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官员的官服是否符合历史中的设定?

如题所述

明代有展脚幞头,有梁冠,也有乌纱帽,但是大明王朝里无论是官服的形制还是用法上,可以说错的是一塌糊涂。其实我本人非常喜欢这部剧,但是它的服装实在是......严嵩的展脚幞头,它的正规名叫公服。武官公服:洪武二十六年定,每日早晚朝奏事及侍班、谢恩、见辞则服之。在外文武官,每日公座服之。其制,盘领右衽袍,用纻丝或纱罗绢,袖宽三尺。一品至四 品,绯袍;五品至七品,青袍;八品九品,绿袍;未入流杂职官,袍、笏、带与八品以下同。公服花样,一品,大独科花,径五寸;二品,小独科花,径三寸;三 品,散答花,无枝叶,径二寸;四品、五品,小杂花纹,径一寸五分;六品、七品,小杂花,径一寸;八品以下无纹。幞头:漆、纱二等,展角长一尺二寸;杂职官 幞头,垂带,后复令展角,不用垂带,与入流官同。笏依朝服为之。腰带:一品玉,或花或素;二品犀;三品、四品,金荔枝;五品以下乌角。袜用青革,仍垂挞尾 于下。靴用皁。其后,常朝止便服,惟朔望具公服朝参。凡武官应直守卫者,别有服色,不拘此制。公、侯、驸马、伯服色花样、腰带与一品同。文武官花样,如无 从织造,则用素。百官入朝,雨雪许服雨衣。奉天、华盖、武英诸殿奏事,必蹑履鞋,违者御史纠之。万历五年,令常朝俱衣本等锦绣服色,其朝觐官见辞、谢恩, 不论已未入流,公服行礼。出自《明史·舆服志》。阁臣的梁冠,它叫朝服。武官朝服: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俱用梁冠,赤罗衣,白纱中单,青饰领缘,赤罗裳,青缘, 赤罗蔽膝,大带赤、白二色绢,革带,佩绶,白袜黑履。一品至九品,以冠上梁数为差。公冠八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五折,四柱,香草五段,前后玉蝉。侯七梁, 笼巾貂蝉,立笔四折,四柱,香草四段,前后金蝉。伯七梁,笼巾貂蝉,立笔二折,四柱,香草二段,前后玳瑁蝉。俱插雉尾。驸马与侯同,不用雉尾。一品,冠七 梁,不用笼巾貂蝉,革带与佩俱玉,绶用黄、绿、赤、紫织成云凤四色花锦,下结青丝网,玉绶环二。二品,六梁,革带,绶环犀,馀同一品。三品,五梁,革带 金,佩玉,绶用黄、绿、赤、紫织成云鹤花锦,下结青丝网,金绶环二。四品,四梁,革带金,佩药玉,馀同三品。五品,三梁,革带银,鈒花,佩药玉,绶用黄、 绿、赤、紫织成盘雕花锦,下结青丝网,银镀金绶环二。一品至五品,笏俱象牙。六品、七品,二梁,革带银,佩药玉,绶用黄、绿、赤织成练鹊三色花锦,下结青 丝网,银绶环二。独御史服獬廌。八品、九品,一梁,革带乌角,佩药玉,绶用黄、绿织成鸂氵鶒二色花锦,下结青丝网,铜绶环二。六品至九品,笏俱槐木。其武 官应直守卫者,别有服色。杂职未入流品者,大朝贺、进表行礼止用公服。三十年令视九品官,用朝服。嘉靖八年,更定朝服之制。梁冠如旧式,上衣赤罗青缘,长 过腰指七寸,毋掩下裳。中单白纱青缘。下裳七幅,前三后四,每幅三襞积,赤罗青缘。蔽膝缀革带。绶,各从品级花样。革带之后佩绶,系而掩之。其环亦各从品 级,用玉犀金银铜,不以织于绶。大带表里俱素,惟两耳及下垂缘绿,又以青组约之。革带俱如旧式。佩玉一如《诗传》之制,去双滴及二珩。其三品以上玉,四品 以下药玉,及袜履俱如旧式。万历五年,令百官正旦朝贺毋僭蹑朱履。故事,十一月百官戴暖耳。是年朝觐外官及举人、监生,不许戴暖耳入朝。出自《明史·舆服志》。公服与朝服的服用要求我都已加粗。只要是明朝的官员都会有朝服与公服,在相同的场合官员的官服种类应该是相同的(有特殊要求的除外),它不因官员的品级、职务而有所区分,是公服都是公服,是朝服都是朝服,官员的品级只影响具体形制。所以说,剧中的差别是错误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7

这部剧精致的服饰确实为全剧增色不少,但却决不能称得上“高度还原”。当然,《大明王朝1566》服饰上犯的错误,其实直到现在的历史剧都还在犯。除了比较明显的服饰错误、自由设计外,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剧中人物不分场合穿同一套衣服。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一言一行都被规范在礼仪制度中,反映到衣冠服饰上也决不会马虎,不同场合,就得穿不同的衣服。《大明王朝1566》其实也有注意过这方面的问题,比如内阁诸臣在谒见嘉靖帝的时候,就特意在平时穿的官服下摆加了蔽膝和裳,回到内阁的徐阶,可以对比中间的徐阶和旁边的赵贞吉的下摆,刚面见完嘉靖帝回内阁办公的徐阶多了蔽膝和裳。但实际上,不同场合穿的冠服完全不是这么简单地加点东西就能完成,而是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以《大明会典》记载的嘉靖朝制定的冠服制度为例,明代皇帝根据不同的场合,一共有衮冕服、皮弁服、常服、武弁服、燕弁服之分,其场合如下:衮冕服:祭祀天地、宗庙、社稷坛、先农坛及册拜,以及正旦、冬至、圣节(即皇帝生日)接受百官朝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1-07

明代官吏朝服与公服戴貂蝉笼巾、佩方心曲领、穿朝服的官吏。明代文武官员服饰主要有朝服、祭服、公服、常服、赐服等。明朝官吏朝服,不分文武,都戴梁冠。以冠上梁数辨别等级,其制有一梁至八梁不等,公、侯、伯及驸马梁冠,另加貂蝉笼巾,笼巾呈四方型,前后附金蝉或玳瑁蝉。公爵冠上还插有雉尾(野鸡毛)。凡一品以下官员,朝服只戴梁冠,不用貂蝉笼巾,在梁冠的顶部,一般还插有一支弯曲的竹木笔杆,上端联有丝绒作成的笔毫,名为“立笔”,实际上是仿照汉朝的“簪笔”制度。

第3个回答  2021-08-13
服道化相当于套着一身垃圾,连唱戏的衣服都不如。只有靠剧情撑着了。
孔府有正统朝服比一比就知道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