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的小知识

要简略

1、汉字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者,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的官方文字。

东亚诸国都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创制汉字。在非汉语体系中,日本人自行简化汉字并制定了日本新字体;而历史上曾使用过汉字的越南、朝鲜、蒙古等国,现今已废弃汉字。

2、刻划说:郭沫若先生立足于半坡陶符与殷商甲骨文的比较考察,认为早期的文字可以从结构上分为“刻划”和“图画”两大系统,“刻划系统是结绳、契木的演进,为数不多,从半坡和姜寨发现的刻划符号来看,有的是数字,有的是单字。许多现代学者认为它已有固定的音形义,当为汉字之源头  。

3、金文是指铸刻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始于殷商时期。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4、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大多数汉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

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5、汉字是汉语的书写文字,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中国大陆现今以普通话作为标准读音,普通话的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及声调确定,实际用到1300多个音节。

由于汉字数目庞大,因而有明显的同音字现象;同时还有同一字多音的情形,称为多音字。这一情况在汉语各种方言中是普遍存在的。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汉字

百度百科-〇(汉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关于汉字的知识
一 历史

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其中,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仅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

传说中,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汉字,造字时天地震惊——“而天雨粟,鬼夜哭”。从历史角度来看,复杂的汉字系统不可能由一个人发明,仓颉更可能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有观点认为《周易》中的八卦对汉字形成有较大影响,但支持者甚少。

二 原始文字

文字发明前的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中有明显缺点,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图画的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画。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形成。

1994年,湖北杨家湾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上170多种符号中,部分特征与甲骨文有较大类似之处。这一发现将原始汉字的形成过程推定到距今6000年以前。此外,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号,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几何符号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或形成前)不同阶段的表现。

但是,商朝以后的汉字和这些几何符号是否一脉相承?这个问题还在争议中。许多学者提出,这些符号不一定是汉字的前身,甚至不能绝对肯定是文字符号。

三 从象形到表意

泰山封山刻石,相传为李斯所书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发展过程,字形逐步脱离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一时期的汉字称为古文字。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在已发现的4500多甲骨文单字中,目前已能认出近2000字。与甲骨文同期,青铜器上铸造的文字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西周时期的《散氏盘》、《毛公鼎》具备很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在大篆和六国古文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为秦朝的标准书写字体,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小篆呈长方形,笔画圆润流畅。

小篆解决了各国文字间出现大量异体字的情况,“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文字的统一有力促进了民族间文化传播,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中国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文字史所罕见。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演变。初期汉字系统的字数不足,大量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完善表述的明确性,汉字经历了逐步复杂、字数大量增加的阶段。但事物众多,不可能都用单一汉字表示,且汉字数量的过度增加又引发了汉字本身的学习困难,汉语逐步从单字表意演变为词语表意为主导。

四 造字及组成

在秦始皇统一汉字后,汉字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很多新造的字不断出现:

隋文帝杨坚原为随国公,但因“随”字的“辶”有不稳定之意,故去掉“辶”,而造“隋”字作为国号。
唐朝时,武则天根据“日月当空”之意而造字“曌”(同“照”字)作为她的名字。
五代刘岩取“飞龙在天”之意创了自己名字内的“龑”字。
在近代,由於大量西方知识的涌入,也造了许多字。例如随着“Beer”传入中国,如何用汉字表达是一个问题,最初译为皮酒,后觉不妥,於1910年左右创造了“啤”字——译为“啤酒”。为了表示英制的单位,还造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仑)、瓩(千瓦)、呎(英尺)等。不过这些多音节的字在1977年7月20日大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发出《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中被淘汰,在大陆地区已不再使用,但台湾等地仍可见到。

目前由於信息化及用字的规范,汉字已经不再任意增加新字。唯一的例外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种元素,如“氦”、“氯”、“氡”、“锗”、“铬”、“铀”等。这种造字方法还在一直沿用,用于新元素的命名。化学元素的造字规律详见元素。

六书是汉字构成的分析,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但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的汉字构造规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惟要注意的是,“六书”是对汉字产生的整理及分类,并不是造字的法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1-29
汉字基础知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汉字的一般常识
(1)汉字的造字法
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
(2)汉字的形体及其演变
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 形体, 构成汉字形体的最小单位是笔画。 汉字的基本笔画是由点和成演变而成的八种笔画:点、竖、撇、捺、提、折、钩。
汉字产生都是几千年,形体在不断地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 行书到现在使用的简化字这样一个过程。
2、正确书写汉字
(1)注意字休的规范化
(2)不写错别字
3、熟悉汉字的偏旁,部首,笔画和笔顺的知识, 掌握查字典的方法。
4、汉字中形声字形旁与声旁的六种配合方式
(1)左形右声 (2)右形左声 (3)上形下声 (4)下形上声 (5)内形外声 (6)外形内声
第3个回答  2009-11-23
一.字谜
相传北宋时,著名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学家苏东坡到妹夫家走亲戚。妹夫秦少游举办酒席,宴会上举杯祝酒,顺口吟出一首绝句诗,其实这是一则字谜:“我有一物生得巧,半边鳞甲半边毛,半边离水难活命,半边入水命难保。”苏东坡一听,微笑着说:“我有一物两边旁,一边好吃一边香,一边上山吃青草,一边入海把身藏。”这时,文思敏捷的苏小妹脱口而出:“我有一物生得奇,半身生双翅,半身长四蹄。长蹄跑不快,长翅飞不起。”他们三人说的都是同一个字

谜底是 鲜

二.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 照旧(舅)
打破沙锅------ 问(纹)到底
小葱拌豆腐----- 一清(青)二白>
三.汉字起源
汉字起源于生殖崇拜文化,发明于阴爻阳爻编码的太极文化,创造于绘画、结绳、契刻、编贝等。
汉字是象形文字。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依据相关的事物、文字的写法和读音进行变化。而不是象大多数西方文字那样只是来自于发音。
例如:「自」最早是「鼻子」的意思。「自」在甲骨文里写作一道鼻梁,两个鼻孔,明显像人的鼻子。后来鼻梁缩短了,鼻孔靠拢了,鼻子底部变成一横画了,后来,字形跟鼻子的区别越来越大。正因这个变化,这个字慢慢引申为自己、自身、自家、亲自等意思,而「鼻子」这个意思用法却越来越少。於是,人们在已经不像鼻子的「自」的下边加一个声旁「畀」,写成「鼻」。

四.大祸
“马虎”的来历:
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参考资料:百度搜索

第4个回答  2009-11-22
汉字构字法:形声、象形、会意、指事、转注、假错。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上下、上中下),左右结构(左右、左中右)、包围结构(半包围、全包围)、整体结构。
同音字,多音字,单义字(词),多义字(词)
……
相似回答