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溪乡的基本介绍

如题所述

土溪全乡所辖地域1910年属土溪乡,1949年属第三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3年成立人民政府,1992年成立管理处,1998年恢复乡级建制。因黎香溪贯穿全境,此河系泥河,故名土溪。土溪乡地处南川西北部,与石溪乡、大观镇、河图乡、白沙镇、太平场镇相邻。全乡幅员面积3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74亩,森林覆盖率64%,有大小河流2条、各类水库5座。乡政府所在地距城区38公里。全镇下辖3个行政村,30个农业社,2842户,总人口8852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2500人。建有党委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7个,有党员292名、流动党员36名。乡机关有行政编制人员19名、工勤编制人员1名、事业编制人员13名(不含教育、卫生系统)。乡党委有6名委员,平均年龄41岁,无女同志。
2006年,全乡实现财政总收入7.5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5470万元;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9220万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5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0万元;完成农业总产值43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5元。全乡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石(溪)白(沙)公路横穿东西,南(川)太(平)公路纵贯南北,通乡公路总里程达到15公里,辖区内村社道路网络密布,总里程达到75公里。目前,南太路土溪段硬化工程已经完工,村级路土溪中心校至石溪碗厂段也开工建设,预计可在2007年10月底完工;农村第三批电网改造工程基本结束,现在已实行同网同价;人畜引水工程,已建成集镇饮水和农村分散饮水共5处,全乡饮用水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有线电话、卫星信号、广播电视覆盖全乡,通讯方便畅通。 200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1亿元,同比增长16%;财政总收入5.8万元,同比增长29%;农民人均纯收入3810元,同比增长35.8%。
亮点工作:一是村镇评议助推党风廉政建设。二是干部作风转变催生保姆式服务。三是集中打捆项目规划,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思路:坚持“农业稳乡、招商兴乡、旅游强乡”的工作思路,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勤恳务实,按照“实干立乡、实业兴乡、实力强乡”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扬“勤劳勇敢、实干立业、不甘人后、开拓创新”的土溪人文精神,以党建做保证、以设施为基础、以环境建平台、以旅游作支点,做大做强旅游经济,为全乡“建设生态乡镇、构建和谐土溪”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努力推动土溪社会经济加快、率先、统筹发展。
预期目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亿元,增幅16%;财政总收入7.25万元,增幅25%;农民人均纯收入4495元,增幅18%。
重点工作:一是完成通村公路硬化和南太路土溪段5.13公里油化。二是搞好黎香湖的策划、规划及招商引资,按照开发进度要求做好服务工作。三是搞好全乡旅游集镇和巴渝民居聚居点的控规和详规,利用后期移民扶持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启动和实施。
笋竹2000亩,到2011年达到5000亩;畜牧,生猪0.97万头,肉牛50头,奶牛16头,土鸡3万只,土鸭4万只;农家乐50户,接待游客5万人次,实现生态旅游综合收入300万元,到2011年,全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0万元,接待游客50万人次,发展星级农家乐100家。 生态资源丰富土溪乡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植被俱佳,全镇森林覆盖率达45%,最低处私梨坪海拔400米,最高处凉风垭海拔1124米,相对高差达724米,立体气候较为明显,植物品种繁多,登临凉风垭极目远眺,但见薄雾轻绕、屋影错落,青山常绿,黑溪河、仓头坝、鱼泉河穿镇而过,恬静中透出几分灵秀,让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是都市人休闲放松的天然氧吧。
土溪乡药材资源丰富,其中野生药材就有柴胡、银花、麦冬、细辛、半夏、木爪、百合、鸡血藤、霍香、薄荷等品种,人工种植的药材有益母草、白芷、杜仲、黄柏、枝子等品种。同时,石墙高岭土资源也十分丰富,在清代制陶业曾一度兴旺,陶瓷业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养殖业土溪乡农民凭借方便的交通和良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养殖业。生猪养殖渐成规模,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有16家,100头以上的有家28家,50头以上的有56家,石墙瘦肉型生猪远销西南各地。按照党委、政府的规划,到12年,每年可出栏优质瘦肉猪42000头以上,良种母猪存栏量达2000头以上。
蛋鸡养殖发展趋势良好。重庆康健养鸡场今年规模可达10000只,在近几年内规模将扩大到40000只。鸡鸭养殖在石墙还没形成较大的发展规模,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