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资料(保护环境靠观念)

求辩论赛的资料,我方是靠观念,正方是靠科技。两方的资料都可以,但侧重我方。我是一辩,最好有一辩的具体资料。还有自由辩论的一些可以用到的资料。。

正方:应该说现在的环境问题十分恶劣,像沙尘暴、土地荒漠化,而政府不断的呼吁,要建立保护环境的观念,不可再让环境继续恶化下去,而我们却从未听说有那个国家是在像别人呼吁“你们要多发明创造,要依靠科学技术来保护环境”。对方辩友认为,依靠科学技术便能够改善环境,而“保护”不等于“改善”,什么是保护呢?根据字典,我们知道,保护即看守住,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观念的意思是1思想,理性认识。2.客观事物在意识中构成的形象。而环境又是什么呢?在社会课上我们学过,环境分为两种,一个是社会环境,另一个是自然环境,而依靠科技无论是哪一方面的环境它都做不到保护。接下来,我以几个具体的实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对于环境保护,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根据他的这一段话,我们来分析一下,副局长潘岳说,首先就是对科学发展观这一观念的的认识不到位,其次政府存在一些违法现象,这则是对法律这一理性认识的不足,再次才轮到了跟科技稍微搭得一点边的“不坚持科学评价”而且从严格意义上讲,科学评价也不是科技,科学评价是指科学的对事物估定价值,与这个科学技术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整理一下潘岳的话,我们不难看出,环境的污染是人们的保护环境这一观念不够,而不是科技的因素。虽然有些地方环境污染通过科学技术来改善,但这已是一个补救的过程,违背了“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保护自然环境就是要从根本上做起,才可以让其不受损害,那么如何从根本上做呢,就是形成保护环境这一观念,依靠科学及时是做不到让其不受损害这一点的。这是从自然环境来讲的,并且只要人能自觉的养成保护环境的观念,不乱制造垃圾,还需要科技吗?再说,科学技术不能把所有的污染环境都清除干净 。并且依靠科技所需的成本是巨大的,一方面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制造垃圾,一方面花大的代价去研制解决的技术,不免让人觉得是犯了买椟还珠的错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们说解决问题就要从根本上解决,治标不治本是在做无用功。而人才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是源头,只有源头解决了,才能从根本上做到保护。
接下来讲一下社会环境,应该说我们不得不惊叹于现在的高科技,有人犯罪了偷窃了,通过指纹,摄像头便可以知道犯罪人是谁,然后帮助失主找回东西,并对犯罪者相应的法律制裁,这确实是让广大公民的利益没有被损害,从而保护良好的社会环境,但你说东西被偷了倒还是小事情,要是被杀了呢,这时就算把犯罪者找回来治罪那也已经是于事无补了,人的生命健康权已经是受到损害了,所以说靠科技是无法全面的做到社会环境保护的,那如果人人都有不偷窃杀人的良好道德观念,就不会有谁会受到损害了,真正做到了保护二字。
《人类环境宣言》是1972年6月16日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全体会议通过。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保护环境的全球性宣言,在这则宣言提到了这样一个方面:因人口自然增长过快或人口过分集中而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区域,或因人口密度过低而妨碍发展的区域,有关政府应采取适当的人口政策。应该说我们中国的环境污染是比较严重的,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并且素质低,思想落后,有着“生的越多,富的越快的愚昧观念,以至于我国的人口不断增加,造成了环境的巨大压力,从而造成了环境污染。那么若是能够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形成正确的观念,那么便可以通过减少人对于环境的压力从而保护好环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主要任务中的第五条:促进人们提高环境意识,为参与执行国际环境议程的各阶层行动者之间进行有效合作提供便利,并在国家和国际科学界决策者之间担当有效的联络人。也就是还是需要形成环保的观念。
这可都是自己写的。 人们一开始就破坏环境就是因为有着一种不好的观念 在自己的这一代 就应开享福 要人们不破坏环境 就得先改善人们的观念

如果用科技反倒会导致一些副作用 没有用科技去改变环境的事例
只有靠改变人们的思想 人们意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
才能结束破坏环境的生活

就算科技没有副作用 但也要耗费很大的资源
只有靠改变人们的思想

告诉你们的同学 保护环境 就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而不是依赖于科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22
正方:应该说现在的环境问题十分恶劣,像沙尘暴、土地荒漠化,而政府不断的呼吁,要建立保护环境的观念,不可再让环境继续恶化下去,而我们却从未听说有那个国家是在像别人呼吁“你们要多发明创造,要依靠科学技术来保护环境”。对方辩友认为,依靠科学技术便能够改善环境,而“保护”不等于“改善”,什么是保护呢?根据字典,我们知道,保护即看守住,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观念的意思是1思想,理性认识。2.客观事物在意识中构成的形象。而环境又是什么呢?在社会课上我们学过,环境分为两种,一个是社会环境,另一个是自然环境,而依靠科技无论是哪一方面的环境它都做不到保护。接下来,我以几个具体的实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对于环境保护,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根据他的这一段话,我们来分析一下,副局长潘岳说,首先就是对科学发展观这一观念的的认识不到位,其次政府存在一些违法现象,这则是对法律这一理性认识的不足,再次才轮到了跟科技稍微搭得一点边的“不坚持科学评价”而且从严格意义上讲,科学评价也不是科技,科学评价是指科学的对事物估定价值,与这个科学技术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整理一下潘岳的话,我们不难看出,环境的污染是人们的保护环境这一观念不够,而不是科技的因素。虽然有些地方环境污染通过科学技术来改善,但这已是一个补救的过程,违背了“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保护自然环境就是要从根本上做起,才可以让其不受损害,那么如何从根本上做呢,就是形成保护环境这一观念,依靠科学及时是做不到让其不受损害这一点的。这是从自然环境来讲的,并且只要人能自觉的养成保护环境的观念,不乱制造垃圾,还需要科技吗?再说,科学技术不能把所有的污染环境都清除干净 。并且依靠科技所需的成本是巨大的,一方面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制造垃圾,一方面花大的代价去研制解决的技术,不免让人觉得是犯了买椟还珠的错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们说解决问题就要从根本上解决,治标不治本是在做无用功。而人才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是源头,只有源头解决了,才能从根本上做到保护。
接下来讲一下社会环境,应该说我们不得不惊叹于现在的高科技,有人犯罪了偷窃了,通过指纹,摄像头便可以知道犯罪人是谁,然后帮助失主找回东西,并对犯罪者相应的法律制裁,这确实是让广大公民的利益没有被损害,从而保护良好的社会环境,但你说东西被偷了倒还是小事情,要是被杀了呢,这时就算把犯罪者找回来治罪那也已经是于事无补了,人的生命健康权已经是受到损害了,所以说靠科技是无法全面的做到社会环境保护的,那如果人人都有不偷窃杀人的良好道德观念,就不会有谁会受到损害了,真正做到了保护二字。
《人类环境宣言》是1972年6月16日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全体会议通过。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保护环境的全球性宣言,在这则宣言提到了这样一个方面:因人口自然增长过快或人口过分集中而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区域,或因人口密度过低而妨碍发展的区域,有关政府应采取适当的人口政策。应该说我们中国的环境污染是比较严重的,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并且素质低,思想落后,有着“生的越多,富的越快的愚昧观念,以至于我国的人口不断增加,造成了环境的巨大压力,从而造成了环境污染。那么若是能够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形成正确的观念,那么便可以通过减少人对于环境的压力从而保护好环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主要任务中的第五条:促进人们提高环境意识,为参与执行国际环境议程的各阶层行动者之间进行有效合作提供便利,并在国家和国际科学界决策者之间担当有效的联络人。也就是还是需要形成环保的观念。
这可都是自己写的。
第2个回答  2009-12-02
关于环保的资料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
其次,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还要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制品.
最后,要对清洁方面作改进.使市容更整洁.
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要好好地保护环境.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
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
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学
从喝纯水想起
第3个回答  2009-11-24
最简单的:
人们一开始就破坏环境就是因为有着一种不好的观念 在自己的这一代 就应开享福 要人们不破坏环境 就得先改善人们的观念

如果用科技反倒会导致一些副作用 没有用科技去改变环境的事例
只有靠改变人们的思想 人们意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
才能结束破坏环境的生活

就算科技没有副作用 但也要耗费很大的资源
只有靠改变人们的思想

告诉你们的同学 保护环境 就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而不是依赖于科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11-22
去百度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