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京杭大运河为什么会被称为运粮河?

如题所述

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并不是一朝一次的工程,而是自隋唐以来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的工程。之所以会被称作运粮河,也是与它在历史上所履行的实际职能有很大的关系。

隋朝时期就开始开凿运河,开凿通往涿州的永济渠的主要目的很明确,在当时就是为了解决远征高句丽(朝鲜)军队的粮草运输问题,为北方的战争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通往扬州的通济渠就与战争无关,其目的主要是方便把江淮一带的粮食运往洛阳,进一步运往长安。

到了唐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向东南移动更加显著。到唐朝后期,关中地区几乎完全依靠江淮地区的粮食和物资供应。所以到了隋朝时期,已经出现了关中资源不足的情况。根据历史记载,每当关中发生灾荒时,皇帝就要带领文武百官和关中百姓,从长安到洛阳就食,也就是跑到洛阳吃饭。所以当时的关中已经养不起一个庞大的朝廷,这就必须从东南尤其是江淮地区调集粮食,供应中央。在主要依靠水运的古代,开凿一条通往首都的大运河就势在必行。

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同时也使得继续把长安定为首都成为可能,但是,一旦运输被切断,就会引起巨大恐慌。唐朝末年,朱温迫使唐朝迁都洛阳,到宋朝,为了进一步缩短运输线,直接定都开封。因此在中国古代,除非朝廷是要偏安江左。不然一个最核心问题就是怎么从富庶的东南地区把粮食、物资运输到首都。

元朝把首都建在今天的北京,这从战略上讲是一种必然。当时元朝的大后方在蒙古高原,为了维护稳定的局势,元朝的武力也不能离大后方太远。因此,元朝统治者就必须解决南粮北运的问题。于是就有了今天的京杭大运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6
因为在古代,京杭大运河的主要作用就是运送粮食和物资。所以会被称为运粮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