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和利润总额的区别

如题所述

这几个词汇会经常出现在利润表中。

从上到下排列的顺序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1)营业利润:

定义:营业利润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的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

公式: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其他收益

2)利润总额

定义:利润总额是"亏损总额"的对称。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最终财务成果。

公式: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注意:

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债务重组利得、企业合并损益、盘盈利得、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政府补助、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罚款收入、捐赠利得等。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

3)净利润

定义: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所得税是指企业将实现的利润总额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的标准向国家计算缴纳的税金。它是企业利润总额的扣减项目。

公式: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具体关系案例如下图所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3
净利润和利润总额的区别是:
概念不同,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利润总额是亏损总额的对称。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最终财务成果;
指标不同,当利润总额为负数时,说明该企业在过去一年的经营中,其收入抵不上成本以及应该缴纳的营业税;当利润总额为零时,说明该企业在过去一年的经营中,收入与成本支出相等,企业既不赚钱也不亏钱,是盈亏平衡状态;
意义不同,利润总额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净利润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六条
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润。
企业如何分配净利润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3、提取法定公益金;
4、支付优先股股利;
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6、支付普通股股利;
7、转作资本的普通股股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