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

助听器的基本结构包括传音器、放大器、耳机、电源四个主要部分。助听器把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电能)送入放大器,放大器则将输入很弱的电信号放大后,再传至输出换能器,输出换能器由耳机或骨振动器构成,其作用是把放大的强信号由电能再转换为声信号(声能)或动能输出。因此,耳机或骨振动器传出信号比之传声器原来接收的信号强多了,这就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弥补听觉障碍者的听力损失。助听器是一个小型扩音器,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扩大,再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使声音能送到大脑听觉中枢,而感觉到声音。也有的是利用骨传导的原理。对于完全失聪的人,只能依靠骨传导的方法,对于老年人等中重度耳聋的人,还可以使用气传导的方法。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2
‍‍

助听器是一种微小型扩声设备,将外界的声音放大到听力损失患者需要的程度。利用患者的残余听力进行补偿听力不足,使听力损失患者能和正常听力一样能听到声音,是目前帮助耳聋患者改善听力的最有效工具。一旦发现听力有下降,就应及时就医。如果听力下降没有办法治疗需尽快配戴助听器,保护残余听力。而佩戴者对助听器的工作原理并不了解,很多人会问助听器这么小是怎么帮助患者听到声音的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助听器主要由麦克风、放大器、受话器、电池、各种音量音调旋钮等元件组成。声信号经麦克风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放大器放大后,由受话器将电信号还原为声信号传至人耳。耳背式助听器长约3~100px,麦克风、放大器、受话器、电池等均组装在机身内,档次较高的耳背式助听器内还有各种声音处理电路。放大后的声音经耳钩、塑胶管传入耳模的声孔中。有的模拟线路的耳背式助听器外壳上有开关、音量调控器、音调调节档、最大声输出调节档和T档等。很多耳内、背式助听器可与外部设备连接使用,如无线调频或红外线接受语训系统等。耳内式与耳道式助听器的基本构造相似,都由外壳、麦克风、集成电路放大器、电位器、受话器等构成。

集成电路放大器由于电子元件的微型化和电子集成化程度的提高,助听器的集成电路放大器日趋精巧。特别是应用了数字方式处理信号,可以增加很多功能而无需增加额外元件。 隐形助听器的结构与耳内式的基本结构相似,但采用了更小、更精巧的集成电路放大器,减少了对助听器有限空间的占用。这使得隐形助听器做到了佩戴上的隐蔽效果。

‍‍
第2个回答  2018-01-22
‍‍

盒式助听器又叫体佩式或口袋式助听器。外形有如一个小型收音机般大小的长方形盒子,助听器的麦克风、放大器及电池组装在其中,外边由一根长导线连接耳机及耳塞或特制的耳模。通常放在衣服口袋里或特制的小袋中,外观上好像在用耳机听收音机一样。此类助听器体积较大,适于老年人及手指活动不方便的人使用。助听器的麦克风与耳机距离较远,不易产生声反馈,因而对其最大输出限制较小,功率可以做的很大,并可放置多个手动调节旋钮。其价格低廉,维修方便,使用5号碱性电池,也可使用充电电池。盒式助听器还可以做成双耳助听器或骨导助听器。由于此类助听器体积较大,因此隐蔽性差。同时,耳机导线易损坏,小儿佩戴不安全。盒式助听器多采用普通晶体管元件,本底噪声较高,加之助听器本身及导线与衣服的磨擦,使声音易失真,声音质量降低。麦克风的位置非人体功能位(人双耳外耳道位于头颅两侧,而盒式助听器的麦克风通常置于胸前),因此其声音定位能力差。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