寮塘乡的经济社会

如题所述

2005年全乡完成财政总收入142.3万元,增长15%,全乡财政收支状况不断改善,确保了收支平衡并略有节余。发放粮食直补125万元。全年共向上争取无偿资金80万元,用于社会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修通了东岸、冻边、株木江的大桐坑、田心等村12公里水泥路,维修了谷口、龙佳、荆山、社洲等村沙石路12公里。在县直有关部门和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乡办了八件实事。其中四条乡、村道水泥路建设共计12公里,建了一肉牛交易市场,改建了敬老院,创办了便民服务中心,拉通了街道水泥路改造。在办这些实事中,除有关部门的支持外,乡里直接投入资金40余万元,偿还了旧欠20余万元,招商引资工作名列全县前茅,共完成园区项目两个,外资60万美元,内资2000余万元。机关建设得到了很大改善,拆除了旧的办公楼宿舍楼,出资10余万元购买了原县农业银行寮塘营业大楼,并对该楼进行了全面修缮,一楼全部为便民服务中心、计生服务中心,方便了群众办事,改善了干部职工生活条件。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农民种植烤烟,建立干部绩效与烤烟生产发展挂钩机制,组织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烤烟生产各阶段的工作进行检查评比等措施,使2005年烤烟生产面积达1445亩,产值250万元,税收45万元。
2005年全乡粮食生产面积85400亩,总产量5978万斤;另一方面,我们着力调优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烤烟这富乡富民的特色产业。我们充分发挥种烟能手的示范作用,组织种植大户组成宣讲团,进村入户宣讲,现身说法,发动群众种烤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每村派驻了一名烟技员,指导烟农从事烤烟生产。同时发动乡、村两级干部带头示范,参与种烟的全过程,与农民齐唱烤烟戏,同干烤烟活。2005年,全乡烤烟生产面积达1445亩,产值276.5万元,税收45.6万元。成为全市重点万担烟叶乡。全乡2005年人平均收入1583元,比上年增长300元。
2007年概况
2007年引进投资2000万元进园区项目吉安市民辉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投资额达5000万元的区外企业江西华利化工有限公司已正式投产,向上争资跑项等开放型经济连续多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07年向上争取各项项目资金700余万元以上,帮扶、置换进园区企业4家,新增个私企业5家,开放型经济工作连续三年名列全县前茅,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安茅公路改造和小江撤渡建桥工程的实施凸显了寮塘区位优势,为寮塘经济腾飞装上了“双翼”,“便捷寮塘”初具雏形。“城建旺乡”蓄势待发。1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全面达到规划建设要求。中央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累计发放各种粮食直补303.5万元,全年粮食总产量达31584万吨。新增养殖专业户30户。林改工作全面完成,完成造林面积2100亩。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先后完成龙佳标准良田的改造,思塘烟水配套工程,横塘电排站及湛塘、畔坑人畜饮水工程等项目。协调谷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进行。实施了乡中心集镇街道硬化、亮化,商贸步行街建设,小江撤渡建桥工程,龙佳4公里水泥路修建,思塘4.5公里水泥路修建,株木江3公里水泥路修建,敬老院改造扩建工程,烤烟收购站建设,蒙潭棚下、滩头灾民安置点,东岸1.5公里水泥路修建等十件实事全面完成,进一步夯实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实事稳乡”得到切实贯彻落实。
2007年烤烟面积2700亩,产值660万元,烟叶税102.8万元。肉牛生产持续发展,生猪生产止跌回升,蛋鸭生产继续保持全县领先地位,花卉苗木渐成气候,逐渐形成了以烤烟为主导,兼容肉牛、生猪、蛋鸭、花卉苗木的寮塘特色产业。
2012年全乡种植烤烟16580亩,比上年净增5700多亩,实现了18个行政村村村都种烟,全乡共收购烤烟4.1万担,实现烟叶产值4295万元,烟叶税收944万元,全乡1015户烟农户均种烟收入4.2万元,种烟面积和种烟效益均列全省第一。成立了寮塘乡烤烟生产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承办了全国烟叶烘烤技能大比武活动,成功申报了福建中烟公司基地单元建设项目,并先后接受了省委副书记、省长鹿心社和中烟公司总经理赵振山等领导视察,“江西烤烟第一乡”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凸显,烟叶生产正朝着现代烟草农业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发展高产油茶、花卉苗木、井冈蜜柚、龙脑樟等高效产业,进一步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荣获全县农业产业化工作二等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