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梁晓声还是张荣寰

如题所述

这句话是梁晓声说的。

著名文学家梁晓声有一个很靠谱的解释,他说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

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出自出自《人民日报·文艺》:《梁晓声:说到“文化”二字,我时常深感忧伤》,后被沈丘网转载。

原文:

“说到‘文化’二字,我时常深感忧伤。”梁晓声感慨。什么是“文化”?梁晓声曾用四句话来表达他对“文化”的理解,那就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在网络上,这四句话被广为传播。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一个人心平气和,做事妥帖,做人礼貌,这就是修养。在古代,我们常以玉比君子。说君子像玉石一样温润,光华内敛,不刺眼,不炫耀,谦和守下,不咄咄逼人,这就是修养。

古人读书最重要的一条是修身,只有修身之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现代人读书是学知识,只要分数高,啥都不重要。所有现在很多人脾气暴躁,话没说两句就要粗言问候,情绪总比逻辑来得快,脾气总比涵养少的多。这样的人读再多书,也不能算有文化。

扩展资料

关于文化其他三句话的解释:

1、无需提醒的自觉:

一个有文化的人,一定是一个自觉的人。上车自觉排队,打饭自觉排队,见到老人自觉让座,别人输密码的时候自觉回避,口香糖吐在纸巾里,上厕所自觉靠近一步。

自觉是无需提醒的,一个人只有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才会有自觉的行为。体谅老人身体不好,所以自觉让座。密码是别人的隐私,所以自觉回避。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人如果用心去关照别人,那大部分的礼貌其实都是不需提醒的自觉。但是很多人就是不自觉。

因为他们无视别人的感受,忽略身边人的情绪。这样的人往往给人留下霸道、飞扬跋扈的坏印象。

2、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在中国的公交车、地铁、高铁、飞机上,大家虽然素不相识,但是很容易就能判断一个人的素质是高是低。高谈阔论的素质低,听歌外放的素质低,吃完零食一地垃圾的素质低。

说话、听歌、吃东西这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是你的自由一旦影响了别人的自由,那你就是越界了。在一个公共区域里,有素质的人说话都是低语交谈,以不影响别人为标准。

3、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什么是善良,就是发自内心的让别人好。善良是不让人难堪,善良是惩强扶弱,善良是扶危济困。

善良是一种细腻的生活体验,要体会到每一个人的感受,以温和的态度,平静的心情,委婉的话语,关切的目光,任何时候带给别人的,都是一种信任与关怀。

善,是人性中所蕴藏的一种最柔软,但却也是最有力量的情怀。不管如何艰难,也应该坚持善良;不管多么孤独,也要坚守人格的高尚。一切福田,都离不开心地。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20

这句话是张荣寰说的。我又考证了下《梁晓声:说到“文化”二字,我时常深感忧伤》发表时间是2015年1月4日,也有个朋友说梁晓声最早引用文化四句话是在2011年3月微博上,后来微博关闭了,内容也删了,或者更早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张荣寰《文化论》发表时间是2007年7月25日。原文: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文化是人的生存状态及其价值取向,在物质层次,文化的内涵是创造性;在制度层面,文化的内涵是公正性;在理念层面,文化的内涵是全息性。对于个体的人来说,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对于文化代表人存在的某一层面“个性和共性”关系与实际,即更高质量人格的人,在生物性层次、在历史性层次、在社会性层次、在自我性层次予以贯通和表达,这种表达就是文化。文化蕴涵人最高贵的意义:全然有生、万物互联、道验大象、人格成全。以信仰真理;知识善行;仁爱美情来砾炼人格是人最高贵的意义,也是文化的最高表达。文化的优化是文明转向和提升的前提。这句话最早是张荣寰说的,还是梁晓声说的,并不重要。只要我们理解其含义、赞同其思想。卢梭的观点更加直白:文化就是把人从野兽驯化为家畜。是否有文化,不单纯在于读过几年书。有些人从小学到博士毕业,接受了22年的正规教育,仍然是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野兽。文化论

追答

另考证一条说是梁晓声在绍兴文旅学院讲的,实际上是当时讲的是人文,后来文理学院发表在钱江晚报上的,可以搜索《人文大讲堂进绍兴文理学院----梁晓声:是什么给了我善良与怜悯》讲了故事,但并未讲这四句话,当时讲的是人文。人文在哪里?在高层面,它关乎这个国家的公平、正义;在最朴素的层面,我个人从来都不认为在学者的论文里,也不要把人文说得那么高级,人文就在我们的寻常生活里,就在我们人和人的关系中,就在我们人性的质地中,就在我们心灵的细胞中。

第2个回答  2017-09-17
文化是基础国民教育,它奠定国民的品位教养。文化是生活,它决定我们眼睛所见、耳朵所听、手所触摸、心所思虑的整体环境的美丑。文化更是一个国家的心灵和大脑,它的思想有多么深厚、它的想像力有多么活泼、创意有多么灿烂奔放,彻底决定一个国家的真实国力和它的未来。梁晓声说,“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一个国家有这样有教养的人民何愁不强大?所以说,文化是为了人民。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2-04

梁晓声。

著名文学家梁晓声有一个很靠谱的解释,他说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

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出自出自《人民日报·文艺》:《梁晓声:说到“文化”二字,我时常深感忧伤》。

原文:

“说到‘文化’二字,我时常深感忧伤。”梁晓声感慨。什么是“文化”?梁晓声曾用四句话来表达他对“文化”的理解,那就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在网络上,这四句话被广为传播。

扩展资料:

解释

文化就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世界上最自由的美国,其实处处充满了不自由:在大街上拿着打开的酒瓶是违法的。孩子哭闹,家长上去就一巴掌,是违法的。……很多中国人不理解,美国为何有如此多约束。其实正是因为这么多约束,才造就了美国的自由。哲学家穆勒说:“约束是自由之母。个人的自由,须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

文化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上厕所的时候,要想到下一个上厕所的人。扔垃圾的时候,要想到下一个收垃圾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到下一个人。

参考资料:中国沈丘-梁晓声:说到“文化”二字,我时常深感忧伤

第4个回答  2018-04-06
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文化是人的生存状态及其价值取向。对于个体的人来说,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出自张荣寰《文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