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祖国的名字是中国呢?而中国这个名字又有什么含有?

如题所述

据史书记载及现有的考古文物证实,“中国”名称约在三千年前就有了。据一九八三年出土的西周文物上记有“余其宅兹中或”。专家考证,“中或”就是中国。所谓“中”就是“居天下之中”的意思;所谓“国”,在古代意指“城”。“中国”一名,古代含义不尽一样。有的指京师为中国;有的指帝王所在的都城为中国;有的则指华夏族和汉族所在的地区为中国;也有的指我国华夏族所建的国家在黄河流域一带,以为黄河流域为天下之中,故称“中国”。古时的“中国”与史书记载的“华夏”、“中土”、“中原”、“中夏”、“九州”、“神州”、“中华”一词的含义是相同的,都是中国人民对自己伟大祖国的共同称谓。从秦以后,“中国”名称的含义则指我国各族人民共有的疆域的全部领土。《史记·天官书》称:“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汉书·陆贾传》曰:“皇帝(指刘邦)起丰沛,讨暴秦,诛疆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天下,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自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名称则是指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全部疆域领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0-14
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1世纪西周早期成王时代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其铭文记载了成王继承武王遗志并营建东都成周的史实,其涉及“中国”部分铭文为“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这篇铭文把“中国”指为以洛阳盆地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在上古文献《尚书·梓材》中(前六世纪汇编),记载道:“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是指当时周朝统治下的全国而言。诗经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此时“中国”的含义仅仅是周朝人对自己居住的地域的称谓,他们认为自己位于大地的中央,而四周的民族则分别被他们称为蛮、夷、戎、狄。到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则自称“中国”,其中“国”就是各诸侯的封地,《孟子》记载了一次齐王的谈话“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此“中国”为都城之意。汉朝时则将其统治的中原地区称为“中国”,如《史记·武帝本纪》中的“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汉朝以来,“中国”一词逐渐演变称为正统的朝代的标志,例如在南北朝时期和宋朝,对峙双方都自称“中国”,而不承认对方是“中国”。但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并不把“中国”作为国名使用,而是使用自己独特的名称,如唐、宋、元、明、清等,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才将“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正式使用,使其首次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简称“中国”,国字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国家,一是指都邑。后来中国作为京师的含义渐渐不用,而作为全国的含义却通行起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