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科大信息经济学考试问题答案

如题所述

系统: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信息管理系统:1、从计算机系统实现的角度出发,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2、从支持决策的角度出发,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能向管理者提空帮助的机遇计算机的人机系统,而且也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3、从人机系统的角度出发,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组织内和多个组织间的信息流管理,实现业务的整体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控制和外部交易过程的效率。
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形结构:金字塔的底部表示结构化的管理过程和决策,底部是非结构化的管理过程和决策,中间则是介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之间的半结构化问题。其所处层次越高,结构化程度越底,反之亦然。
数据结构:包括数据的存储结构及结构上的运算或操作。数据结构又分为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数据文件:把数据按某种书籍结构组织起来存放在外部设备上,就构成数据文件。(顺序文件,索引文件)
数据库操作:基本表的建立与删除、数据查询及更改。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用通信介质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的系统。(网络介质,协议,节点,链路)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的链路和节点在地理位置上所形成的几何构形。
关键成功因素法: CSF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然后在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企业流程重组的概念(BPR):重组企业流程,按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成为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
原型法:本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先快速实现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管理信息系统。
数据字典:内容,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的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
数据的静态特性:数据项的名称编号别名和简述,数据项的长度,数据项的取值范围。
判断树:判断树是用树型分支图表示处理逻辑的一种工具。它的左部各分支代表条件,最右边一列表示应采取的决策或行动。
决策表(又称判断表):判断表是用表格表示处理逻辑的一种工具。它由四部分组成:左上角说明条件,右上角说明各种条件的组合,右下角是各种条件组合下的行动,左下角是行动的说明。
代码:代表书屋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一般用数字、字母或他们的组合表示。
概念模型(也是信息模型):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P146)
数据模型(如网状、层次、关系、面向对象模型):相对概念模型而言的,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数据化描述。
关系模型:应用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等数学理论来处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关系。
第二范式(2NF):指的是这种关系不仅满足第一范式,而且所有非主属性王全依赖于其主码。
输出设计:系统设计过程与运行过程正好相反,不是从输入设计到输出设计,而是从输出设计到输入设计。(P154)
面向对象:人类从客观事物组成结构的角度认识并模拟客观事件,及建立适应一般思维方式的问题域描述模型的一种方法。
决策支持系统(DSS):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了解)
1.外部实体:外部实体指本系统之外的人或单位,它们和本系统有信息传递关系。
2.判断表:判断表是用表格表示处理逻辑的一种工具。它由四部分组成:左上角说明条件,右上角说明各种条件的组合,右下角是各种条件组合下的行动,左下角是行动的说明。
3.管理业务流程图:管理业务流程图是一种表明系统内部各单位及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动的流程图。
4.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个符号综合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5.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是在调查的基础上对项目开发从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确定开发是否必要和可行。
6.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是指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
7.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库,它对数据流程图上各个元素作出详细的定义和说明。
8.判断树:判断树是用树型分支图表示处理逻辑的一种工具。它的左部各分支代表条件,最右边一列表示应采取的决策或行动。
1.功能结构图功能结构图是按系统功能的从属关系构成的图,图从功能的角度描述了系统的结构。最上层是系统目标,越下层功能越具体。
2.主文件主文件是系统中最重要的共享文件,主要存放具有固定值属性的数据,它需要长期保持并不断更新。
3.数据关系图数据关系图也称输入-输出-处理图(IPO图),反映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从哪里输入,经过什么处理,得到那些输出数据
4.周转文件周转文件是用于存放固定个体变动属性数据的一种数据文件。
5.多面码的特点多面码的特点是在码的各个部分上反映了事物多方面的特征
6.模块化模块化是指在系统设计中人们将信息系统设计成由若干个规模较小的、功能较简单的、易于建立和修改的模块的方法。
7.信息系统流程图数据流程图反映了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它不仅反映了有计算机处理的部分,而且还包括了将来不用计算机处理的部分。而信息系统流程图表示的则是计算机处理的流程和人机接口部分。绘制信息系统流程图要分析和确定人和计算机的分工和系统边界。
8.程序设计说明书.程序设计说明书包括:程序名、所属系统及子系统名、功能、数据关系图、输入文件和输出文件的格式。

信息与数据关系: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数据经过加工仍然是数据。处理数据是为了便于更好的解释。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信息性质: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等级性、变换性、价值性。
信息资源包括:人、物、财、设备、管理方法。
信息管理及发展方向:信息管理主要是对数据的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是网络化。
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信息系统的类型:作业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信息系统对管理具有重要的辅助和支持作用,现代管理要依靠信息系统来实现其管理职能、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
决策过程的四个阶段: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选择活动阶段、实施活动阶段。
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事物流的关系: 物流:世事无流动的过程。资金流:伴随物流而发生的资金流动的过程。事物流:是各项管理活动的工作流程。“信息流”伴随以上各种流的流动而流动,它既是其他各种流的表现与描述,又是用于掌握指挥和控制其他流运行的软资源。
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1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2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3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4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金字塔结构),基于管理职能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综合。
信息处理与人的关系: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必须充分吸收人的经验和智慧,把计算机和人结合器来,充分发挥人和计算机各自的长处。努力保持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和谐,才能设计出真正优秀的信息系统。信息处理和人的关系,还表现在系统开发和运用的过程中。
数据处理的基本内容:书记手机、数据转换、数据筛选、数据的组织、数据的运算、数据的储存、数据的检索、数据的输出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拓扑结构:星状网、树状网、总线网、环状网、网状网
使用范围:公用网和专用网。
组织方式:分布式网络,集中式网络,分布集中式网络。
网络的分布范围: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或市域网
TCP/IP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接口、网际层、运输层和应用层。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内容:1MIS的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2单位(企业、部门)的现状3业务流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流程在新技术条件下的重组4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5近期计划。
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诺兰阶段模型包括,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增长要素。
制定战略规划的具体步骤:确定规划的性质、收集相关信息、进行战略分析、定义约束条件、明确战略目标、提出未来的略图、选择开发方案、提出实施进度、通过战略规划。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两种策略:自下而上的策略,从现行系统的也武装宽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有低级向高级建立MIS,首先从研制各项数据处理应用开始,然后根据需要逐步增加有关管理控制方面的功能。自上而下的策略,强调自从整体切条和规划,有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偶那个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者之间的区别:(100)通常自下而上的策略用于小型系统的设计,适用于开发工作缺乏经验的情况,由初级到高级建立MIS。而自上而下的整体性是其基本特点,由全面到局部,逻辑性强,开发难度大。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三个阶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缺点:优点,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适用于大型系统的开发。缺点,过程复杂繁琐,周期长,系统那一世英环境的变化。
原型法及优缺点:本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线快速实现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管理信息系统。优点,贯彻从下到上的开发策略,更易被用户接受。缺点,实施过程中缺乏对管理系统全面系统的认识,不适用于开发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另一不足。是每次反复都要花费人力物力,如果用合作不好,盲目就错,就会拖延开发过程。
可行性分析的任务和内容:任务是,明确开发应用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内容,管理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
系统化分析的内容:分析系统目标,分析业务流程,数据汇总和分析,分析数据流程功能分析和划分子系统,数据储存分析,数据查询要求分析,数据的输入输出分析,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
业务流程的分析过程:对原有流程进行分析,优化业务流程,确定新的业务流程,确定新系统的人机界面。
系统设计的任务: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怎样做的问题。
系统设计主要工作有:总体设计,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数据储存设计,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
代码设计种类问题:顺序码,区间码,助忆码。
代码设计注意的问题:1逻辑上满足用户要求,在结构上应与处理方法一致。2代码要系统化,一个代码应唯一标志它所代表的事物或属性。3代码设计时,要预留足够位置,以适应不断地变化的要求。4注意避免错误,不要使用易混淆字符。5注意尽量采用不易出错的编码结构。6当代码长于4个字母或5个数字字符时,应分小段,这样人们读写时不易发生错误。7了解代码总数计算。
系统物理配置方案的设计依据:系统的吞吐量,系统的影响时间,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处理方式,地域范围,数据管理方式。
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计算机硬件选择:取决于数据处理方式和药运行的软件。
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应用软件的选择:软件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要求,软件是否具有足够的灵活性,软件是否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技术支持。
数据模型按用应用的不同目的分类:概念模型(也是信息模型),数据模型(如网状、层次、关系、面向对象模型)。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采用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来编写程序。
结构化的分析方法与面向对象分析法198有什么区别
面向对象的内容:对象、类、消息、继承。(P191)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的过程:问题域陈述、识别对象/类、确定对象的属性、确定对象的服务、对顶对象/类的关系。
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人机对话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模型库子系统。
MRP II 的形成:解决库存量高问题,提高资金利用率,美国专家根据物料需求随机性大,提出MRP,后来研究者又在MRP基础上增加了能力需求计划,形成闭环MRP,又增加了经营计划、销售、成本核算、技术管理等内容,构成了完整MRP II。
MRP II 系统的工作原理:站在整个企业高度组织生产及一系列管理活动。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有效地计划安排,实现统一管理。因而,MRP II是将企业的生产、财务、销售、采购、技术管理等子系统综合起来的一体化系统
ERP系统概念:企业资源计划,由MRP II发展而来。以制造为中心,核心仍为MRP,并体现了制造业通用模式。
ERP系统的结构:ERP除了具有MRP II的计划和控制功能外,还包括:1支持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战略经营系统。2全面成本管理系统。3敏捷后勤管理系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17
1、信息的概念: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以及经过传递后再现,是通过一定物质载体形式反映出来的事物存在的状态,运动形式,运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征。
2、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不随产出水平的增加而变化的成本,用于生产的启动。可变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随产出增加而增加的成本,用于增加一定时期内产出量。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的可变成本。
3、什么是信息商品的差别定价?所谓信息商品的差别定价,是指质量品种完全相同的同一信息商品对不同用户和消费者其价值的不同现象。
4、信息搜寻成本:信息是有代价的,获得信息要付出金钱和时间,这就是寻找信息的成本。
5、信息选择:是指对大量的原始信息以及经过加工的信息材料进行筛选和判别,对各种信息进行技术处理和论证分析,从中得到科学的论断或假设,作为决策的依据,从而排除其它无效信息,选取所需要的信息。
6、价格离散:这种同质商品的不同价格现象被称为价格离散。
7、信息市场:从狭义上说,信息市场是进行信息商品交换的场所。也就是说,信息市场是把信息商品纳入整个经济活动中,和其他商品一样进行流通、交换。从广义上说,信息市场不仅是指信息商品交换的场所,而且还包括购买信息商品的用户及其与信息生产者、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即信息商品从生产到消费之间的整个流通过程和领域,是信息商品供求关系的总和。
8、信息资源的含义: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及其载体。广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总和,包括信息内容、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具体为:信息及其载体;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利用的各类软硬件;各种方法、技术、法规;技术及管理人员。
9、元信息、本信息、表信息:元信息资源是信息生产者或信息产生者的集合。本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内容本身,是信息的集合。表信息资源是指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开发。利用而运用的一切技术和设备的集合。
10、信息化:狭义的信息化是指社会生产工具的信息化。即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活动各领域,普遍存在手工劳动和机械化操作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智能工具操作转变的过程。广义的信息化是指通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活动各领域的广大劳动者,普遍掌握基于信息技术的智力工具,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从而大大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和社会整体活动的能力,是国家综合实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社会物质文明得到高度发展的历史进程。总之包括:(1)信息网络体系,它是信息资源、专用信息系统及其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的总称。(2)信息产业基础,即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制造和信息服务。(3)社会支持环境,即现代工农业基础、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以及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产生关系和上层建筑。(4)效用积累过程,即劳动者素质、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断获得进步的过程。
11、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12、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13、信息资源配置:是以人们的信息资源需求为依据、以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果为目标,来调整当前信息资源分布和分配预期的过程。
14、信息产业:信息产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专门从事信息技术开发、设备、产出的研制生产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部门的统称,是一个包括信息采集、生产,检验、转换、存储、传递、分配、应用等门类众多的产业群。
15、对称信息;非对称信息:对称信息是指在某种相互对应的经纪人关系中,对应的双方都掌握有对方所具备的信息,也就是说双方都了解对方所具有的知识和所处的环境。
非对称信息是指在相互对应的经纪人之间不作对称分布的有关某些事件的知识或概率的分布。主要原因:①社会分工越来越细②私人信息的存在
16、参与约束 、激励相容:代理人履行合同责任后所获得的收益不能低于某个预定收益额,是为参与约束。 代理人以行动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即所谓激励相容。参与约束条件说明代理人履行均衡合同后所获收益不能低于某个预定收益额。激励相容约束条件说明,代理人以行动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代理人获得预期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也保证了委托人预期收益最大化。
17、四种激励机制如何运作及特点。租金、劳动工资、目标产量承包、分成制。

1、信息的特性:信息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无限性,动态性,依附性,可度量性,传递性。
2、信息商品的特性:①在形态上,信息商品一般是通过一定的实物载体表现出来,在传播过程中,其转移价值永远高于物质商品中的转移价值。②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间接性,参与性和多元性。③信息商品在价值上具有可积累性,再生性和排他性,在流通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3、简述信息商品化的条件:由于信息商品也是商品,也具备商品的三个基本条件: 1、必须是劳动的产物,具有价值属性; 2、要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即具有使用价值属性; 3、必须用于交换。同时信息商品是信息产品的商品化的产物,也就是说信息商品一定是信息产品。所以信息商品既包含着一定量的信息,也同时需要依附一定的物质产品为载体。
4、信息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性:1.共享性和非对称性2.潜在性3.层次性,4.时效性。
5、信息商品的供给特点?①生产信息商品的劳动主要是知识密集型的复杂劳动,专业性强。②信息商品生产的风险性。③信息商品生产的控制性。④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一体化。
6、信息商品的需求特点?信息商品消费的非损耗性和积累性。②信息商品消费的再生性。③信息商品消费的在创造性。④信息商品消费的时效性。
7、影响信息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因素?供给:①社会信息需求②信息生产力③信息商品的价格④信息的商品化程度。需求:①消费者的支付能力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③信息技术手段。
8、信息搜寻与选择的必要性:①提高信息服务工作的针对性②提高信息的吸收效率③提高信息服务的效率④信息社会需要进行信息选择⑤数字时代公共决策的必然要求
9、价格离散的原因?①市场是变化和分散的,而非集中统一和稳定静止的②市场经营过程中销售条件的差别③商品的差质性
10、市场参加者是否采取搜寻行为和哪些因素有关?与边际搜寻成本和搜寻前所处的战略地位有密切关系。
11、信息市场的基本特征:①交易市场的非实体性②交易对象的社会性③交易对象的流动性④交易对象的商品性⑤交易对象的转化性⑥交易对象的时效性⑦交易过程的服务性⑧交易过程的反馈性
12、信息市场的基本功能:①市场信息传导功能②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13、信息市场的内部功能:①信息商品价值实现功能②信息市场利益分配功能③信息市场各要素横向联系功能
14、信息市场的外部功能:①促进社会技术进步②提供社会信息服务③横向联系各市场
15、信息市场管理的作用:①使信息商品生产与信息需求相适应②限制和诱导信息商品的范围和市场结构③合理组织信息资源,使人、财、物发挥更大的效用。④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⑤有效的沟通供求信息
16、信息市场管理的内容(了解):①质量管理②价格管理③合同管理④组织管理⑤人员管理⑥法制管理⑦资金借贷管理⑧税收管理⑨商品交易内容和范围控制10,反市场垄断11、经营注册12、管理信息反馈13、商品转让使用权管理14、商品交易规范。
17、信息市场管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经济方法)①价格②税收③信贷和利率④利润
18、信息有哪些因素促成其转化为信息资源的?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的供给与需求达到相当规模,因而对于信息的组织与开发有了现实的需要。②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大规模的信息流动和发挥提供了可能。③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信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19、信息资源的利用模式与传统资源的利用模式有什么不同?信息资源的利用模式是一个“双螺旋模式”,也就是说利用和积累是一个相互缠绕、螺旋上升的过程,再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中生产了新的信息,在积累信息的同时也在利用着已有的信息。所以说,信息资源的利用模式和其他不可再生的物质资源、能量资源的利用模式不同。后者都是单一消耗式的,利用和积累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利用只能导致存量的减少,而不是增加,总有一天会枯竭。
20、信息资源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由于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逐步加大,使得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向集约化发展。在信息经济条件下,就人力资源而言,一方面,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相互作用。增加了其他要素资源的信息含量,从而提高了生产力系统的素质水平和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又可以节约人力资源。智能机器人的使用是信息资源替代人力资源的最好例证。就物力资源而言,信息资源的加入给物力资源带来了革命性变革,信息经济时代的劳动工具之一是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信息化、智能化的机器体系。
21、信息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怎样的特点:①信息资源是信息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最关键的因素,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②人力资本是信息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依托。③信息产业等高科技产业是信息经济时代中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22、运用行政手段实施信息资源配置应注意哪些问题?①要明确行政手段使用范围和条件②要提高运用行政手段的决策水平③要注意防止“多头管理”现象的发生。④要注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23、信息产业形成的动因:①信息产业形成的动因是人们处理日益复杂的生产系统和社会系统的需求。②信息产业的发展也是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③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也拉动了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24、信息产业收益递增形成的原因(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一、发展依赖的主要资源的共享性。二、企业内部原因:①高固定成本②学习效应。三、企业外部的原因:①合作效应②深度的顾客适应③信息蔓延④注意力经济。
25、收益递增机制的影响和对策:收益递增机制也会对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如产品或技术选择中可能的低效率、路径依赖、锁定等。对此,在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及产业政策的制度中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①适度扶持和鼓励联合政策②突破锁定③防止潜在的低效率④开放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⑤改变营销观念,致力于开拓市场。
26、信息产业管理有哪几种模式:①集中式②分散式③混合式
27、范围经济形成的原因:①合成效应②内部市场③减少经营风险④扩大发展空间
28、信息经济学将达成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条件概括为哪两个?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
1、信息商品的效用价值、费用价值、效益价值;效益价值与效用价值的关系
效用价值:是指其货币化的使用价值,即在有无信息情况下产生的决策结果在经济所得上的比较。费用价值:也称劳动价值。效益价值:是指信息商品的使用者在应用信息后所得到的绝对数用价值减去对这种信息商品的投资后的所得,及信息商品的效用与费用的比较,是信息商品实用价值的一种相对表现。
信息商品的实用价值不同于一般商品,他同时具有效用价值和效益价值。信息商品的效用价值是指信息商品的使用者在应用某种信息商品前后,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上的差异,是信息商品实用价值通过使用者使用所产生的一种绝对性的效益。但实质上,信息商品的效益价值和效用价值都是指信息商品的货币化的使用价值,其效益价值在绝对量上比效用价值小,原因在于前者扣除了成本,即效益是信息商品在消费中实现的净效益。
2、信息商品的成本类型:7.信息商品的成本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信息商品成本分为以下几类:①从信息商品的生产和利用过程考察,可将信息商品成本分为生产成本、用户成本和外在性成本。②根据成本的性质,可将信息商品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③根据成本变化情况,可将信息商品成本划分为可变成本、半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④按成本的功能,可将信息商品成本划分为开发成本、初始成本,操作成本和维修成本。⑤根据成本的变化周期,将信息商品成本划分为重要性成本和非重要性成本。
3、信息商品有怎样的成本结构,对实践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信息商品的成本结构与一般物质商品不同,它具有高固定成本和地边际成本的特性,因此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能以极低的边际成本进行再生产。
指导意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都是影响规模经济的重要因素。如在有线电视、光纤通信和芯片等信息商品的生产中,固定成本相当大,而要连同一个额外用户的成本就相对低得多。在该行业中,将易于出现垄断现象,国家必须通过相关的法律进行调节,并对其价格进行必要的限制。而在物质资源依赖型经济产业中,随着企业产量的扩大,可变成本将会大幅度增加,最终必然导致受益增减。在信息商品的生产中,可变成本几乎忽略不计,这样,平均成本总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但下降的速度将会越来越慢。这种情况说明,在可变成本非常小的行业,虽然固定成本可能不太大,但规模经济效益也是很明显的,这在软件行业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因此,对于信息商品来说,其成本将随着产量的增加不断下降,价格也能够随之下降。
4、用信息商品的成本结构特性解释盗版猖獗现象?信息商品的最初生产需要相当高的固定成本,而非法盗版者可以以极低的边际成本进行该种产品的“再生产”。这样盗版者就可以用很低的价格向市场提供信息商品,进而影响到合法的信息商品的正常流通,使其投入的成本难以回收,投入的工作得不到相应的市场回报,最终将会影响到信息商品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信息市场的成长。因此,国家应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手段对信息产品实施保护,加大打击盗版的力度,从而有效地推动信息商品的生产和流通。
5、为什么说信息商品的收益不确定?由于信息商品的平均成本与市场需求量的大小相关,即根据其最终打开的市场有多大而定,是不确定的,同时,其成交价格也始终在买卖双方提出的基本价格相重合的区域内变动,这就决定了信息商品的定价不可能像普通的有形商品那样,完全以成本加利润方式确定其价格。另外,信息商品本身的特性,如时效性,共享性以及对消费者自身素质的要求等因素,也使得信息商品最终发挥的效用是不确定的,即其效用价值也具有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信息商品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6、举例说明信息产品有怎样的外部效应。所谓外部效应,是指未能适当的反映市场中的活动主体间的相互影响,没有在正常的价格体系中得到反映的一个经济活动者对其他活动这福利的影响。即一方对另一方的非市场的影响。外部效应是普遍存在的,且可以是正,也可以是负。信息商品或服务可能具有负外部效应,如各种传媒中的黄色画面等,若强加给那些不希望消费该信息的消费者时,即为一种负外部效应。但大多数信息商品或服务常常具有正外部效应,如发明创造等。当某人完成了一种新的发明,并由此产生更大生产力时,其他人或企业会从中获利,社会得到了正的外部效应。这种正的外部效应常常会因供应者未获得相应的报酬而失去继续生产动力,从而使信息商品或服务的生产或供给不足。
7、市场信息的离散有怎样的经济意义?①市场信息的离散产生了市场信息的不完备性,也导致了市场代理人之间的信息差别②市场信息的离散产生了有利可图的信息搜集行为,如市场信息的收集、储存、传播和利用等。③市场信息的离散诱发了信息搜寻的动机并提供了信息搜寻的可能,或者说,市场信息的离散刺激了搜寻行动的出现。
8、试借助搜寻理论分析为什么讨价还价最激烈的地方是在菜市场,而不是在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的商场?首先,在菜市场,买主与卖主之间对商品质量和成本的信息非对称程度远低于购买耐用消费品的市场。其次菜市场上的搜寻是多次重复进行,买主通常积累较多的搜寻和谈判经验,在耐用市场买主即使有搜寻,也不会到每日进行搜寻的程度,其对耐用消费品的搜寻经验和信息将小于前者。最后,购买蔬菜是几乎每日都采取的交易活动。其搜寻的边际成本较低。购买耐用消费品往往只交易一次,搜寻的边际成本较高,因而谈判的战略地位较弱。
9、信息市场的风险机制(理解):市场风险是各类市场普遍存在的特征,而信息市场的风险又大大超过其他市场。具体地讲、;其一,信息用户要承担风险。其二,信息生产者要承担风险。其三,信息经营者在信息交换过程中,不可能获得全面而准确的市场信息,加之信息商品本身不能体现效用,这也增加了信息经营者的风险。
一、信息生产者要承担的风险有:①信息商品本身不能直接体现效用②信息研究方法本身的误差③由信息生产者工作失误造成的误差。二、信息经营者承担的风险有:①由信息供给方带来的风险②由信息需求方带来的风险。三、信息用户要承担风险有:①由信息商品的隐形效应带来的风险②由信息商品共享性带来的风险。
10、试述信息市场价格机制同其他机制的相互关系。“一、在价格机制与竞争机制的作用中,竞争会引起价格的波动。竞争越激烈价格波动越大,市场越不稳定。反过来,价格的上下波动也会刺激市场的竞争。价格上涨,回事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加剧,价格下跌,则需求者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二、利润机制通过价格机制起作用。价格中主要包括成本和利润两部分,因而价格的高低决定了利润的多少。而所获的利润可以刺激生产者调整生产方向和生产规模,从而影响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三、价格机制和风险机制的关系,表现在价格的高低会影响风险的大小。产品如果卖不出去,生产者和经营者所遭受的损失就大。如果价格就高,则效益与成本的比率小,所以风险大,对于供给方来说,风险越大的产品,希望价格越高;而对于需求者来说,风险越大的产品,希望价格越低。所以风险制约着产品的价格。
11、举例说明什么是逆向选择?什么是道德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
阿克洛夫发表于1970年的旧车市场模型了逆向选择的理论先河。在旧车市场,高质量的汽车被低质量的汽车排挤在市场之外,市场上只有低质量的汽车。也就是说,告知来那个的汽车在竞争中失败,市场选择了低质量的汽车。这违背了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选择法则。平常人们说选择都是好的,而这里却是选择了差的,所以把这种现象就做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是指代理人在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道德风险发生的原因之一在于信息非对称。要避免道德风险,委托人必须获得代理人的私人信息,以消除信息的非对成性。
12、试述人们对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信息激励机制的设计思路是怎样的?
委托人设计一套信息激励机制,能够使代理人在决策时需要参与原有的信息,这种信息能够使代理人不会因为隐瞒私人信息或显示虚假信息,或隐瞒私人行动而获利,甚至有损失,从而保证代理人无论是否隐瞒信息或是否采取“信息欺骗”行为,最终也能保证委托人的利益,即达到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激励相容。激励相容的信息机制不能完全解决非对称信息产生的各种市场失灵问题,但有可能是社会资源配置达到次优状态。
13、.四种激励机制如何运作及特点。租金、劳动工资、目标产量承包、分成制。
判断题:
1.价格离散幅度大的市场的价格离散率未必比价格离散幅度小的市场的价格离散率高。103
2.市场价格离散率不受市场平均价格的影响。103
3.价格离散程度越高,每次搜寻所获节省额就越大,有效搜寻次数就越多。105
4.购买的商品价格越高,或购买商品的数量越多,就越值得进行搜寻。105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