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哪几个部分

如题所述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下:

1.时空观念

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2.史料实证

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3.历史理解和解释

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4.历史价值观

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从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意义的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

扩展资料:

时空观念要求了解:

1. 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2. 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

3. 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事件、人物、现象的相互关联。

4. 能够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5. 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史料实证要求了解:

1.能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

2. 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

3. 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4. 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参考资料:历史学-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30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

1、时空观念

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观念。

2、史料实证

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3、历史理解

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4、历史解释

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5、历史价值观

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意义的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

自远古以来中国国土开辟、社会进化、经济文化发展、政治演变的简明过程。最晚在百余万年以前,中国先民就已在东亚大陆栖息繁衍。大约到公元前2070年,出现了有阶级和国家组织的夏朝。前221年,中国第一次出现大一统局面,从此以后,又经历了两千余年的王朝统治。 

中国地境辽阔,孳生人口众多,文化广被四邻,有文字的历史延绵不断近六千年之久。没有别的国家同时具备这些条件。

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它的发达的封建社会,曾创造了同时代世界最高的文明。但是当西方某些地区跨入资本主义,特别是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之后,中国越来越落后了。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创立民国,中国获得了前进的新起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振兴中华的前景。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参考资料:中国历史_国史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7

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包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等。

2、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以历史纪年、历史时序、年代尺、阶段特征、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形式呈现。

3、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以史料分类、史料辨析、史料运用、观点论证的形式进行呈现。

4、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以材料整理、对史料的解读、追溯起源、探讨因果、分析趋向、说明影响、判定地位等形式进行考查,培养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

5、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包含: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学精神、世界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联系现实等。

【出处】

出自教育部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学科核心素养”部分   。 

扩展资料:

唯物史观的意义

1、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科学依据,从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遣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

2、它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纠正了空想社会义者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变革蓝图的幻想。

3、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的局限。

参考资料:

普通高中课标(见附件)——教育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10-14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五个部分:

(一)时空观念

(二)史料实证

(三)历史理解

(四)历史解释

(五)历史价值观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

    带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依托于具体学科的知识体系;

    是学生学习该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思维品质和关键成就。  

历史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体现出的带有历史学科特性的品质。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不可或缺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它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等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设计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倡导合作探究、实现情感体验以及构建多元评价等策略实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时空观念
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史料实证
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理解
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历史解释
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历史价值观
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意义的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