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被选入小学教材引争议,如何看待此事,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呢?

如题所述

如果守时的资本要被歌颂写入教材,那么艰苦撑起经济持续运转的低需氧劳动者呢?
不是谈贡献么,柳是对经济贡献的多还是汲取的多呢?为了便于对比,兹引用课本原文部分内容如下: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是一位非常守时的人,参加活动几乎从没有迟到过,因为柳传志总是准
备出一些富余的时间,比如,某天上午他要开车去某地参加一项活动,活动正式开始的时间,而从出发地到活动地开车需要1个小时,按理只要在9点出发就行了,但他会在8点就出
发,把堵车等意外情况考虑在内。 

一、很多时候,柳传志总能早到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虽然提前到了,但他却不急于去活动现
场,而是待在车里处理其他事情。有一次司机问他,为什么不直接上去。他说,活动正式开始的时
间还没有到,如果我提前上去,一定会打乱主办方的阵脚,他们定会派出专人来陪我,这不仅会给
他们添麻烦,而且还会搞乱他们事先的计划。
在公司内部的大小活动或会议上,柳传志同样守时,很少迟到。有一回,他在一个领导层会议上迟
到了7分钟,结果自罚站了半个小时。当时,有人劝他:“柳总,您没有必要处罚自己,这是一个意
外。”原来,一部电梯突然发生了故障,柳传志被困在里面足足有30分钟。
柳传志的回答却是:“无论如何,我要对别人的时间负责,而不是对自己的意外负责!”

二、有人说,没关系,我们身处这个时代,眼睛擦得雪亮,孰是孰非,看得很清楚的。可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清楚吗?如果不是网友爆出来,恐怕不知还有多少人蒙在鼓里。
正方也许会说:企业家有钱了,想方设法为自己树碑立传的很多,想尽办法包装和营销自己的也不
在少数,这样做无可厚非。
反方表示反对:最终老百姓是否接受,得看“疗效”。公者千古,私者一时,时间是检验一切言行
的试金石!而且,这不应该上课本!
是的,有人一直都很清楚,一切要从娃娃抓起。

之前毒教材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在自罚半杯的处
理结果通报之后,插图虽然整改了,但是在开学时仍旧有不少网友反映部分课本整改不彻底,仍旧
存在着一些阳奉阴违的恶意,甚至,还有漏网之鱼。
不知这个算不算漏网之鱼?粗看好像没什么,仔细多看几幅图,发现全是小眼睛、眯眯眼,——这
是西方刻意宣传和营造的东方大国形象。

三、对于一些人物要进入学生的学习资料中,那更是慎之又慎。中国古代还有一种习俗,叫做立“生祠”。
一种是老百姓自发地为某位活着的英雄立的,代表着最朴素的情感。
一种是权贵为了自己的利益自己给自己立的,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给自己立“生祠”的,叫做魏
忠贤 ,史称“九千岁”。在没有“盖棺定论”的情况下,进入福建省中小学生《诚信教育 》一年级课本,而且还是故事会
的第一篇文章,题目是《守时的柳传志 》。
在属于一种在当下的“立生祠”的行为,中国的企业家无论怎么商业互吹,基本都还遵守着这一底
线。而且以他们的能力,完全可以制止很多类似别人献媚的行为。

德不配位,必有后殃,大部分企业家还是能掂量的轻自己的斤两。
可柳传志这个在舆论风暴中争议不断的人,竟然在小学生《诚信教育》中除了这么一篇《守时的柳
传志》。实在是让人万万想不到。
如果是知情有意为之,那挑衅的意味可就大了。
如果不知情是别人为之,那可真是把老柳往火坑里推。 这可是挑战了老百姓的道德底线了。
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希望不要成为有些人玩弄名利权势 的的阵地。还是换他们一个干净明朗的天
地吧。各种私货夹带就省省吧。
广告对我们成年人做做就行了,别去霍霍小学生了。

四、柳传志进教材我觉得不合适。进入我们小学教材的,首先应该是伟人,其次是英雄,再是历史人
物。
比如,我们老一辈革命家,新中国缔造者们。
再比如,两弹一星功臣,航天英雄。
历史人物,民族英雄,那可就太多了。
柳传志,都不具备。充其量是一个企业家,而且,现在应该是资本家。这个人,和国家、民族事
业,没有足够强大的关联,而且还有一些争议。 

对于小学生,正是刚接触教育的时候,选用的故事、人物,可能影响其成长很长一段时间。因此,
小学的教材应该慎之又慎,选取的人物要符合前面三条。
再说,孩子们学的课文,请问源自哪里?这样小众的“野稿”也能入选?我们选的文字,都要尽量
来自名篇、名稿,不要在犄角旮旯选素材。也请有关部门加强审稿。原来教材插图出问题,现在我
觉得内容也出了问题!

五、为什么柳传志能入选教材,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中华民族至暗时刻的引路人,鲁迅的部分课
文却被教材删除?
教育属于上层建筑一部分,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稳定的工具,鲁迅的部分文章针砭时弊、文笔犀
利,矛头直指社会最本质最黑暗的一面,而且号召民众觉醒,在战乱年代是有深刻意义的,但在和
平年代,这些优点在统治阶级眼中都会变成缺点,因为这会成为统治的不稳定因素。甚至有某些人
说鲁迅的文章过时,批判的都是旧社会,事实果真如此吗?难道现代社会就没有“吃人”二字?难
道现代社会就没有人在吃“人血馒头”?时代在变,鲁迅文章背后的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

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解决不了教育问题,并不是说任何问题都解决不了,而是不能够从根
本上解决问题。
国家层面,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所有关于教育的改革措施基本上都是治标不治本。
个人层面,并不否认某些有理想的人在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比如:去山区支教,这种努力值得钦
佩,但如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教育问题,还是不能将希望寄托于教育本身的改变,而是要去触及更
根本、更本质的东西,只有那些东西得到改变,教育才有希望,中国才有未来!
虽然批判了很多,但是我不希望大家一竿子打死一船人,我们要做的是找准敌人,分清敌友,要将
鱼里面的刺一根根挑出来,而不能因为一条鱼有刺就将整条鱼扔掉,这条道路注定是漫长且艰辛
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06
他身上有值得人学习的地方,向优秀的人学习也没什么不对。
第2个回答  2022-09-06
我个人觉得,柳传志真的不应该被选入小学教材里,他没有什么特别的贡献。
第3个回答  2022-09-06
个人觉得柳传志争议太大,还是不建议入选教材得好。另外,关于这教材肯定是需要多方面权衡考虑的,避免资本过多干涉是很有必要的
第4个回答  2022-09-21
守时美德那么多优秀的人不写,写这么个破玩意,哪怕写小红小明的守时故事都可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