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一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关于语文

如题所述

课题呀.一.课题的选择
(一)课题及其类别
我们知道,一般性的课题按不同的角度可以有如下几种分类:
按照研究的深度可分为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描述性课题是指对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进行具体详细地描述,这是最基本的课题,难度小,层次低;因果性课题指揭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社会现象之间因果关系,主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办",层次较高,难度较大;预测性课题指在弄清了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预测,研究层次最高,对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按照课题的大小可分为宏观课题、中观课题和微观课题。宏观课题涉及的是某一时期较大范围需要解决的标本性问题,如素质教育;中观课题以阶段性问题、局部问题对研究对象,研究涉及的范围要小一些;微观课题指研究对象非常具体、涉及面不太广的课题。
按研究的层次可分为面上课题、重大课题和重点课题。面上课题面向大多数科研人员,它也称为自由申请课题;重大课题少而精,目标明确,有重大科研意义,对课题组织者和呈担者要求非常高;重点课题有针对学科发展和布局中最急需、最重要的问题和新学科新领域的增长点,开展深入研究而设立。
按照研究目的可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前者是以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后者以提出解决社会实践问题的具体方案或对策为主要目的。当某一课题两个目的兼而有之时,就可看作是综合性课题或理论应用性课题。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大致有以下四类:
(1)知识探究型。这是研究课题中的最低层次。学生学到某一方面知识,在教师指定下拓宽学习范围,获得学习体验,甚至形成学习报告。这种学习研究,尽管只是初步,但对于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激发学生研究学习无疑是全新的起点。
(2)学术研究型。学生在文理各科学习中,对某一教学内容发生浓厚兴趣,从而确定课题,寻找导师给予指点,化上数周、数月甚至年余时间研究探索,写出学术论文。
(3)社会调查型。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这是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之后十分可喜的现象.学生通过对社会进行研究调查,然后撰写出调查报告。
(4)创造发明型。在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最高的研究层次应当属科技的创新发明。学生通过自已的努力,以科技创造为目标,进行认真的科技发明尝试,并取得了成果。然后应用于社会并为社会创造出一定的社会效益。
(二)何处选题(即问题从哪里来)
(1)生活实践(2)报刊、杂志论文(2)热门话题(3)参考教师提供的课题
(三)如何选题
学生自主选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主选题。学生所选的课题,不受学科的限制,可以是运用某一门学科的知识就能解决的课题,也可以是需要综合运用几门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的课题;可以是理论性较强、需要逻辑推断予以阐明的问题,也可以是实验性较强、需要进行科学实验才能解决的课题;可以是与当前社会生活密切有关的现实性较强的课题,也可以是需要进行调查、实验、理论分析等综合研究的课题。总之,选题的过程,是学生发散性、开放性思维得以充分展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全新的课题,也可以是前人(别人)已研究过的课题,但两者都强调课题研究本身的新颖性--要么取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要么采用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要么提出一个新的观点。
(四)选择课题的原则与策略
价值性原则: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创造价值。
可行性原则:研究人员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研究经费及相关物质条件。即常常从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文革面去考虑一个课题的可行性
总的讲,在选择和提出研究课题时,不仅要对这项研究的社会意义、社会价值有充分的考虑,而且要从各个方面周密地估价研究的可行性。
课题选择的具体策略有:
审时度势,根据社会需要,认清社会潮流,选择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证实他人或自己的某一观点选择相应课题;
根据不同理论观点之争选择课题;
通过对现有理论、观点进行质疑提出研究课题;
查阅和评价已有研究文献选择课题,密切注意文献中被忽略的问题、研究结果中存在着 相互矛盾的问题、方法上存在缺陷的问题、需要重复验证的问题等。
从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
从新学科的发展中发现 、移植、借用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提出研究问题。
新的高中各科教学大纲都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主要有以下一些:(仅供参考)
生物-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调查生物工程制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观察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收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资料,收集有关生态农业的信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设计一个农业生态系统;通过调查,对社区的生态系统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物理-调查家用电器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研究用电量与电路负荷的矛盾,雷电通过电磁感应对计算机等电器的破坏等问题,讨论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氟利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氟利昂中某些物质与臭氧的作用,臭氧层与人类的关系,臭氧层空洞对策。
历史-分析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巴尔于问题的由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世界近现代史上著名科学家传略;中国古代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化学-调查市场补钙保健品的种类、钙的存在形式和钙元素的含量;调查本地区燃料的种类、性能、发热量、价格以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使用范围、性能价格比以及电池中的氧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回收电池的意义和价值。
地理-观测月相,记录并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尝试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找两副或两副以上不同时期的家乡地图,看地理要素的变化,结合该区域面积、人口等统计资料,分析变化的特点和原因;了解家乡种植结构的变化,为学校设计一个绿化方案。
数学-分析说明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等。
二.课题的确立
研究方案的制定。小课题确立后,要求每一个研究小组认真讨论,共同拟定整个研究活动的计划,形成具体完整的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开题报告)大致包括:课题名称、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本课题目前的研究现状、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本课题拟创新之处、研究方法、具体的实施步骤(研究进度计划)、课题组成员的分工、课题研究所需设施、场地、经费预算、主要参考文献等。以上内容完成以后,一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开题报告会。
课题申报表的填写
经过严密地论证后,最后要填写正式论证报告,送交有关部门进行评审。申请报告可手工填写,也可计算机打印,一般需要多个副本,除了上交之外,需要自留一份备案查索。送交上去之后,研究者在申请方面的工作就已结束,只需耐心等待评审结果。
中学研究性课题:这些恐怕连“大师级人物”也难以把握的大课题,如今竟然出现在本市一些中学研究型课程“菜单”上。教育界人士指出,这类“大帽子”课题有违研究型学习的初衷,对学生无益。

普陀区某中学初一年级开出的研究型课程“菜单”中,大概念课题竟占到70%以上。记者又随机抽取了其它3所初中、高中的课题,发现“大帽子”课题所占比重均超过一半。而对此类选题,许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只得抄抄资料、拼凑应付。初二学生小余说,他上学期写的研究型论文《古埃及服饰研究》,只花了半小时就完成了。上师大环境科学专家陶康华教授曾当过中学生的论文指导老师,有一次看了几名初中生的研究型论文后直摇头:“没做实验,报告就写出来了,数据也不是第一手。如《辐射现象研究》,学生找不到可以切入的角度,就根据物理学原理进行演绎,结论下得有些随便。”

专家指出,中学研究型课程首先是锻炼学生的观察、调 被过滤广告
查、实验、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训练独立思考、小心求证的科学态度,这就要求课题要从身边问题着眼、从现有条件研究。如果是“大帽子”课题,学生不但无从下手,而且只能走“投机”捷径,反过来还以为搞科学研究很容易,形成浮躁心态。市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长吴增强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认为主要与教师的“分数教育”观念有关。有些老师加班加点抓升学率,把研究型课程教学当成负担,敷衍了事。还有些老师将研究型课程“简单化”,重形式概念,乏科学态度,认为就是查查资料、写写小论文之类的“小差事”。

研究型课程如何“做实”?南洋模范中学副校长刘晓舟认为,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不能将研究型课程当成“小事”———研究型学习主要培养课程以外的思考和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等。当学生提出“高大深”的选题,诸如宇宙空间探寻、UFO研究等,教师要及时诱导学生寻找贴近生活的选题,如“社区健身设施调查”、“透视中学生消费现象”等。卢教院附中几名学生选择《小区宠物饲养干扰生活问题调查》就比较有意思,操作性强,也有现实意义,学生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

对于一些涉及大概念的课题,老师不妨指导学生“小角度”进入,教会他们科学的研究方法。南模中学高二学生小冉原先提出要研究上海经济发展问题。但一次偶然机会,他得知新校区将迁往东安三村附近后,老师及时启发他对“东安三村动迁问题”进行调查,从中对本市经济发展问题再作思考。以后一年里,小冉与小组成员一起查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分析数据、提出验证。小冉等同学说,通过采访调查掌握了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也增进了人际交往能力,经历了一次宝贵的科学方法训练。

可以这样写:

大概写这么几项:《课题名称》
《课题负责人》 《 单 位》 《联系方式》
《 开展时间》 《参与人员》
《课题选择理由
及研究背景》
《实施步骤》 《研究目标及预期成果》
可以列成表格形式!也可以是论文形式!愿对你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14
从古代称谓看社会关系演变
学生上网吧的有效控制策略
手机电脑语言与语文课用词的冲突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1-14
我眼中的孔子

我眼中的孟子

我眼中的老子

我眼中的庄子
第3个回答  2009-11-13
关于中国武术
当地小吃
文字演变
文学体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