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的觉醒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本文首发于新浪博客心理师金尚、公众号金尚小时空。

不真实的感觉

一个来访者寻求帮助,主诉:

每天似梦非梦,假醒非醒,总感觉与他人之间像是隔着一个世界。与人说话,像是隔着一个无色无味的空间;与人相见,像是隔着一层无形的空气帘子。

每天在街上晃晃悠悠,见到了认识的人,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认识。左看一下,好像不太像那个熟人;右看一下,又好像是那个熟人。到底该不该打招呼,会不会把人认错掉?

有时候走在大街上,看到的万事万物景象,怀疑这一切都是虚幻。这些影像会不会是自己想象出来的,而实际上地球已经毁灭了,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看到一张朋友的照片,会无端地感觉这是一张遗像。

更多的时候,会感觉到自己好像已经死了,并且死了好久了。现在游荡在这里的只是一个灵魂,很长时间以来,都以为自己只是一个鬼魂,只是在人间游荡着不肯离去。听见一首本来很喜庆的歌,却无端地觉得这是一首哀悼自己离世的歌,里面透着哀伤。

做了一件比较成功的事,但无端地觉得,这可能不是真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一个梦。因为每天都活在似梦非梦,似醒非醒的状态。

这是一个来访者的主诉,接到主诉之后,我立马在头脑中冒出一个概念“人格解体”。

人格解体,作为一种人类的感觉体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很多时候是大脑对抗无法承受的巨大心理创伤时的自然反应,比如应对法西斯集中营的心理防御。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活下去,大脑会自动将自己与外界环境隔绝开来。当然,长期长久的严重的躯体性或情绪性失眠,也会导致对现实世界的不真实感觉,从而出现“人格解体“。对他们来说,人格解体创造了一个绝对安全的内心世界,没有任何事物能对他们的心绪产生影响,然而代价也非常的高:感觉不到喜怒哀乐。

CAIN在《人格解体并非新鲜事物 》中写到: 

人格解体是一种无法逃避且令人痛苦难熬的违和感,有时被称之为人格解体综合征。准确定义应该是一种感知失常,主要症状包括不现实感、丧失个人身份的确认感与对控制自己身体的认同感。不现实感的症状有两种类型:人格改变的感觉和世界不现实的感觉。患者觉得他们再也不是自己,但同时也没有成为另外一个人,因此这种情况不属于所谓的人格转换。情感缺失的体验意味着陌生感与不现实感,且情感缺失也会被后者所加强。

人格解体可能开始于某一次特定的严重的情感冲击,也可能由于长期的生理或心理压力而逐渐形成。聪明、敏感、情感丰富、内向以及充满想象力的人更容易解体。有些患者形容他们的感觉像“被冻结”了,思维也变得陌生;似乎自己是一台机械或机器人,想法与行为也盲目呆板;人与物体都显得不真实而遥远,缺乏原本应有的色彩和生动。也有患者声称他像在梦里一样精神恍惚,不真实的感觉让他非常困惑;他无法集中注意力,大脑仿佛“死”了或“停止工作”了 (CAIN) 。

我们何以知道我们是活着的

人格解体的病人,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是不真实的,他们活在似梦非梦、似醒非醒的世界中。

那么,他们是如何从正常人状态一步步发展到这一地步的呢?朱建军认为人的状态有四种:在界、营界、守界、溃界。

所谓”在界”,就是能够活得幸福快乐、安康喜悦的人群;

所谓“营界”,就是很辛苦、很努力、很费力地追寻奋斗目标的人群;

所谓“守界”,就是应用各种心理防御机制,来维持自己不陷入疾病状态的人群。

所谓“溃界”,就是已经陷入心理疾病状态中的人群,包括抑郁症、人格解体、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精神分裂症等。

朱建军认为,从“在界”发展到“溃界”其实就是存在焦虑的不断放大的过程。

存在焦虑,不管是哪种心理状态,哪种生活方式的人,内心里都会有存在焦虑。这个存在焦虑就是:我们需要存在感,但这个存在感又没法马上得到,所以焦虑就来了。也就是说,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事情来证明自己:我活着,我在这里呀,快来看我呀!也就是,只有我“存在”了,我才是我,否则,我就“无我”了!

也即,“我存在故我在”!

思考系的人会觉得“我思考故我在”,我需要不断的有新思想、新的创新,我才能够提升五羟色胺和多巴胺,才会觉得快乐;

行动系的人会觉得“我行动故我在”,我需要不断的取得新的成功、新的成就,我才能够提升五羟色胺和多巴胺,才能感觉到快乐;

感觉系的人会觉得“我爱故我在”,我需要不断地得到他人的爱、以及我能够去自由地表达我的爱,我才能够提升五羟色胺和多巴胺,才能够感觉到快乐。

当然,很多人都不是单一的某个系的人,而是几个系杂合在一起的,只不过是某种方式的倾向更多一些,另一种方式的倾向更少一些。

在这个追寻“我存在故我在”的过程中,很多人会迷失了自己,走着走着就忘了自己的初衷了。比如一个想要得到幸福快乐的人,他在想,“要怎样得到幸福和快乐呢?”然后他就给自己拟定了一个方案,赚很多的钱他就可以幸福快乐了。于是,他就不停地去赚钱。赚着赚着,上瘾了,他就忘了初衷了,以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是赚钱了。然后就开始冷落妻子,不管孩子,不顾身体地拼命去赚钱。

朱建军博士回归疗法的着眼点,就在于把自己的初衷像剥洋葱一样的找回来,这样子人们就能够快乐地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作为一种人生态度和人生智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奉行。这也是佛陀智慧的体现和对世人的慈悲开示。

活在当下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境界。

活在当下、乐在当下

无论是从物理学还是从哲学来讲,人只能活在当下,不可能活在明天或者昨天。生命总是在此时此刻此地度过的,只有当明天成为今天这一刻的时候,人们才能真正的享用它。

人可以为明天而活,是人类对时间的感知与意识具有连续性的产物,明天是人类发明的对时间的一种分段标记,其实并不存在(李子勋)。

当下的觉醒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含义:活在当下、乐在当下,共同构成了大道之行的人生行为准则,是最简单、最单纯、最好懂、最易行的快乐准则。没有那么多道理可讲,也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只要照着做就行了。

人的生命能活多长?就在当下一刻。如果你一口气上不来,或者在路过一栋高楼的时候,从上面掉下来一个花盆砸在头顶上,立马就没命了。所以人要活在当下,享受这一刻你的空间,你的生命所在。任何无视当下,回想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或是幻想未来会不会失业下岗离婚的恐惧的想法,对当前的生活都毫无益处。

活在当下,就要乐在当下。

人生有痛苦也有快乐,有顺境也有逆境,但都要保持一个乐观心情。因为乐观心情能给你带来好运、带来健康、带来家庭睦、带来事业上的成功。对于身处逆境或疾病痛苦中生活的人,就更要以乐观心态来对待了。

越是不接受逆境,抗拒痛苦,逆境和痛苦就会让痛苦越发的加剧!如果你坦然接受,不拒绝不抗拒,反而能体会到痛苦中的甘怡。接纳痛苦与逆境,也是乐的体验,你会发现,不知不觉间,痛苦程度反而会减少许多。

没有过去就没有未来,反之,没有未来也没有过去。唯一绝对存在的,是没有过去与未来之说,只有当下的绝对唯一。所以当下是真实永存不变的,是生命的原本真相。

所以是“活在当下的觉醒”。

金尚,壹点灵平台心理专家、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国家首批认证心理督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校心理教师。2018年1月出版《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