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环节上面导师肯定是更喜欢保研学生的,尤其喜欢保研本校的学生,但是一来到读研环节的话,保研学生和考研学生其实都没有太大差别。
导师喜欢保研生一方面的原因是导师认可保研学生的实力,要知道保研学生的成绩在本科院校肯定是非常不错的,另外一方面就是保研学生在每年的10月份就可以确定是否录取和相应的导师,这比正常考研的学生要足足多出半年的时间。
在读研阶段,导师真正喜欢的还是个人能力,如果能够给导师带来更多的研究进度那么导师自然喜欢,这时候哪里还会分保研的还是考研的。
正确看待保研和考研
有的人觉得研究生导师可能更喜欢保研生,在他们看来,保研的学生都是就读学校里面的佼佼者,而且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科研经历。
而考研的学生,很多都没有拿到保研资格,靠着研究生考试这种应试考试考上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学术潜力可能并不是那么强,尤其是很多学生大学本科前几年基本不怎么学习,即使学习也只关注考研的那几个科目,虽然考研拿了高分,实则水平不高。
而且,保研的学生可能在本科还没毕业时,就能进入到研究生导师的麾下做研究,有着所谓的“先发优势”,而考研的学生,很多只能在正式确认录取后才有机会这样,在这种情况下,保研党可能会被但是更为看重。
最后,以985高校为例,保研上来的大部分都是本科211或者985高校的学生,而考研上来的很多都是普通一本毕业的,很多人天然觉得985、211的学生和普通一本的学生有天然的鸿沟,所以觉得保研的更厉害。
现在导师更喜欢保研生.
从学习能力上来说,保研的同学们想要获得保研资格,那么大学前五个学期的成绩一定不能差,至少要在院系内排名前列才能有机会获得保研资格。
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导师们进行比较的重要参考因素。参加保研的同学们除了学习成绩上要过硬,综合素质也要过硬,因此大家如果参加过保研资格的辩论争夺,就可以看到各路大神的竞赛成绩和活动名次加起来都能超过一页PPT,获得的各种荣誉也是令人惊叹。
而考研的同学们在这方面很难有优势,毕竟有这样条件的人,都去争夺保研资格了。
扩展资料;
按学习方法不同,分为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前者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全日制学习的研究生,后者指在学习期间仍在原工作岗位承担一定工作任务的研究生。
2017年教育部进一步规范了研究生教育,设立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取消了在职研究生联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
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考研生。当时面试到中午,老师们休息吃饭,其中一个老师跟门口一个研究生面试工作人员聊天,其中有一句被我同学听到了:“你们保研的确实比考研的强。”保研大都在9,10月份已经敲定了,倒是也已经选好。
大部分保研的人都有很好的学习习惯,人家这段时间就可以学习研究生要学的知识和软件,毕设也可以提前做,这一下就领先考研的人好几个月。实话实说,考研的人大部分学习习惯不好,我们毕设期间其实是很闲的。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个学习习惯问题,保研的基本学习习惯好,在无人要求的情况下也会自己自主学习各种知识。而考研的,毕竟还有那么多没考上的,但这终究还只是”应考“这个从小学开始就已经不断训练的东西,如果考研最终没有改变学习习惯,那考研的就还是和保研的差距巨大。
不过保研里也是有坑的,就是那种拼命三年使劲学习只是为了得考高分保研的人。我们班就有一个,保完研后立马就放松,毕设期间也很少往实验室跑,选了个有点难度的题目做不出来最后还降低了难度,可以说ta大学前三年每一年都是高三,最终也只是会考试罢了,做个毕设就露馅。我认为像这种保研就和普通考研的区别就不大。
保研>考研 本校>外校,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
因为这事实上就是对考研制度的抗议。这要从保研与考研的方式说起,考研分成两部分:初试和复试。问题就处在初试上。在实践过程中,导师们发现初试成绩非常高的许多考生,入学之后,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研究能力都达不到标准。保研的考察手段比研究生统一考试要丰富的多,除了查看考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外,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进行考察。
保研就像在豪华一点的菜市场,品质都比较好,所以可以随意一点就收了。而考研的就像在普通的菜市场,品质参差不齐,要认真挑才能挑的到好的,大部分的都是差的,要不就不会有这么多考研的人了。如果你想通过考研改变命运,那么你要努力,你要弄明白为什么导师更喜欢保研的同学,你要努力提高自己满足导师的要求。而不是要求导师非要把所有菜场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