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

如题所述

在生活当中,如果患者有耳鸣的情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1,一定要及时的治疗,及时治疗对于患者耳鸣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避免形成慢性耳鸣,影响到患者正常的工作,还有生活。
第2,患者一定要避免噪声环境,保证积极的心态。
第3,患者可以吃一些海鲜,比如说鱼或者是虾能够有效的补充人体所需要的锌,对于患者耳鸣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第4,患者一定要合理的作息,不能熬夜,不要吸烟、饮酒,这样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积极的治疗同时,合理的作息患者耳鸣的情况应该就会有明显的改善,建议患者必要的时候到医院就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10
耳鸣是耳科常见的症状,它指外界无声响时,而患者自觉耳内有响声,常描述为蝉鸣声、汽笛声、  嘶嘶声或嗡嗡声等。高音耳鸣时可使人烦躁不安,影响工作和睡眠,患者非常痛苦。  传导性耳鸣都有它发生的病因,只有针对原因进行治疗,才能消除耳鸣。如用手捂耳出现的耳鸣,  手一抬起来就没有了。这类耳鸣的原因在医学上比较容易诊断,也有较好的对症治疗方法。客观性耳鸣也是一样,虽然它的发病原因较难发现,但发现之后也离不开原因治疗。而神经性耳鸣,情况则较复杂,有的原因不明;有的原因虽然清楚,但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的虽能解除病因,但对其已在听觉感受器或听神经造成的损害,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除进行原因治疗外,尚须服用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的维生素类、血管扩张药、改善代谢药等。还有,针灸、中西医结合方法也可以用来治疗。对于顽固性耳鸣,还可用一种“掩盖疗法”,就是用一种类似助听器的仪器,发出特定的声音,用以掩盖耳鸣的感觉。神经性耳鸣较难治愈,但它的某些致病原因如药物中毒、噪声外伤等都可以预防。有的耳鸣与精神状态有关,则应讲求精神卫生,加强体质锻炼,注意劳逸结合。  耳鸣严重者要解除精神上的压力和转想包袱,适当服用抗惊厥药和镇静药。如夜间影响睡眠时,可打开调频收音机,将频率调至两个电台之间,让收音机发出连续而稳定的“沙沙”声,以掩蔽耳鸣,帮你入睡。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时,还可配特制耳鸣掩蔽器。若属病情顽固,药物治疗不显著时,可采取手术治疗,某些耳鸣患者用针灸治疗后也有一定的效果。  预防耳鸣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戒除挖耳、掏耳的坏习惯。睡眠要充足,临睡忌进浓茶、咖啡、可可等饮料。注意防止水渍入耳。枕头不宜太高或太低。慎用抗生素,尤其是对轻度耳聋者。尽量减少噪声,尤其是对轻度耳聋者。避免爆炸声,在无法或不及远避时,用手掩耳或把嘴巴张开。
第2个回答  2021-12-10
流行病学
原因不明的耳鸣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10%~14%。
主要病因
1.听觉系统疾病
(1)外耳 外耳道耵聍栓塞、肿物或异物。
(2)中耳 各种中耳炎、耳硬化症。
(3)内耳 梅尼埃病、突发性聋、外伤、噪声性聋、老年性聋等。
2.全身性疾病
(1)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低血压等。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精神紧张、抑郁等。
(3)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
(4)其他 神经退行性变(如脱髓鞘性疾病)、炎症(病毒感染)、外伤、药物中毒、颈椎病、颞颌关节性疾病或咬合不良等。
典型症状
无相应的外界声源或电刺激,而主观上在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
其他症状
可伴听力下降,长期耳鸣患者有烦躁、焦虑、紧张、害怕或抑郁情绪。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进行耳部及全身临床检查,或结合纯音测听、声阻抗测听、耳鸣音调和响度匹配检测、耳鸣后效抑制和最小掩蔽级检测,及其他听力学及电生理检查,进行诊断。
治疗方针
使耳鸣患者首先达到适应,而非消除耳鸣。
药物治疗
包括血管扩张药、钙离子拮抗剂、耳鸣抑制药、减轻耳鸣影响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等。
其他治疗
1.咨询交流:目的在于消除恐惧心理,逐渐将耳鸣忽略。2.声治疗:指在有声环境中生活、工作,弱化患者的耳鸣对大脑皮层的刺激,是耳鸣治疗最基本要求。3.对症疗法:是治疗耳鸣引起的睡眠不良、注意力不能集中、心烦、听力下降、听觉过敏、焦虑甚至抑郁等症状,多可控、可消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