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涉及的法律问题

如题所述

1、一味冲量带来的法律风险

拼多多上到底有多少侵权假冒商品,尚未有官方的认定,但天风证券给出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家电销售额排名TOP100的商品中,前30个交易日的交易额合计7923万元,销售量13.71万台;其中,涉嫌假冒品牌的商品共39个,这些品牌对应销售额合计占比是57.82%,销量占比是63.37%。

对此,黄峥和拼多多给出的答复是,“拼多多只是3岁的孩子”“阿里爬过的坑,我们也得爬”“这是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2、2018年12月10日,拼多多电商平台商家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其曾向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举报平安银行和拼多多涉嫌“二次清算”及无证经营支付业务并获回复。

3、拼多多被举报,再次将电商O2O行业“二清”问题推到了台前,此前,也有电商平台也因类似问题被多次举报。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这个问题是行业存在已久的问题,而解决方式一是跟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通过持牌机构的渠道去做,二是买支付牌照。

扩展资料

扫黄打非办:对"拼多多"涉违法违规问题深入核查

2018年6月8日电 据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官方微博消息,近日,根据群众举报和媒体报道,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对“拼多多”平台涉嫌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了深入核查,相关线索已移交有关地方进行查处。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将持续对案件查处情况予以关注。

“拼多多,拼多多,一亿人都在拼的APP”的广告语堪称洗脑,拼多多如今也确实挺火,但记者调查发现,该电商平台上有不少涉黄、涉暴力且涉违法的商品,包括开刃刀、伪基站设备、摩托车车牌及充气娃娃等。

参考资料来源:海外网-扫黄打非办:对"拼多多"涉违法违规问题深入核查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拼多多陷“二清门”业内 :电商平台决支付问题要么买牌照要么和持牌机构合作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拼多多问题”背后折射出的商业悖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0

1、民事问题

根据“拼多多”的用户服务协议,用户不得“利用拼多多平台外挂和/或利用拼多多平台当中的BUG来获得不正当的利益”。

2、刑事问题

如“拼多多”发的声明所述,如果真的是有黑产、羊毛党集体恶意薅“拼多多”羊毛,那么这次薅羊毛事件是可以被当成诈骗罪处理的刑事问题。

扩展资料

诈骗罪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二百一十条第二款 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