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场均20+10的大外援越来越少了?

如题所述

如果对刚刚过去的2019-20赛季CBA大外援得分数据进行一个统计,场均得分超过20分的仅有10位,低于20分的有8位!说明场均20分已经成为外援的中位线,而不再是门槛线!而且场均得分不到20分的也不乏具备NBA履历的名将,例如摩尔特里(场均19.3分,北控)、斯塔德迈尔(19.3分,福建)、尤度(18.7分,首钢)、亚布塞莱(17.9分,同曦)、法里埃德(17.3分,广厦)、梅斯(16分,山东)、霍尔曼(15.3分,吉林)、莫兰德(14.5分,山西)。

在这种情况下,场均25.4分的拉杜利察、23.7分的约翰逊、22.8分的莫泰尤纳斯都已经被视为CBA的优质外援,在今年的转会期,都是各队争抢的香饽饽。

NBA目前正走在“小球风”的大路上,这种体系下对内线大个子球员的运动能力、拉开空间的能力、外线投射能力要求更强,对大个子球员的低位能力要求逐渐弱化。总体的要求就是减少内线单打,加速球队的攻防转换。

但CBA仍处于“大球向小球”转换的阶段,目前还是以阵地攻防为主!这就要求大个子能在内线的立得住,能硬吃对手。这样一来,从NBA来的边缘性大个子球员,到CBA就打的比较吃力,很难吃得开。

CBA本土的内线球员水平其实相当不错,即使那些不具备内线强攻的队员,也普遍都具有2米10以上的身高,这个身高比NBA的内线都要高。就不提易建联、周琦和王哲林了,像上海的张兆旭、广东的苏伟、新疆的范子铭和俞长栋(都已经转会)、山东的陶汉林、江苏的吴冠希、青岛的刘传兴等等,我们不必一一列举,都是身大力不亏的硬汉。要在他们身高的覆盖下,场均砍下20+10,也确实不容易。

而易建联、王哲林和周琦这样的本土明星内线球员,本身也都是场均20+10的球员,和外援在攻防对抗中并不吃亏。所以,外援很难在CBA予取予求了!

CBA的外援政策此前是4节6人次,最后一节是单外援。大部分球队的选择是将最后一节更多的时间交给小外援,这样大外援的球权和时间相对比小外援要少。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外援的发挥和账面上的统计数据。

在今年比赛的间歇期,CBA各俱乐部都加大了对本土内线球员的储备,同时采用双小外援搭配的俱乐部也是越来越多。大外援的角色将进一步被弱化,也许未来的CBA联赛,场均20+10的大外援将成为优质外援的评价标准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6
因为现在大外援都只想得分,在防守和篮板球上没有用尽全力。所以20+10的大外援越来越少了。
第2个回答  2020-10-06
因为现在中国男篮聘请的外援都是一些实力一般的球员,根本没有好的实力。
第3个回答  2020-10-05
因为目前CBA的平均竞技水平也在逐渐的上升,一些外援逐渐不能像以前一样,在CBA予求予取了,因此,看似他们的统治力下降了。
第4个回答  2020-10-05
主要还是因为外援都不愿意来CBA了,外援的实力没有以前强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