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的生平简介

如题所述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
  一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带,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熙宁九年(1076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
  他一生著作多达几十种,但是保存到现在的,除《梦溪笔谈》外,仅有综合性文集《长兴集》和医药著作《良方》等少数几部了。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这部以笔记体裁形式写成的科学著作,内容包括农业、水利、天文、数学、物理、化学、考古、语言、史学、文学、音乐、绘画以及财政、经济等等,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应有尽有。《梦溪笔谈》原有二十六卷,后来增加《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总计三十卷。全书分成十七类,共六百零九条,十几万字,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是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的光辉巨著,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去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09
沈括(1031-1095),
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是我国北宋时代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位巨人。晚年,沈括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潜心写作,将平生见闻和科学研究记载于《梦溪笔谈》之中。书中涉及科学条目二百多条,内容包括数学、天文、气象、地质、地理、地图、物理、化学、冶金、水利、建筑、生物、农学和医药等许多领域,是世界科技史中的一份宝贵的遗产。他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在天文学方面,在司天监期间,沈括为提高仪器的精度进行了大量工作,曾改制浑仪、浮漏和景表等天文仪器,撰《浑仪议》、《浮漏议》和《景表议》;亲自观测天象,绘制测定北极星位置的图二百多张;并曾在几年内坚持观测表影和漏壶的运行,由此提出了因太阳运动不均匀而引起的时差现象;在晚年,他提出一种全新的纯阴历《十二气历》,这种历法简单明了,便于指导农事。
在物理学方面,沈括发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四百多年。
  
沈括是一个杰出的天文学家。首先研究并改革了浑仪、浮漏和影表等旧式的天文观测仪器。还制造了测日影的圭表,而且改进了测影方法。沈括在晚年又进一步提出了用“十二气历”代替原来历法的主张。它以十二气作为一年,一年分四季,每季分孟、仲、季三个月,并且按节气定月份,立春那天算一月一日,惊蛰算二月一日,依此类推。大月三十一天,小月三十天,大小月相间,即使有“两小相并”的情况,不过一年只有一次。沈括所设计的这个历法是比较科学的,它既符合天体运行的实际,也有利于农业活动的安排。现在世界各国采用的公历,在分月上还不如沈括的“十二气历”合理。
  
沈括也是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梦溪笔谈》中的记载涉及力学、光学、磁学、声学等各个领域,第一次明确地谈到磁针的偏角问题。在光学方面,沈括对小孔成像、凹面镜成像、凹凸镜的放大和缩小作用等作了通俗生动的论述。沈括还剪纸人在琴上做过实验,研究声学上的共振现象。在化学方面,首先创造了用石油炭黑代替松木炭黑制造烟墨的工艺。他已经注意到石油资源丰富,“生于地中无穷”,还预料到“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这一远见已为今天所验证。另外,“石油”这个名称也是沈括首先使用的。在《梦溪笔谈》中有关“太阴玄精”(石膏晶体)的记载里,沈括根据形状、潮解、解理和加热失水等性能的不同,区分出几种晶体,指出它们虽然同名,却并不是一种东西。沈括在数学方面也有精湛的研究,创立了“隙积术”和“会圆术”。
  
沈括还是地理学家、医学家。他正确论述了华北平原的形成原因;他还观察研究各种各样的化石,明确指出它们是古代动物和植物的遗迹,并且根据化石推论了古代的自然环境;提出分率、准望、互融、傍验、高下、方斜、迂直等制图方法。提出“五难”新理论;沈括的医学著作有《良方》等三种。
  
沈括还文武双全。他攻读兵书,精心研究城防、阵法、兵车、兵器、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编成《修城法式条约》和《边州阵法》等军事著作;把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功地应用在军事科学上,为保卫北宋的疆土也做出过重要贡献。
为了纪念沈括的功绩,人们将小行星2027命名为"沈括小行星"。
第2个回答  2018-12-17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
一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带,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熙宁九年(1076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
他一生著作多达几十种,但是保存到现在的,除《梦溪笔谈》外,仅有综合性文集《长兴集》和医药著作《良方》等少数几部了。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这部以笔记体裁形式写成的科学著作,内容包括农业、水利、天文、数学、物理、化学、考古、语言、史学、文学、音乐、绘画以及财政、经济等等,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应有尽有。《梦溪笔谈》原有二十六卷,后来增加《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总计三十卷。全书分成十七类,共六百零九条,十几万字,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是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的光辉巨著,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1]
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去世。
第3个回答  2010-12-22
沈括,历史人物名,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
第4个回答  2019-04-17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
一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带,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熙宁九年(1076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
他一生著作多达几十种,但是保存到现在的,除《梦溪笔谈》外,仅有综合性文集《长兴集》和医药著作《良方》等少数几部了。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这部以笔记体裁形式写成的科学著作,内容包括农业、水利、天文、数学、物理、化学、考古、语言、史学、文学、音乐、绘画以及财政、经济等等,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应有尽有。《梦溪笔谈》原有二十六卷,后来增加《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总计三十卷。全书分成十七类,共六百零九条,十几万字,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是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的光辉巨著,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