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的观后感

如题所述

1. 在记载片中,"大国工匠"展现了奋斗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的风采,他们精湛技艺和积极探求的精神令人钦佩。这些工匠们以精湛的技艺和敬业奉献的精神,被誉为"德技双馨"。他们中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29岁,每个人都是在各自领域内的顶尖技能人才,他们以平凡的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传承者。
2. 有的工匠能在极薄的钢板上进行焊接而不出现任何漏洞,有的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这些都不是神话中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国航天科技团体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的日常工作经验。他负责火箭的心脏焊接,是发动机焊接领域的专家。火箭发动机上的一个焊点宽度为0.16毫米,完成焊接的时间误差不能超过0.1秒,如此高难度的焊接技术,无论观看多少次,都会让人感叹这是技能还是艺术。技巧与艺术,精神与工作,在岁月中铸就了美好的极致。
3. 李万君用他的"一枪三焊"技术解决了复兴号的车轴问题,用一把焊枪铸就了中国速度。他参与了我国多种城铁车、动车组转向架的首件试制焊接工作,总结并制定了30多种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措施,技术攻关150多项,其中27项获得国家专利。他的"拽枪式右焊法"等30余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措施,累计为企业节省资金和创造价值8000余万元。
4. 王树军,一位普通的维修工,敢于挑战国外高精尖设备维修的禁区,突破技术封锁,勇敢地改造进口生产线核心部件的设计缺陷,生产出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功率低能耗发动机,使我国在重型柴油机领域与世界强者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他既是维修工,也是设计师,更像是永不屈服的斗士。他临危受命,只为了国家的重器不能受制于人,中国工匠的风骨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5. 29岁的陈行行告诉我们:一个人最大的骄傲是,这个世界不必知道我是谁,但我参与的事业却惊艳了世界。国防军工,代表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最高水平。在这个领域的工匠们,都要无数次向技能极限挑战。在新型数控加工领域,陈行行总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是一个极限挑战,薄薄的壳体或此,将用在尖端武器装备上,50%的合格率,中国始终难以逾越。陈行行为此无数次改变编程、调整刀具、校正参数,变换走刀轨迹和装夹方法。他的努力,最终使产品合格率达到了100%。
6. 回顾2018年,中国向世界贡献了太多的杰出和奇迹,其中,港珠澳大桥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誉为桥梁界的珠峰、水上长城。经过15年的建设,创造了7项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桥以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荣誉,使来自中国的超级大工程再次被载入史册。在这项震撼世界的工程背后,是三万多名中国建设者的智慧结晶、集体攻坚。我们可能无法记住每一个人的面孔,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光荣名字——中国工匠!
7. 大国工匠的动人故事,生动实践证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千锤百炼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希望扩大人生价值。作为一名铁路建设者,我深刻地认识到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这种工匠精神,更要把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