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发展遇到瓶颈

如题所述

84.4%的人曾遇到过职业瓶颈,40.5%的人认为职业发展障碍最容易出现在工作5年左右。
你觉得职业瓶颈的表现是什么?
缺乏工作热情 56.2%
在工作中难有突破 50.6%
怀疑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前景 46.7%
经常感觉疲劳 46.0%
很久没有加薪了 43.3%
长时间压力过大 35.5%
很久没有培训机会 35.3%
对工作没什么兴趣 33.8%
遇到升职“天花板” 28.8%
很久没有获得领导和同事的肯定 25.6%
总觉得自己面临下岗危机 23.7%
“现在年龄大了,会发现前景特别渺茫,越想越痛苦”
职业瓶颈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缺乏工作热情”(56.2%)和“在工作中难有突破”(50.6%)
32岁的周健忽然发现自己在职场上越来越力不从心了。20多岁时对职业生涯颇有追求的他,现在却渐渐感到自身的竞争力随年龄增长不断下滑。看看身边,全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干劲十足,恨不得天天睡在办公室里;可自己呢,这么多年来熬成了公司里的“大哥大”,身体和精力早早透支不说,职位却依然停留在“部门经理”,迟迟不见晋升。“这就是所谓的职业瓶颈吧?”周健说,“常常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到来,自己却还浑然不知,一旦察觉了又茫然无措。现在年龄大了,有时会发现前景特别渺茫,越想越觉得痛苦。”
根据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一项调查(4691人参与),84.4%的受访者都表示自己曾遇到过职业瓶颈。CHR可锐职业顾问最新发布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结论,这项针对1200名京沪深穗四地职场人士的调查发现,42的人遭遇到职业瓶颈,近三成职场人士虽然生活无忧,但是精神上处于落空状态,职业上的发展成为困扰他们的主因。
本报调查显示,在公众眼中,所谓职业瓶颈,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缺乏工作热情”(56.2%)和“在工作中难有突破”(50.6%)。此外,46.7%的人“怀疑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前景”,46.0%的人“经常感觉疲劳”,35.5%感觉“长时间压力过大”,33.8%的人“对工作没什么兴趣”,28.8%的人“遇到升职‘天花板’”。总之,发展空间变小和长时间压力过大成为职业瓶颈的主要成因。
网友Adafan在某论坛上发帖:“我毕业后进了一家软件公司,做技术销售有7年多了。做销售压力太大——最主要的是精神压力,我周末连着两天都做梦跟客户签约。说实话,时间长了人就有了惰性,工作环境和内容也熟悉了,所以我说要辞职说了好长时间,却还一直没付诸行动。况且,现在的待遇还不错,换其他职位,估计要下降不少。”
调查发现,40.5%的人认为“工作五年左右的时候”最容易出现职业瓶颈,26.8%的人表示自己是在“30多岁的时候”才出现这一问题的。此外也有20.4%的人说“刚开始工
作的时候”就遇到了职业发展障碍。
根据调查,造成职业发展瓶颈的原因在于个人和企业两方面。在个人因素中,由于情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发展受阻的比例为70%左右,还有23%的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15%的人的问题在于不自信。在企业方面,由于职位设置和晋升机制等问题,一些企业无法为员工的个人成长提供足够的空间,甚至出现企业与个人发展方向相悖的现象。
“发展似乎到了尽头,下一步不知道该向哪里去走”
在职业发展瓶颈面前,37的人不清楚该怎么办
在生物医药公司做了两年研究员的立华,本是处在职业上升阶段,可他最近却懊恼地发现,如果没有硕士以上学历,基层研究员这个身份可能跟定他10年甚至更久。看到公司里40多岁的老研究员们,日复一日地做着一样的实验项目,他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将来。他寻思着,趁年轻,到国外念个MBA,回来就可以轻松占据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职位了。
像立华一样,当遇到职业瓶颈时,51.6%的人表示会找机会充电,相同比例的人则希望通过换个工作来寻求突破,同时,也有30.8%的人表示将以不变应万变,“忍耐,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数据显示,在职业发展瓶颈面前,37的人不清楚该怎么办。
在调查过程中,受访者表示不打算跳槽的主要原因为:不清楚下一步该做什么,害怕离开后的情况没有目前好,安于现状,经济、家人等原因的约束,对企业有深厚的感情等等。
见过Amy的人都会羡慕:身材高挑,举止优雅,工作精干,生活富足。不到35岁的年纪,就已经是一家500强企业的HR总监了。但她自己却不这么看:“作为HR总监,我的发展似乎到了尽头,下一步不知道该向哪里走。”她告诉记者,自己估计是碰上职场“天花板”了,再也没有向上的发展空间。她甚至后悔自己当初选择了人力资源管理这个岗位,因为在企业里,要想从现在的位置再提升到总经理,真是非常困难。
对于Amy的烦恼,某职业顾问事业集团首席职业顾问表示,瓶颈问题在个人职业发展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面临职业发展瓶颈的时候,很多职业人都处在犹豫之中。一方面希望突破目前的瓶颈,在职业上获得进一步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又不能放弃眼前的薪水。
他表示,与其面对两难局面,不如以“赌博”的心态来面对。通过跳槽来寻求新的发展,一般可以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跳到新的专业管理岗位上;二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个人禀性,转向专业领域,目标是发展成为资深专家;三是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新的技能后,跳到新的相关岗位上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0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2018年过去了,2019年的一月份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年,可能存在许多遗憾,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仍要感谢没有轻言放弃,努力生活的自己。现实残酷,或许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但不要沮丧,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无论周围的环境如何,投资自己,在任何时候,都是最正确的选择。思前想后,读MBA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前期必要的投入是对后期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在这残酷的社会立足,逐渐成长,在新的一年里遇到更好的自己。
获得更好的资历
无论你是面临着升职、还是跳槽等不同的选择,拥有个MBA学历,能让你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获得更好的机遇。MBA毕业后获得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证书,社会认可和含金量与普研完全一样。相较于普研,MBA考试更简单,且上课方式更为灵活,是在职人士提升学历的最佳选择。MBA课程涉及面广,可以帮你了解到通用的商业逻辑、商业案例等实战训练、思考能力训练,必能让你收获颇丰。绝大部分华章学员都曾坦言,考MBA是因为工作上遇到瓶颈,他们工作了3-5年或更长,实战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不足。而MBA系统化的管理知识,帮助他们在管理上开阔思路,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更好的习惯
读MBA不仅在学历上、资历上有所提升,更多的是提高学习能力和思考方式。
1.知识体系的完善。对于MBA学生来讲,结合已有的工作经验,更容易吸收课程知识,并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体系。
2.对于外部环境的了解和认知。MBA课堂上,尤其是“宏观经济学”这种课程,会提供一些当前经济环境的大方向,对于战略性的决策虽然不能说有决定性的功效,但是多少会有一些指导意义。换句话说,虽然不会告诉你怎样是好的,但至少让你明白什么是坏的。
3.思考方式的形式。任何一种教育,最终目标实际上都是要让学生形成正确有效的思维方式。MBA的同学,在来上课之前,一定会有自己特定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这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MBA课程中会运用大量的案例分析来告诉你,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最准确有效的。
短期来看,MBA给了你商业和管理的系统知识。长期来说,MBA给你的是独立思维的能力,是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更好的人脉和社交能力
不得不说,这方面的收获对于大部分MBA学员来讲,可以作为报考时考虑的首要因素。要在职场出人头地,你很有必要找到良师益友。不管是做管理还是创业,你都不可能是孤军奋战,而是一定会与某人或某团队发生关系。而MBA课堂,实际就是一个把各种资源整合到一起的场所,并且为你提供了较平常关系更为便利的沟通环境,在学习过程中你可以和各种人物近距离接触,扩张你的人脉。你也许无法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但却可以获得学习的机会。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最能提升自己气质的方式。也有人考MBA,是抱着静心学习的愿望,他们厌倦了喧嚣浮躁的都市商业生活,希望通过读书来获得心灵的宁静,从学习中感悟,懂得更高效的生活。
其实说到底,我们为什么要读MBA?总结一句话:投资自己,遇到更好的自己。
2019年,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坚持到底!
第2个回答  2020-02-23
不知道你的工作具体是遇到了什么瓶颈,职业生涯遇到一些坎坷是很正常的事,首先要调整好心态,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 然后去寻找,真正的瓶颈是什么
第3个回答  2020-12-18

企业遇到危机了,企业遇到发展瓶颈了,老板自己的资源不够用了,该怎么办?今天教你一招儿,这一招儿非常管用,你要好好学一下。5年前,京东差一点就死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