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不再是民族英雄?背刺精忠报国的他,为什么被移出教科书?

如题所述

中国历史上不乏人人称赞的英雄,他们的故事值得每一个华夏子孙学习,这些故事里所蕴藏着的不凡精神,可以给人的一生带来无数的可能。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榜样精神,无数的学生以这些榜样激励自己,学会的是“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原则和志向,还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也不乏“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操。

自古以来我国从不缺少爱国的仁人志士,许多人人都有成为英雄豪杰的期望,他们舍身忘死,为国家建设在历史长河中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北史·颜之仪传》中有:“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的描写,更多人从小便熟知“精忠报国”四字,作为一个成语大家将其应用自如,在描写许多爱国英雄的故事时常会使用到。而知晓这个成语的大多数人还是首先想到岳飞“精忠报国”,“岳母刺字”不仅是将这四个大字刻入岳飞的后背,更将他的故事刻入后人的心中。但是背刺精忠报国的他,却被移出教科书,称其不再是民族英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岳飞出生时天象十分不凡,北宋时期,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的一个农家小院上空,出现一只大鸟。它盘旋在这户姓岳的人家上空,这家人的女主人正在经历生产的考验,伴随着大鸟的嘹亮叫声,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这便是岳飞出生时的故事,他的父母为其取名岳飞,小字鹏举,希望他如大鸟展翅,未来有所建树。

而岳飞从小便体现出与普通小孩不一样的特别之处,因为家境贫寒,不善言辞,他只能靠体力谋生,阴差阳错地发现自己有很好的习武之才。因为与同龄人相比,天生神力他“力大如牛”,在很小的时候力气便可以超越普通成年人。

而岳飞从小便是一个十分正直的人,邻里之间若是有矛盾冲突,他便会挺身而出,为正义的一方打抱不平。久而久之,岳飞在十里八村出名,大家都知道岳家庄有个毛头小子生性耿直,经常帮忙打抱不平。于是,但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都会邀请他前去帮忙,而他也从不拒绝。

邻里之间,他能帮助到他们,自己内心也很满足。因为自己常习武,有能力帮助别人,何乐而不为,为施展自己的能力,能为更多人匡扶正义,他开始习武。天生骨骼清奇,是习武的人才,他拜师于武林高手周同门下,虚心向其学习习武之道。周同也很喜欢岳飞这个徒弟,将自己所有的技能都传授给岳飞.

而他学习能力很强,师傅所教授的武艺他都一一习得,尤其是骑射,周同最为精通,岳飞也学得最好。岳飞虽然进步很快,但好景不长,他的学武之路便暂停,因为恩师重病而亡,他暂时也没有地方可去学习,只能自己勤加练习。因为师徒二人互相欣赏,感情深厚,周同带给他的不仅是武术,还有如父子般的感情,每年岳飞都会在周同忌日这天前去祭奠恩师,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岳飞去世。

当然习武也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一门技术,将周同教授的武艺自己勤加练习,岳飞也算有八分精通。而他也并没有因为师傅的去世而止步自己的习武之路,通过翻阅秘笈和周同给他的练武之法,他每天都坚持自习练武。因为自身对武术的热爱,以及在武术方面的天赋,他很快就练习成一个武艺高强的人。并且因为力气很大的原因,习得武艺后的他名气更是大噪四方。

为国家效力是习武的岳飞从小的愿望,宣和四年之时,北宋的战场上多出一个力大无穷的小子,岳飞一心报国,战争伊始,他便踏上从军之路。因为心怀大志,忠贞爱国,他在战场上与敌人一次次的搏斗周旋,立下战功。不同于别的武夫只知拼力气,他还有智慧计谋并用,曾经以一敌百,擒拿贼王还全身而退,因此被将军赏识。后来他屡立战功,一路被升为偏校,虽然官位不高,但也算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

岳母刺字的故事发生在靖康元年,因为宋钦宗与金开战,立志报国的岳飞一心想在战场上厮杀出一片天下,但家中有老母需要照顾,他左右为难。在家国之间徘徊的他将此事告诉母亲,希望母亲可以原谅他的不孝,成全他报国的梦想。还未开口,母亲便知儿子想法,对他表示自己十分支持他的志向,若是有朝一日可建功立业一定要对国家忠诚。临行前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用针刺在岳飞背上,敷上丹青,让儿子谨记于心。

带着母亲的期待和支持,岳飞奋不顾身的投入战场之中,依靠自己的天赋和高强的武艺,他取得十分不错的战绩。在战场上,他是一个好领帅,常常冲在士兵前面,无畏生死。最后骁勇善战的岳飞遇到赏识他的伯乐王彦,成为一员猛将为他效力,而王彦也十分赏识岳飞的智勇,给他提供许多发展的空间。

就这样,岳飞一路杀敌无数,过关斩将,成为抗金大将军,统领万千士兵报效国家。奈何空有一腔热血,却不知人心险恶。他在战场上勇猛作战,不遗余力,奸佞小人在背后陷害,设计让帝王与他产生误会。本就一心屈辱求和的赵构,不仅没有相信岳飞的忠心,还听信谗言。岳飞在战场上可谓是前有敌军后有昏庸帝王,二者都想置他于死地,金人奸细受命一定要杀掉岳飞,赵构也想着诛杀岳飞。后来赵构终于找到机会,让这个为他立下赫赫战功的忠臣蒙冤而亡。

遭受冤屈的岳飞,再也无法亲眼看到自己沉冤得雪的一日,但后人还是努力的证实他是一个英雄,为他洗白冤屈,传唱他精忠报国的故事。有人将他的故事作传立书,有人将他的故事拍摄成剧,还有人亲口对孩子讲述他的故事。

千百年来,岳飞身上所带有的爱国精神被大量传唱,但最近几年,“民族精神”之列却将岳飞除名,教科书上一直印刻的这个名字和他的故事突然便消失。大家都很诧异,为何要这样做,难道岳飞所作所为不是一个英雄吗?

事实上,岳飞是一个英雄的事实从未改变,只是“民族英雄”与“英雄”有所区别,当下已经不再适用这个称号。岳飞所抵御的金人大多由女真族、汉人和契丹人组成,在历史的逐渐演变中,我国的民族越来越多样化,但秉持着五十六个是一家的理念,早已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在现在都是家人,所以岳飞“民族英雄”的称号也就不再适用。


虽然稍加更正,我们并不否认岳飞为自己的国家舍生忘死的精神,他一心报国,心系百姓安危,仍然值得学习。背刺精忠报国的他,即使被移出教科书,不再是民族英雄,但仍是英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岳飞的故事仍然会流传在每一个后人的心中,这种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将亘古不变,源远流传,而“民族英雄”对他而言只是一个称号,英雄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9
因为每个人物本身都有优缺点,岳飞之所以被移出教科书,是因为岳飞身上存在一些不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
第2个回答  2021-01-19
岳飞当时抗击的是女真族,而女真族实际上现在也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所以他不被称为民族英雄,而是被称为英雄。因为有这一点的变动,所以暂时从教科书中将这一部分内容删除。
第3个回答  2021-01-19
因为岳飞的存在不利于民族团结,所以被移除了他民族英雄的称号,也被移出了教科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