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的意思古义和今义

如题所述

耳的意思古义和今义如下:

耳的今义就是耳朵。古义很丰富:通“佴”,退后,居次;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耳(拼音:ěr)是汉语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及商代金文 。耳的古字形像人的外耳,本义指听觉器官耳朵,引申指像耳的东西。

耳在头两侧,故引申为位置在旁边的,如:耳房、耳门。耳在古代文献当中又用作动词,作闻、听解。“耳”的古音与“矣”相近,故又假借为文言语气词,表限止,相当于“而已”“罢了”,又可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相当于“了”“啊”“也”。

耳是汉字部首之一,以“耳”为意符的字大多与听觉或听觉器官有关,如听、声、聋、聩、取、聪等。

【未集中】【耳部】 耳·康熙笔画:6 ·部外笔画:0。

《唐韵》而止切。《集韵》《韵会》《正韵》忍止切,竝音洱。《说文》:主听也。《易·说卦》:坎为耳。《管子·水地篇》:肾发为耳。《淮南子·精神训》:肝主耳。《白虎通》:耳者,肾之候也。

又俗以涂巷语为信曰耳食。《史记·六国表》:此与以耳食何异。注:耳食,不能知味也。

又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史记·封禅书》:有雉登鼎耳。《后汉·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帻颜短耳长。

又《韵会》:助语辞。《论语》:女得人焉耳乎。《礼·祭统》:夫铭者,壹称而上下皆得焉耳矣。

又《正韵》:语决辞。《史记·高祖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又《诗·鲁颂》:六辔耳耳。传:耳耳然至盛也。朱注:耳耳,柔从也。

又爵名。《左传·昭七年》:燕人归燕姬,赂以瑶罋、玉椟、斝耳。注:斝耳,玉爵。疏:斝,爵名,以玉为之,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

又姓。《正字通》:明洪熙中有耳元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