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时期观察善知识最主要的一种法相是什么

如题所述

楼主 您好

最关键的判断,就是此善知识依三法印而说,而且不以色见如来,乃至不已受想行识见如来(见金刚经)----也就是善知识说法不落入五阴诸相,就是真善知识的法相。(此乃总纲领。以下细说)

因此吾人有必要先依佛经来确定五阴---色受想行识的内涵,否则恶知识说的天花乱坠,也不知道其真伪。

色阴: 四大因、四大缘,是名色阴。所以者何?诸所有色阴,彼一切悉皆四大缘、四大造故。(出自杂阿含经)

换句话说,我们所熟悉的自身以外的世界,都是四大(地水火风)所造,乃至我们的身体,也不离四大,而四大互相含摄,譬如皮肤、肌肉、骨骼中亦含有水分、温度、动转等,也就是地大含摄水火风三大,又如我们呼吸、排泄、身体动转等过程(风大),也包含地水火三大(例如肠胃蠕动的过程,也包含肠胃、水分、以及热量),因此若是修行以四大为目标,则是常见外道,因为由四大合成之物终归败坏,而四大本身基本元素也是物质之法,无有作性,无法自己凭空出生互相含摄而出生种种色。

将四大为修行目标者,即是外道,非善知识,例如:

有一类人,以气功、静坐调息等以求色身能坚固不坏,或如某类修行者,欲以肉身成就虹光身,皆是执著色阴之人---执色身为我,欲求色身常住不坏之我见。(六祖能大师虽肉身仍在,但是毕竟是所生之法,也是假藉母胎、受精卵为缘而出生,纵然保住其间极长,此世界坏时,也当随灭)

受阴:云何为受?谓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受阴必须以色身为缘,以及能感受的意识为缘,以及了知性方能出生: 所谓根尘触生识,识、尘、触三法为缘生想(了知性),缘想生受。

感受亦是无常法,从最基层来说,离开此世色身,则不可能有感受的出生,因此若将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等当成是常住不灭法,即是假名善知识。譬如:

有一类人,以淫欲双身法而求即身成佛,好言淫欲时的大乐无形无色,是空性,将此大乐称为无分别心,即是将男女淫欲所引发的乐受当成是常住不灭的真心,此即是常见外道,非佛法,非善知识。

又有一类人,以打坐习禅定时,遍体轻安的欲界定所引发的轻安觉受或初禅发起之乐触当成是证涅盘。如此类者,一切以证欲界定者,皆是证涅盘,那也不用 佛出世了,佛尚未出世时,亲证禅定者,比比皆是,远超欲界定者,更是有之。此类人皆是执取受阴为常住不灭之真心,受阴为我之我见上未断除。

想阴者: 云何名为想?所谓想者,想亦是知。知青、黄、白、黑,知苦乐,故名为知。

佛经说的很明白,想阴就是了知性,此了知性若离六根六尘,则无法出生运行,譬如楞严经所说: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離諸一切色香味触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 这就是说了知性不自在故,了知性即是对六尘的见闻觉知性,这些了知性皆是因六尘而有分别,不是本来就自在的心。若将见闻觉知性当成真心,即是执取想阴为我,也就是我见未断。

此类人,往往做如是说: 师傅在上面说法,底下听的清清楚楚的那念心,就是真如佛性;或者某些大法师如是说: 当我们念佛时,念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却又一念不生,即是真如佛性显现。 此类人皆是将五阴中的想阴---了知性当成是真实常住不灭,皆是外道,非佛法也。为什麼这麼说呢,楞严经已经讲的很清楚了,听法的心,是因声音而有分别,所以听的清楚分明的那念心,是因声音而有,非是本来就自在的心;而念佛时,清楚知道念佛的心,依旧离不开"知",不管是知念佛、知苦乐、知听法、知一切色、一切声、一切香味、一切触、乃至知一切法,此知皆是 佛所说的想阴--想亦是知。 若有人将此了知性当成是真实不坏的法性、佛性,即是外道---假名善知识。

行阴者: 行者。谓三行。身行.口行.意行 复问。云何身行。云何口行。云何意行 答言。长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名为口行。想.思名为意行。

行有身口意三行,身行最细者如呼吸、心跳、新陈代谢;口行即是觉观,也就是当心中有语言文字的想法运作时,就是口行了;意行则是想与思,也就是了知性与思量做主性的运行,譬如吾人口渴时,知道口渴即是了知性,而心中决定要去喝茶,即是思量做主性(此即是大乘所说的思心所),这就是意行了,而喝茶的过程中,一定伴随身体运转,则有身行,也会领受种种口感上的觉受、了知,这些都是口行。 因此,若将行阴当成是常住不灭法,即是外道,非佛法也。

此类人譬如: 有些附佛外道,自定戒法,规定弟子必须一天八个时辰修双身法(藏密之三昧耶戒),否则会下堕金刚地狱,此与解脱无关,施设为禁戒,就是见惑中的戒禁取戒,这样的规定不过是增长身行、口行的苦集;又有一类人,规定弟子必须每天打坐几个小时,或者说 要时时觉醒,保持清楚分明,这些只是身行与口行,不断保持固定的身行(打坐即是身行)与口行(保持清楚分明、觉醒,都是觉观所摄,不离口行)。此一类人不知解脱所要断除的我见乃至我执之理,而落在行阴当中,皆是外道,乃假名善知识也。

最后则是识阴:云何为识。谓六识身。一者眼识。二者耳识。三者鼻识。四者舌识。五者身识。六. 者意识。又 云何名为识?所谓识:识别是非,亦识诸味,此名为识也。(出自阿含部缘起经与增壹阿含)

识阴包含六识心,以佛经之定义,举凡能够分别了知的心,就是识阴,能够对六尘韵味有所了知的心,就是六识心。六识心必须依根尘相触而出生(阿含经处处可见此经文: 意法为缘生意识、眼色为缘生眼识...)。凡是将意识等六识认作是常住不灭心,都是外道法,非佛法也。

此一类人,譬如某些大法师大居士常常说道: 我们能够反观自己所作所为的这个心,就是真心。当我们吃饭时,清楚知道自己正在吃饭,千圣所传,就是这个而已。 这一类人正是堕入识阴相与想阴相,能够反观觉照的心,就是意识心的觉观,不离六尘的分别---当吾人起妄念时,反观自己正在起妄念,其实是意识的证自证分---能反观觉照自我的功能,真心无觉无观,如刀不自割(从不反观自我,故无我相)。这一类人比比皆是,落入识阴相与想阴相而不自知,不知意识的反观觉照功能,必须依於意识心为缘、所观的法尘为缘,方能出生,意识尚且是缘生法,何况是在依意识展转而生的反观觉照,这就是无法如实观察识阴无常,而落入识阴常见的我见坑。此类皆是假名善知识。

因此,若能对五阴内含如实了知,就能区别是否为善知识,真正善知识说法,必定不会以五阴境界当成是真实不坏的自心如来,也就是如金刚经所说的: 不以色相见如来,当然也不以受想行识见如来。 若能依法而不依人来判断善知识,则此生遇善知识而亲证三乘菩提,并非难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16
大安法师对这个问题开示:
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怎么样去寻找自己的善知识?确实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善知识会说这句话,邪知识邪师也会说这句话,所以你也就分辨不出到底谁是邪,谁是正。真假孙悟空在这里面,你辨别不出来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他太像了,能够变成假孙悟空的也太有能力了。所以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很多初心修道的人,就是第一步没有踏准,成了魔子魔孙,求升反堕,诚为可怜者啰。这个时代善知识难遇哟,但怎么辨别善知识?这个善知识首先是知见正确。但知见是否正确,你怎么辨别呢?依“真空妙有”。他有这个四念处的智慧,对苦、空、无常他有个基本把握,就是小乘的三法印、大乘的一法印——他能够跟这个讲的比较接近,这是你第一个判别。就是你拿佛经的圣言量跟他印证一下:他说的跟佛的圣言量差不多,他是善的;如果他篡改佛经,离开佛经讲自己一套,这就邪啦。再就从行为层面:善知识都是要持戒的,善知识对五欲不会去猛利地追求的,善知识虽然不能真正无我,但是他至少是淡化我执的人,善知识要有一种慈悲心。当然说这些话,仍然是太难办了,因为有时候邪的东西他装成这个样子——装得比真的还像。就好像现在有很多人搞经忏佛事,说这个烫了戒疤的就是真和尚,没有烫戒疤的就是假和尚。于是那些搞经忏佛事的假和尚,他也去烫个戒疤,烫得还挺像那么回事。你怎么认为?他就装得很好,所以也很难办。还有个方法——向古人学习,现代人风险太大,以古为师。所以大家可以向净宗十三祖,比如说你学慧远大师的——这没错绝对正确——善导大师的、莲池大师的、蕅益大师的、印光大师的正知正见,按照这些祖师的著作——你就把这个作为善知识。然后念阿弥陀佛,把阿弥陀佛作为自己的大导师,这样你就走到一个非常稳妥的道路上。要么你一天到晚像追星族似的,今天这个法师你去追星,明天那个法师你追星,后天有个活佛来了,赶紧让他摸摸顶,有个上师来了,你那是五体投地。你都没有辨别能力啊。所以现在确实是一个比较危险的时代,多看《印光法师文钞》,多念佛号。你如果念佛念念都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智慧光、无量光在加被我们,自然这个弯曲的心进入名号的这个竹筒里面,我们的心也就正直了。直心是道场了,我们就能够把阿弥陀佛的正遍知海,来转化为我们自己的智慧、我们自己的知见。最终还要落实在老实念佛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1-14
要须方便。令得灭罪。何谓方便。谓善知识。何谓善友。谓正见人。是为善友。常以正教。调伏其心。何谓正教。谓观无常苦空无我十二因缘。缠著生死。修四真谛。见苦断习证灭修道。行六波罗蜜。四无量心。是为方便。调伏诸根。根调伏故。定慧成就。慧成就故。其心正直。心正直故。能起精进。精进心故。能起戒慎。戒慎究竟。定慧明了。慧明了故。游诸万行。通达无碍。行无碍故。名为解脱。解脱心者。即涅盘也。是则名为善知识也。
第3个回答  2009-11-14
佛祖去世前,弟子问他:您离开以后我们向谁求学,以何为倚靠?佛祖说:我在带领你们学习和生活中建立了完整的教法,今后应以法为师。有弟子问如何鉴别和取舍其他人的说教?佛祖说:应以四依的原则来取舍:依法不依人,依意不依语,依了意不依不了意,依智不依识。
所以无论何时何地,对佛法的理解学习都不是完全依靠善知识,而是主要依靠自己对佛法的信任,理解和学习认知。不管别人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如果他的意见合乎佛祖留下的言教我们就应该尊敬他,否则就应该放弃他的见解。不是某名人说的就我一定正确,也不是某无名者所说就不值得尊重,一切以佛祖的律和法为依准。
第4个回答  2009-11-14
首先起码其要不违背世尊教诲的三法印,四圣谛,十二因缘观,五戒,八正道.
但有些邪师巧说九分佛法一分邪法,教一般人很难辨别.
正所谓求人不如求己,最好自己先广读佛经(有楞严经,金刚经等).建立一个较"正"的根基见识,那么再去求学时就更容易辨别真伪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