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地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21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作者自己身处庐山之中,而看不清四周的全景。抒发了作者登山后的感受。从而也告诉了我们两个道理:第一是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第二,许多的人做事往往是“当局者迷而旁观者清。”

之所以如此,大概是我们身处其中,不能纵观全局,因而被它的许多“面”给迷惑了。
1.原文《题西林壁》年代: 宋 作者: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3.创作背景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7-27
意思是指一个人只身处于某个特定环境或情境中,难以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这个环境的真实本质和全貌。
这句诗意味深长,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对于所处环境的认知和了解的有限性。人们通常只能从个人或狭隘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很难获得全面和客观的观点。在庐山的比喻中,庐山只是山中之一,人们身处其中,无法得知庐山以外的景色和全貌。类似地,人们处于自身的经历和观点之中,只能从狭窄的视角中看问题,而难以把握全局和更完整的真相。
这句诗也可以引申为人们对于世界和事物的认知局限性的思考,提醒人们要谦逊对待自己的认知,并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加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以获得更广阔、更全面的视角。
第3个回答  2023-06-07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唐代诗人苏轼的名句,意思是一个人身处于庐山之中,只能看到山的一部分,无法真正了解庐山的真实面貌。
这句诗是苏轼在游玩庐山时所写,他表达了一个重要的哲理观点。它用来比喻人们常常只能从自己的狭窄视角出发,不能全面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全貌。因为人的视野受限于个人的经验、知识和观察角度,往往只能看到局部,无法真正把握事物的全貌和真实面目。
这句诗也引申为人们在面对事物时要谦虚、谨慎,不要凭借片面的观察和个人经验就对事物做出绝对的评价。只有通过广泛的学习、深入的探索和多方面的观察,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真相。
第4个回答  2023-08-18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是一句出自唐代诗人苏轼的名句,出自其《题西林壁》。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在某种环境或处境中,可能因为身临其境而无法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的真实本质。
这句诗可以引申为,当我们身处某种情境中时,可能会受到局限,无法全面了解事物的本质,因为我们的观点受到环境、经验和情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句诗也常用于比喻,提醒人们在判断事物、评价人物时,要保持客观、全面的态度,不要因为处境或立场的限制而产生偏见。
例如,您可以用这句诗来表达:
在短暂的旅行中,我们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美景,不一定能完全了解它的壮丽。这也提醒我,评价一件事物时,我们要尽量避免受到自身立场和经验的限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