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有诸葛亮火烧上方谷吗

如题所述

没有。

火烧上方谷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杜撰出来的,为的就是想说明“苍天助曹不助汉”,这是罗贯中拥刘反曹的典型表现,这件事在正史中没有任何记载,哪怕野史也没有,所以是杜撰的。而既然是杜撰的,因此不管什么原因,会突然天降大雨,那火必然是要熄灭的,罗贯中不可能让司马懿死在诸葛亮手上,那样写就是过分篡改历史了。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中的上方谷事件,火烧上方谷突遇大雨有一套科学的解释。从地形来说,上方谷形状就像一个葫芦造型,入口处很窄,腹地开阔,两边高、中部低,陷在山谷中央。这种地形起火以后,地面上的空气受热膨胀上移,大量的热气体遇到天上的冷空气,形成水汽。

由于上方谷火势大,时间长,水汽凝聚成大量的水滴倾盆落下,原本晴朗的天空瞬息万变,也挽救了司马家族。这是孔明一生中最大的失误,而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诸葛亮也在不久后驾鹤西去,上方谷事件让他抱憾终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诸葛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19
这一情节完全是虚构的。据《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诸葛亮传》、《魏书˙明帝纪》、《晋书˙宣帝纪》等史籍,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魏明帝明令司马懿坚壁拒守,以逸待劳,司马懿也自知不敌诸葛亮,故魏军虽然偶尔曾与蜀军交锋,但基本上却是坚守不出。诸葛亮屡次挑战,甚至命人给司马懿送去妇女衣饰,以图激怒之,司马懿仍不为所动。魏明帝又命辛毗为大将军军师,持节前往,禁止出战。两军相持百余日,诸葛亮始终未能与司马懿展开决战,终於因病重而死於五丈原。由此可见,《三国演义》第102回所写的蜀军兵败於渭桥、魏将郑文诈降被识破、司马懿被诱劫寨大败而回,以及第103回所写的火烧上方谷等情节,均属虚构。然而,作为小说家,罗贯中如果完全依照史实来叙述,那麼,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岂不是太平淡、太沉闷了吗?诸葛亮之死岂不也会因此显得黯淡无光了吗?罗贯中当然不愿这样。於是,为了圆满地塑造诸葛亮「智绝」的形象,罗贯中充分发挥浪漫主义想像,精心设计了上述情节。特别是「火烧上方谷」,先写司马懿仔细打听诸葛亮的行踪,直到他确信诸葛亮在上方谷后,又设声东击西之计,可谓十分小心,十分稳妥;然后写司马懿终究还是中了诸葛亮设下的圈套,只得在熊熊大火中抱著二子放声大哭,坐以待毙。这一生动而曲折的情节,再一次表明诸葛亮之智高出司马懿一筹,使其神机妙算又一次大放光彩。不过,蜀、魏两军相持不战的史实毕竟制约著罗贯中;特别是身为魏军主帅的司马懿,以后还有一系列重大斗争与功业等待著他(司马懿卒於251年),罗贯中不可能像对潘璋、麋芳、秦朗等次要人物那样,虚构其被擒被杀的结局。因此,尽管罗贯中可以虚构一场惊心动魄的火烧上方谷,让诸葛亮在斗智中再一次取得胜利;却又不得不安排一番骤雨浇灭大火,让司马懿父子死裏逃生,而让诸葛亮喟然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这个「天」不是冥冥中的上帝,而是无情的历史。由此可见,无论历史演义的作者有多少想象的天才和虚构的自由,在基本史实面前都会感到难以任意发挥的无奈!不管怎样,「火烧上方谷」这个虚构的情节大起大落,使读者时而紧张,时而兴奋,时而遗憾,情绪剧烈震荡,产生了很好的阅读效应。更重要的是,这一情节与后面悲壮动人的「秋风五丈原」形成强烈的对照,从而为完成诸葛亮这个才华盖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英雄形象作了有力的铺垫,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6-19
不是,司马驻防西线6年,两人真真交手只有一次,司马完败.从此以后司马就坚守不出.后来又被调去襄阳了
第3个回答  2010-06-19
当然,五丈原上方谷。
第4个回答  2012-11-2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