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沿革
1、经过西周幽、厉时代的大混乱,这期间直到老子、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公元前550年左右),在这三百多年时间里,周国以及所有的诸侯邦国的人民没有得到很好的休养生息,也没有真正地得到安居乐业,一直生活在战乱中。
2、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更为激烈和频繁,规模也更大。到公元前222年,秦攻辽东,灭齐,中国统一,这期间又是两百多年,孔孟思想虽没有灭迹,但也少有人传承了。尤其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对这些思想的传承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3、汉代刘向在《说苑》中说:“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此处“文化”一词与“武功”相对,含教化之意。
4、到宋朝,公元后1150年左右,传统文化之剪纸——莲年有鱼朱熹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发现了儒、道、佛之学的破绽,于是专心儒学,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
5、中国元明清三代,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把朱学扭曲巩固起来,作为在上层建筑领域实行政治文化专制的理论依据,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6、1919年的“五四运动”,乃是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一方面是企盼与要求自由、理性、法治与民主的实现与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全盘性反传统的兴起与泛滥。直到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仍然有全盘西化的思想在存在。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斥儒学、佛教、道教为封建糟粕,以为只有“科学”才能强国、才能救国。

二、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 ,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
中华传统文化即是先秦时期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关于对人、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社会行为规范的追求,-——即“仁义礼智信”。儒家学者们强调“礼”,追求“礼”,即是要树立一种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用以调整和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

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是国家综合实力中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关系着民生幸福,也是凝聚人心的精神支撑。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更体现着时代的文明和进步。
改革开放30年,中国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增加全民族的文化创新能力。切实加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进一步保障群众的文化权益,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使中国人民精神风貌进一步提升。文化在国家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中华民族要在世界民族之林站稳脚跟,就必须要重视、提高、发展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2-29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沿革
何谓文化
文化的本质:
文化的本质属性就是非强制性的影响力。对一种文化要从思想、行为、表象三个层面切入,抓住真、善、美三个主题内容,使用选择排序、表现方式、区别特征三个关键要素来进行认识[3]。--《极简管理:中国式管理操作系统》。
"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1952年出版的《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中统计,世界各地学者对文化的定义有160多种。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e,原意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的表述:"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总称为文化。
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其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将此词作为一个动词在使用,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它既与武力征服相对立,但又与之相联系,相辅相成,所谓"先礼后兵",文治武功。
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民族特点。探究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全面考察中国文化生成与演进的环境。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北深入亚洲内陆,是一个海路兼备的国家。中国传统观念上的"天下"是由四海之内的诸夏和"四夷"共同构成。中国古代社会东部为农业区,西北部主要是游牧区,也由此使中国传统文化中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并存又相互补充。东部的农耕经济又占优势,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在宏观上主要强调"以农为本"、"重农抑商",从而也形成了辉煌的农业文明。

http://www.jixue.cn/xwdt/jyjj/20145/36044.html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12-29
从秦朝的“霸道”,法家思想,
到汉初的“无为而治”
到汉武时的董仲舒的儒家体系,至此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到南北朝时受佛,道的冲击
于两宋形成以程朱为代表的理学,使儒学实现复兴
于明朝王阳明创立心学,儒学走向巅峰追答

楼主问题有些+_+

追问

在考试这些不够

得800字

追答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

2 地位: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一般华人的主流思想基础。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3 演变过程:

(1)春秋晚期,应运而生(孔子创立)。

(2)战国后期,经孟子荀子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秦朝统一,倍受打击(焚书坑儒)。

(4)汉朝初期恢复,汉武帝时成为正统思想。

(5)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南宋后成为官方哲学)。

(6)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4贡献: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 

(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

(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楼主自己再编些吧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

2 地位: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一般华人的主流思想基础。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3 演变过程:

(1)春秋晚期,应运而生(孔子创立)。

(2)战国后期,经孟子荀子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秦朝统一,倍受打击(焚书坑儒)。

(4)汉朝初期恢复,汉武帝时成为正统思想。

(5)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南宋后成为官方哲学)。

(6)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4贡献: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 

(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

(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

-_-||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27274536.html?mzl=qb_xg_5&mzl_jy=0&word=%E4%B8%AD%E5%9B%BD%E4%BC%A0%E7%BB%9F%E6%96%87%E5%8C%96%E7%9A%84%E5%8E%86%E5%8F%B2%E6%BC%94%E5%8F%98&hitRelateOptimi=&mybabytest=0&ad_test=&qb_20per=2&uid=D0B22F0560760956BDDA65F14831D4F6&fr=ala&step=1

第3个回答  2014-12-29
华夏五千年传承断送于六十多年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