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性格几岁就基本定型了

如题所述

0 ~6 岁是人类性格的发源时期,也是教育的关键期

幼儿期,也就是0 ∼6岁,是儿童性格形成的时期。仅仅用时间和耐心对待儿童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我们需要做的是,配合儿童具有创造性的时期,发展儿童的性格。

儿童总是以自己的方式来塑造自己的性格和特性,这种塑造方式总会让成人惊讶,因为这些东西都不是成人教给儿童的,也不是成人强制儿童做的。我们只能透过说理和劝告对儿童的思想进行间接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儿童的性格。
一般来说,儿童6岁时,我们才能对他进行说教,因为6∼12岁的儿童才开始有良知感,才能辨别好坏,说教才有意义。等他长到12∼18岁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对他施加更多的影响,才可以像对成年人一样对他进行说教。

幼儿期,也就是0∼6岁,是儿童性格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各种能力均得到发展并初步形成系统,稳定的性格特徵逐步形成。这时的幼儿没有是非感,他还生活在道德观念的高墙之外。我们并不会因为他的大哭大闹就认为他很坏,而只会认为他顽皮、幼稚。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虽然他们尽心尽力地教授科学、文学等科目,孩子们学不好。这时的幼儿学不好不是因为他们智商不够,而是因为他们缺乏良好的性格。没有好的性格就没有「动力」,只有那些具有基本个性或性格的人才能真正地学到东西。

儿童的能力只能经由实践得来,而不能透过成人的命令得来。那麼,成人该怎麼做呢? 人们倾向於这样的答案:「对儿童要耐心一点,我们要透过我们个人的意愿对他们施加影响,要给他们树立好的榜样。」我们希望用时间和耐心换回一点收获,实际上,我们却一无所获。仅仅用时间和足够的耐心对待儿童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我们需要做的是,配合儿童具有创造性的时期,发展儿童的性格。
婴儿出生後最初的两三年里,如果他受到伤害,或遇到严重的障碍,就可能出现人格偏差。结果,儿童的性格就按照他遇到的障碍,沿著不同道路发展。如果我们在儿童性格形成的阶段设置了阻碍,这只能是我们自己的错误。我们必须瞭解儿童的真正需求,给他发挥创造性能力的机会。

我们应该取消成人为儿童所设的限制,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我们应该采取某种方式唤起人类的热情。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采取能让人类反应的方式,在性格形成的创造性阶段里有所行动。要明白人的性格是在那个创造性的阶段里形成的,如果性格在那一阶段里没有形成,那它就永远不会形成了,任何说教都不会促使它形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3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中国用几千年的智慧沉淀证明了3-7岁正是一个人性格定型、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而在这个时期父母的作用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们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一头扎进了幼儿教育的海洋,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遗憾的是,幼儿教育经验的缺乏往往又让他们陷入了不同的误区,事倍功半:

误区一:快乐童年意味着自由生长?

有的家长以为,只要照顾好孩子的身体健康,其他的东西都可以任由孩子在生活中自己摸索,快乐自由的童年更能解放孩子的天性。

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有个很关键的前提是孩子一定要生活在一个比较健康向上的环境中,否则一味地放任自流,孩子只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给孩子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不过度的干涉或者是参与,但是一定要做一个旁观者,时刻观察孩子的心理活动和生活状态。

误区二:聪明等于学习的知识足够多?

更多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引导孩子背诵唐诗宋词,学习数字和加减法,并且以此为傲。

的确,记忆是孩子学习知识、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记忆力的发展是有年龄特征的,过早地、生硬地灌输知识,不仅不能让孩子提高记忆,反而可能导致孩子丧失学习的能力。

这两种误区归根结底都是在舍本逐末,真正有益于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在于能力而不是在于知识,因为能力是无限的,知识却是有限的,真正的解放天性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通过有益的熏陶让孩子学会玩耍。

实践证明,这是对教育的极大误解,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建筑孩子的人格长城。孩子从小的教育影响着以后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在独立、自信、责任、同理、情绪管理、人际、挫折抵抗、问题解决、自律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

01生存与挑战野外生存、自护自救、安全意识、探索发现等丰富多彩拓展活动。

1、教会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冷静应对伤害。

2、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从容面对诱惑。

3、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勇敢的挑战自我。4、培养孩子独立自信的人格。

5、家长的过分保护,就等于“伤害”。

02

沟通与表达演讲口才的培养、采访实践、写作体验,全面沟通与表达能力。

1、懂得社交礼仪的孩子,能够拥有好人缘。

2、孩子善于谈吐,最能引起别人的兴趣和注意。

3、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4、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则错误已经改了一半。

5、懂得倾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