吒大闹东海,本来就是用法宝搅了人家的清净,东海的人上来阻止,结果哪吒就把龙王三太子的筋给抽了,哪吒这么顽皮,他的师傅,他的父母难道不知道吗?

也许在以前的三观中,大家还能接受天命观念,认为哪吒杀了敖丙就是天数,然而现在人的思想都得了解放,更喜欢去年夏天热播的电影《哪吒》里面喊出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样的人生观,自然对阐教的说教反感,而且阐教是相当双标,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要求宽松。

相对于阐教的不讲理,伪道统,截教虽然给人一种邪门歪道的感觉,但是有些话却摆在明面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天攘攘皆为利往的利己观也符合现在人的观念,人活一辈子真实一点没有关系,还是要怎么舒服怎么来,而不是做一个虚伪的伪君子。

正因为如此,小时候我们喜欢的阐教,现在变得让人讨厌了,而小时候讨厌的邪门歪道,现在对他们却有了更多的同情心。也许,说不定我们也是“邪门歪道”那一类的人,而不是“别人家的孩子”那样的根正苗红的一类人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0

前者是因为作者在创作时是站在阐教角度写小说的;而实际上,封神演义的两大教派都有各自的算计考量,所以有了后者。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是我国影响最大的古典通俗小说之一。在这部小说中,一切的矛盾都围绕着两个核心:“阐教”和“截教”。一者以元始天尊为首,一者以通天教主为首。现在很多人都抱有一个这样的观点,类似于那种“小时候不喜欢曹操,大了不喜欢刘备”,他们觉得“小时候不喜欢截教,长大了就不喜欢阐教”,这句话虽然有些偏颇,但也不无道理。这是为什么呢?

小时候不喜欢截教是因为作者站在阐教角度来创作小说。任何作品,都是作者带着情绪创作的作品,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而封神演义的作者意图,就是站在阐教这一边的。在原著中,以大欺小,以多欺少这些犯了江湖中人唾弃的事,都是作者安排截教的人率先为之的。如果是年龄比较小的读者,没有自主意识,那就当然会跟着作者的意图,跟着作者的褒贬来评价小说角色了。

大了不喜欢阐教,是因为阐教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和截教是一丘之貉,谁也不比谁高尚。在原著中,尽管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等人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但大家都知道,推动三教共立封神榜,他们也是为了成立天庭,汲取众神法力才会主动为之的。元始天尊之所以在前台跳的最欢,是因为他要执行自己颠覆道门的计划,他们和截教的区别,就是多了一层冠冕堂皇的外衣而已。

所以,小时候不喜欢截教,是因为作者意图里截教是反派;大了不喜欢阐教,是看清了阐教和截教并无区别的真面目。

第2个回答  2020-03-17
不能总拿现在的眼光看待过去,其实阐教代表贵族,截教代表平民。春秋前豪门贵族都没几本书,有人教书,有钱走读更是不得了,所以人才都集中在世族豪门,一般家庭温饱问题都难解决,更别说读书习武了,因此早期只有昏君才集中从平民中选拔人才,因为成本高收效差,而且疏远了贵族集团。所以阐教是正派,截教是反派。
春秋之后生产力和教育条件发展,出身能决定社会资源但对教育资源来说影响已经没那么大了,所以曹操才会提出唯才是举,因此西游记里看到了截教和佛教那种平等,万物皆可成神成佛的思维被接受了。
不过物极必反,现代社会民生资源更加富足平等,因此优质资源的再次成为了竞争的焦点,比如学区房,出身带来的优势又在反弹,我们一方面担心阶级固化,一方面又在羡慕能拼爹的人,阐教的精英贵族治国思维在世界各国都有提现。
第3个回答  2020-03-19
因为小时候只是单纯的以为阐截两教的斗争是正邪之争,阐教代表武王打败纣王就是正义的,所以才喜欢阐教讨厌截教,长大后才明白他们俩都是在争气运之争,谁都不比谁强多少,而且相比之下,截教人行事大都光明正大,而阐教却全都虚伪无耻,护短成性,所以长大后更讨厌阐教。
第4个回答  2020-03-11
小时候喜欢的是胜利的一方,不会想太多。长大之后才明白阐教充满了勾心斗角,截教中的人互帮互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